第24章 书院革新

“皇帝讲学,绝对是新鲜事!”

讲堂内,

赵禥用竹枝在沙盘上画出襄阳城防图。

"诸位且看,襄阳护城河宽十丈,元军投石机射程五十步。

若按《武经总要》所载,需多少块条石才能加固城墙?"

台下鸦雀无声。

贾文瑞挤在人群中冷笑。

"陛下竟用兵家末技玷污圣坛!我大宋以礼立国,岂能用砖石计算学问?"

"以礼立国?"

赵禥突然将竹枝掷向贾文瑞,枝尖擦着他耳畔插入柱中。

"去年襄阳缺粮时,你叔父贾似道正在临安开经筵讲《周礼》!"

他指着沙盘上的襄阳标记。

"礼义能填饱士兵肚子?圣贤书能挡住元军投石机?"

一个布衣青年突然起身,正是书院的算学头名学生。

"陛下,加固城墙需条石三千二百块,若改用糯米灰浆,可省石料三成!"

"好!"

赵禥击掌喝彩。

"这便是格物致知!不是空谈性命,而是算得出粮草、造得出器械、守得住家国!"

他转向面如死灰的贾文瑞。

"你说书院离经叛道,可曾见过《论语》里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可曾读过《孟子》中 '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

贾文瑞张口结舌,突然拔高声音。

"陛下是要让学子们都去做工匠吗?这是堕了士大夫的体统!"

"体统?"

赵禥突然大笑。

李玥适时呈上一卷画轴,展开竟是贾似道私宅的《春宴图》。

画中官员们正围着西洋自鸣钟把玩,却无一人翻看兵书,

"你叔父用洋人的奇技淫巧享乐时,可曾想过士大夫体统?"

“这……”

贾文瑞被赵禥怼的体无完肤,无言以对。

……

雨停时,

赵禥站在书院的夯土围墙上。

远处临安城的轮廓在云霭中若隐若现。

他看着脚下泥泞里新生的野草,忽然想起襄阳城头的青苔。

江万里捧着一叠学生笔记走来,纸页上还留着雨水痕迹。

"陛下,方才那算学弟子叫郭守敬,说想改良浑天仪..."

"郭守敬?"

赵禥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在历史课本里如雷贯耳。

他接过笔记,看着上面手绘的齿轮图样。

忽然明白思想革新远比军器改良更重要。

“朕准了,如那郭守敬须要任何物品,皆满足于他。”

"陛下,贾党在民间散布谣言,说书院教学生算银子、造兵器,是败坏文风..."

江万里欲言又止。

"就让他们说去。"

赵禥将笔记揣入怀中。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还教弟子驾车射箭呢。"

他望向暮色渐浓的天空,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

"传朕旨意:务实书院学生可首接参加武举,算学、格物成绩优异者,赐进士出身!"

李玥惊得抬头,却见赵禥喃喃自语。

"贾似道想靠笔墨杀人,朕便用学问救人。这舆论之战,才刚刚开始。"

深夜回宫的路上,赵禥掀开轿帘,看着街市上渐渐散去的人群。

某个茶肆的灯笼下,几个书生正围着传阅书院的课案。

其中一人用树枝在泥地上演算着什么。

他想起讲堂上郭守敬发亮的眼睛,忽然对李玥说:

"你说,若全大宋的书院都教务实之学,元军还能打得进来吗?"

"陛下..."

李玥欲言又止。

却见赵禥从袖中取出那方贾党用来抹黑的绢帕,就着轿夫手中的灯笼点燃。

火焰吞噬朱砂,赵禥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江万里说得对,亡宋者,非元也,乃空谈也。

朕偏要让这满朝的之乎者也,变成保家卫国的刀枪剑戟。"

轿辇驶过御街时,皇城司的密探飞马来报:

"陛下,贾似道在天牢听闻您亲讲务实之学,气得砸了食盒!"

赵禥嘴角扬起冷笑,看着手中绢帕化为灰烬。

他知道,这场与贾似道的舆论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务实书院的灯火,正如同一颗火种,即将在这风雨飘摇的大宋疆土上,燃起燎原之势。

……

临安城的初夏透着燥热,

赵禥将密报拍在紫檀木案上,宣纸上 "女官制度试行条例" 的朱批还带着墨香。

窗外传来太学生们的喧哗声,隐约能听见 "牝鸡司晨" 的斥骂。

那是贾似道余党在太学门口散布的流言。

"陛下,李玥姑娘己在偏殿候着。"

内侍董忠佝偻着身子,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枢密院的老臣们... 都在议论呢。"

赵禥扯了扯龙袍的领口,想起昨夜与李玥的对话。

"陛下,枢密院的文书积压三年,若用女子当值,按唐制八品算,可省三成俸禄..."

"三成俸禄?"

赵禥放下密报,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

"你更该算算,多少军情因积压而延误。"

他想起襄阳前线的塘报,那些被虫蛀的文书上,"十万火急" 的朱批己褪成淡红。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垂拱殿。

铜鹤香炉飘着龙涎香,却掩不住满殿的惊愕。

当李玥身着青色女官服踏入殿中时,御史中丞苏秉钧的象牙笏板 "当啷" 落地。

"陛下!万万不可!自古未有女子入枢密院的先例啊!"

"先例?"

赵禥转动着手中的玉扳指,那是李玥在襄阳战场拾到的元军箭镞打磨而成,

"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时,可曾想过后世会有文官掌兵?"

他指向李玥怀中的文书。

"这是她整理的《襄阳军械损耗月报》,比枢密院的官样文章清楚十倍!"

"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们接触军机密函,怕是要动摇国本!"

"动摇国本?"

赵禥突然起身。

"去年元军细作混入枢密院,盗走城防图时,你们这些 ' 有才 ' 的男子在哪里?"

他示意李玥上前。

"念给他们听。"

李玥展开一卷泛黄的塘报,声音清亮。

"景定五年三月十七日,郢州守将报元军动向,因文书积压,五日后才送达枢密院。

此时元军己绕道攻向襄阳..."

她顿了顿,抬眼望向面色铁青的吏部侍郎沈昭文。

"沈大人,这封塘报上,还有您的朱批 ' 暂存 '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