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机巧破阵

范成大猛地抬头。

"陛下!五千把!这要耗多少铜铁..."

"耗?"

赵禥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

"元军的回回炮耗不耗铜铁?

他们的狼牙箭耗不耗?

你告诉朕,是让士兵们拿着废弩等死,还是用这连发弩换元军的脑袋?"

范成大被他眼中的杀气震慑,在地。

"臣... 臣遵旨..."

戌时。

赵禥在军器监看着王老五演示改良版连发弩。

新弩换上了钢制机括,射速更快,射程也增至七十步。

他想起白天范成大的丑态,嘴角忍不住上扬。

"董忠,把范大人送来的 ' 祥瑞 ' 孔雀毛,给王监丞做箭羽。"

"陛下,那可是范大人孝敬您的..."

"王监丞的弩箭,比孔雀毛金贵十倍。"

赵禥拿起新弩,感受着钢制机括的冰凉。

"告诉李玥,让医疗队做些皮指套,弩手扣扳机时免得磨破手。"

李玥正在一旁记录数据,闻言抬头。

"陛下,皮指套...?"

"就是戴在手指上的皮子,"

赵禥比划着。

"连发弩扣扳机多了,指尖会磨出血。"

他想起现代射击运动员的护具,在这冷兵器时代,细节决定生死。

王老五突然跪倒在地。

"陛下如此看重小的手艺,小的... 小的愿肝脑涂地!"

"起来,"

赵禥扶起他,看着他独眼里的光。

"记住,你做的不是弩,是大宋士兵的命。"

他走到窗边,看着军器监里亮起的灯火,心中暗道:

忽必烈,你有回回炮,朕有连发弩;你有铁骑,朕有民心。这场仗,朕不仅要打,还要用你的方式,把你打败。

三日后,首批百把连发弩送往前线。

赵禥亲自到城头观看测试,看着弩手们扣动扳机,箭雨如蝗般覆盖元军斥候队,心中涌起一阵豪情。

李庭芝骑着马奔回城头,甲叶上溅着泥点。

"陛下!连发弩大显神威,元军斥候死伤过半!"

"好!"

赵禥接过李庭芝递来的元军头盔,上面插着三支短箭,箭头穿透铁网。

"告诉王老五,再加两百工匠,朕要在入冬前,让每个弩手都换上连发弩!"

董忠捧着热酒走近,看着陛下眼中的光芒,忍不住道:

"陛下,您真是... 真是神仙下凡,总能变出宝贝来..."

赵禥接过酒碗,却没喝,只是望着远处元军的营帐。

"董忠,这不是神仙下凡,是天不绝大宋。"

他想起王老五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想起无数像他一样的民间匠人。

"只要还有人肯琢磨,肯动手,大宋就有救。"

暮色渐浓时。

赵禥在营帐里绘制连发弩的改良图。

他用朱砂在图纸上画出螺旋形的膛线,虽然只是构想,却让王老五看得目瞪口呆。

"陛下,这... 这能让箭转着飞?"

"转着飞,就打得更准,穿得更透。"

赵禥放下笔,看着窗外的星空。

"王老五,你记住,这连发弩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造能连发十箭的弩,能打雷的炮,让元军听见大宋的名字,就吓得魂飞魄散。"

王老五的独眼在烛光下闪闪发亮,他重重磕头。

"小的记下了!陛下指到哪,小的就打到哪!"

赵禥笑了,笑声在空旷的营帐里回荡。

襄阳城。

秋霜凝在城砖缝隙。

赵禥正用竹片在沙盘上划着元军密探的活动轨迹。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军械库的方向突然爆出火光,映得他眼底的寒芒愈发刺骨 。

新造的连发弩箭矢少了三百支,库房泥地上留着半枚带铁钉的靴印。

"李庭芝,"

他将竹片拍在沙盘上,碎屑溅上 "元军密探" 的标记。

"把昨夜当值的二十个兵丁,全带到点将台。"

卯时的点将台结着薄冰,二十个兵丁跪在台下。

赵禥踩着碎冰走近,靴底碾过一枚掉落的铜扣。

那是元军细作常用的九连环扣。

他忽然停在一个络腮胡士兵面前,扯下对方腰间的酒葫芦。

"昨夜巡逻时,喝了多少酒?"

士兵浑身发抖:"小的... 小的只喝了一口..."

"一口?"

赵禥拔掉葫芦塞,一股浓烈的米香溢出。

"元军的密探用江南糯米酒作暗号,你这葫芦里的,怕是从西城门外买的吧?"

他将酒泼在士兵靴底,结冰的地面上立刻显出半个清晰的铁钉印。

全场哗然。

李庭芝惊得按上剑柄:"陛下,这是..."

"这叫 ' 釜底抽薪 '。"

赵禥扔掉葫芦,看着那士兵面如死灰的脸。

"传我旨意:全城推行 ' 保甲连坐法 ',十户为甲,百户为保,一户藏奸,十户同罪!"

辰时的行营内,范成大的官帽上玉簪晃得像招魂幡。

"陛下,保甲连坐乃苛政,怕是会激起民变..."

"民变?"

赵禥将一叠密探供词摔在他面前。

"元军密探都摸到军械库了,你还怕民变?"

供词里详细记着密探如何用钱财收买守城兵,如何在水井投毒,每一条都让人心惊。

李玥抱着一摞户籍册走进来。

"陛下,己查清西城门附近三户人家,近期突然暴富,买了元军式样的绸缎..."

"看看。"

赵禥指着户籍册上的红圈。

"这就是你说的 ' 良民 '。"

他转向噤若寒蝉的众官。

"从今日起,每户发一面 ' 保甲牌 ',天黑后不准串门,外来人口必须报官登记。举报属实者,赏银五十两;知情不报者,杖责八十,充军三千里!"

老御史颤巍巍出列:

"陛下,这... 这有违祖制啊..."

"祖制能挡住元军的密探吗?"

赵禥猛地起身,龙袍扫过案几上的铜灯。

"去年冬天,是谁把襄阳布防图卖给元军的?是你老御史的门生!"

老御史扑通跪倒。

"陛下明鉴!那孽徒早己被逐出师门..."

"逐出师门就能换回战死的弟兄吗?"

赵禥的声音陡然拔高。

"从今日起,所有官员的门生、幕僚,都要登记造册。再发现通敌者,连坐其师!"

午时。

襄阳城西门贴出黄榜。

赵禥亲自站在南城门,看着百姓们围拢过来,指着榜文上的 "保甲连坐" 西字:

"父老乡亲们,知道为什么要连坐吗?因为元军的密探就藏在你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