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素手医魂

"陛下,您这是做什么..."

“为你消毒。”

李玥看着赵禥低头为她包扎的模样,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帐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烛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竟有种奇异的温馨。

"以后换药,先顾好自己。"

赵禥系紧绷带,抬头时看见李玥泛红的眼眶。

"记住,你现在不是一个人,是医疗队的头儿,你的手比金子还贵。"

七日后。

隔离帐里传来好消息。

那个肠穿肚烂的伤兵退烧了,能喝小米粥了。老郎中捧着脉枕走出帐时,胡子都在颤抖。

"怪事!真是怪事!这么重的伤,以往人早就没了..."

赵禥正在查看消毒记录,闻言抬头。

"以后记住,凡是深伤口,必须用烈酒冲洗,必须隔离观察。"

他指着帐外晾晒的白色绷带。

"还有,这些绷带要用开水煮过,在太阳下晒干,不准阴干。"

李玥抱着一摞新做的酒精棉球走来,青布褂子洗得发白,却格外干净。

"陛下,城里的烈酒快用完了,要不要..."

"让文天祥从江南调,"

赵禥接过棉球,感受着干燥的触感。

"告诉百姓,用三斤粮食换一斤烈酒,国家给补贴。"

他想起现代的酒精消毒法,在这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就是最好的救命药。

"陛下,"

李玥忽然低声道。

"昨天有个老大娘来送伤药,看见我们给伤兵擦身,哭着说... 说从未见过女子能做这等事。"

赵禥放下棉球,看着远处操练的士兵。

"你们不仅能做,还能做得比男人好。"

他想起李玥缝合伤口时的专注,想起那些女子清洗绷带时的认真,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李玥,你说如果全大宋的医馆都这么做,会怎样?"

李玥抬头,眼中闪烁着光。

"那很多不该死的弟兄,就能活下去了。"

是啊,活下去。

赵禥望着襄阳城头飘扬的 "宋" 字旗,心中暗道。

不仅要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活下去,还要让他们知道,生命值得被认真对待。

而这些女子,用她们的细心和勇气,正在创造着比刀枪更强大的奇迹。

"传我旨意,"

他突然开口,"女子医疗队记一等功,李玥升为医正,赏银百两。"

看着李玥震惊的眼神,他补充道,

"别想着推辞,这是你们应得的。"

......

襄阳城西南角。

柴坊里飘着锯末香,赵禥撩开油腻的门帘时,正看见一个独眼老匠蹲在地上调试木弩。

那弩身比寻常角弩短上一半,却在弩臂下方多了个鱼骨状的卡槽。

铜制的扳机泛着暗青色,显然被了千百遍。

"你这弩... 能连发?"

赵禥蹲下身,指尖触到冰冷的铜机括。

老匠猛地抬头,独眼闪过警惕的光,随即认出龙袍下的明黄里子,扑通跪倒。

"小的王老五,给陛下请安!"

"起来说话。"

赵禥接过木弩,掂量着分量 。

不过五斤重,比军中制式弩轻了三成。

他想起《武经总要》里记载的 "连弩车",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单兵连发弩。

"陛下,这弩能装五支短箭,"

王老五搓着满是老茧的手。

"扣一下扳机射一支,眨眼间就能射完!"

他指向墙角的草靶,上面五支短箭呈扇形排列,箭头都没入三寸。

赵禥眼睛一亮,忽然想起大学选修课看过的诸葛连弩复原图。

他扳动扳机,只听 "咔哒" 一声轻响,卡槽里的弩箭自动上膛。

"好!"

他忍不住喝彩。

"试过实战吗?"

王老五的独眼黯淡下去。

"小的试过,可军营里的官爷说... 说这是奇技淫巧,还差点砸了我的铺子..."

......

半个时辰后,校场东侧的靶场围满了人。

李庭芝抱着双臂站在赵禥身侧,看着王老五哆哆嗦嗦地装上弩箭,嘴角勾起怀疑的笑。

"陛下,这小玩意儿要是上了战场,怕是没拉弓来得实在。"

"是吗?"

赵禥接过弩,指尖在铜扳机上敲击。

"李卿可知,当年诸葛亮的连弩,能十矢俱发?"

他指向百步外的移动靶 。

两个士兵正用绳索拉动蒙着兽皮的木靶。

"陛下,这弩射程不过五十步..."

军器监使范成大上前插话,官帽上的玉簪晃得人眼晕。

"且箭身太短,穿不透元军的铁甲..."

"穿不穿得透,试过才知道。"

赵禥忽然抬手,弩口对准范成大官轿。

众人惊呼后退,却见他只是将弩箭射在轿杠上 。

箭尖穿透三寸厚的楠木,箭羽还在微微颤动。

范成大的脸瞬间煞白,官服下摆都在哆嗦。

"陛... 陛下饶命!"

"饶你可以,"

赵禥放下弩,嘴角扬起冷笑。

"但你得告诉朕,是你的脑袋硬,还是元军的铁甲硬?"

他转向王老五,"装箭,射移动靶。"

王老五深吸一口气,扳机声 "咔哒" 连响。

五支短箭几乎同时命中移动靶,兽皮上绽开五个破洞,引得旁观的士兵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李庭芝的铁手套 "当啷" 掉在地上,他难以置信地拿起地上的短箭:

"这... 这射速..."

"不仅射速快,"

赵禥接过李玥递来的水壶,冲洗着手上的铜屑。

"而且省力气。普通士兵训练三日,就能用这弩连发。"

他想起历史上宋军缺马,只能靠弩箭远程压制,这连发弩简首是雪中送炭。

申时。

临时行营。

范成大跪在地上,还在为靶场的事发抖。

"陛下,民间匠人不知军规,这连发弩若是量产,怕是..."

"怕是断了你的回扣吧?"

赵禥猛地将弩拍在桌上,铜机括撞出刺耳的声响。

"去年军器监造的角弩,十把里有三把拉不开,你当朕不知道?"

范成大涉涉发抖,无言以对。

李庭芝站在一旁,看着弩身上精巧的卡槽,想起方才靶场上的五连射,忍不住开口。

"陛下,这弩确实厉害,只是木料和铜件..."

"木料用梨花木,铜件从江南调,"

赵禥站起身,龙袍扫过满地竹简,"

王老五升为军器监丞,赏百金,专门督造连发弩。

从今日起,各营弩手优先换装,三个月内,朕要看到五千把连发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