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再战

吐蕃大帐内。帐顶高悬璀璨的宝石吊灯,柔和光芒倾泻而下,映照着西周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笔触细腻,绘有吐蕃的英勇征战、盛大庆典,色彩历经岁月仍明艳动人。帐内立柱皆用珍贵木材打造,周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祥兽图案,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地上铺着厚实柔软的波斯地毯,繁复精美的花纹彰显着非凡工艺。在显眼处,摆放着镶嵌绿松石、红珊瑚等宝石的黄金座椅。

青唐吐蕃首领慕容阿里谷正与李乾顺就坐在黄金座椅上把酒言欢。

慕容阿里谷道:“我就知道,宋国不过如此。任你来多少人,我就一招坚壁清野,然后断你粮道,看不把你饿死。哈哈哈。”

李乾顺也笑道:“可惜这次曲端老贼跑得快,我们的埋伏圈没有派上用场。步跋军和泼喜军还等着替我报仇雪恨呢。”

慕容阿里谷道:“不着急,看我如何慢慢消耗宋国。”

他觉得宋朝拿他毫无办法,愈发笃定自己的判断。

于是,数月之后,他再度派遣军队,抢掠己归属宋朝的凉州地区。

慕容阿里谷的军队如恶狼般涌入周边小镇,肆意烧杀抢掠,恶行累累。

边境百姓再度深陷困苦之中,惨叫声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狗贼,不得好死!” 一位老人愤怒地骂道,却被吐蕃军一刀砍倒。

凉州守将刘錡仓促应战,敌军听到消息后便立即撤走,主打一个不短兵相接。

消息传到京城,赵康怒不可遏。

曲端此次出征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之前派出的使者也没能救回来。

这一情况使赵康认识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青唐吐蕃带来的问题,非得派遣一位在威望与军事才能方面都更为出众的将领不可。然而,究竟谁才是那个合适的人选,着实让他一时间陷入了困扰。虽说朝堂之上并不缺少骁勇善战的将领,可面对青唐吐蕃那复杂难行的地势以及变幻莫测的战术,还得有一位阅历丰富、智谋超群的统帅才行。

赵康内心满是纠结之情,但金国的威胁让王禀、岳飞和韩世忠不能轻易离开驻地。

最终,赵康还是决定由自己负责此次征伐青唐吐蕃的军事部署。与此同时,赵康又委任张杰为西宁州行军总管、刘錡为凉州行军总管、吴阶为甘州行军总管、吴麟为肃州行军总管、张俊为瓜州并沙州行军总管 ,组建起一支西万人的联合军队,气势磅礴地朝着青唐吐蕃开拔前进。

建炎五年的初春,凛冽的寒风依旧在天地间肆虐,赵康带领着大军毅然决然地径首向西进发。众人心中皆有疑惑,按照常理,应如上次曲端那般,等待夏天来临,气候适宜之时再发起进攻,那时无论是士兵的体能,还是物资的运输,都将更为顺畅。然而,赵康却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出人意料的决策,他选择在这天气依旧寒冷,大地尚未完全苏醒的时节出兵。

宋军踏上了艰难的征程,蜿蜒曲折的雪山巨谷仿若狰狞巨兽,横亘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山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警示着这支军队即将面临的艰难险阻。战士们在这狭窄的山谷中艰难行军,每一步都异常沉重。高原反应如恶魔般纠缠着他们,头疼欲裂、呼吸困难,不少士兵面色苍白,脚步踉跄,但他们顶着严寒与身体的不适,昼夜奔驰。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宋军终于突进至青海湖附近。那片广阔无垠的湖泊,此时在寒冷的季节里,湖面部分结冰,散发着冰冷的气息。而赵康的大军,仿若神兵天降,出其不意地逼近了慕容阿里谷的大营。

吐蕃人的斥候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恐。他们远远地便看到宋军大队骑兵从远处杀来,马蹄扬起的雪尘在寒风中弥漫。斥候们来不及多想,立刻快马加鞭,向慕容阿里谷的营帐奔去报信。

此时此刻,慕容阿里谷正与一众将领在青海湖东岸扎营开会。营帐内,众人围坐在一张堆满地图的桌子前。慕容阿里谷手持一根木棍,指着地图上的各个要点,正认真地研究部署着如何防御宋军的进攻。他眉头紧锁,神色严肃,详细地分析着宋军可能进攻的路线以及己方的应对策略。将领们时而点头,时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突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斥候慌慌张张地冲进营帐,单膝跪地,声音颤抖地喊道:“大汗,大事不好!宋军大队骑兵己经杀到眼前了!” 慕容阿里谷手中的木棍瞬间掉落,他的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其他将领们也纷纷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慕容阿里谷迅速镇定下来,多年征战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果断抉择。此时若与宋军正面交锋,在毫无防备且士气受挫的情况下,己方军队必败无疑。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弃营逃走。

在慕容阿里谷的指挥下,吐蕃大军迅速撤离营地,往后一路狂撤。他们朝着库山的方向奔去,那里由李乾顺驻守,各种防御工事完备,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强弓硬弩也准备得十分充足,是一处易守难攻的绝佳据点。慕容阿里谷一路疾驰,心中盘算着,待撤至库山,与李乾顺的军队会合,凭借有利地形,定能稳住阵脚,再寻反击之机。

由于地形熟悉,只花了一昼夜,慕容阿里谷率领大军成功到达库山。他站在库山的高处,俯瞰着周边的地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将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抛给了赵康。现在,就看宋军到底要不要派兵攻打库山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