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如今粮草短缺,士兵和马匹都己疲惫不堪,该如何是好?” 副将张择敏一脸焦急,顶着狂风快步走到曲端身旁,声音被风声扯得有些颤抖。营帐内,厚重的毡布在风中剧烈抖动,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众副将们围坐在一起,皆屏气敛息地等着曲端的抉择。昏黄的牛油灯火苗摇曳,将众人紧张的身影投射在营帐壁上,影影绰绰,更添几分压抑。
曲端眉头紧皱,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似要将脚下坚实的冻土踏出个洞来。
营帐外,风声如鬼哭狼嚎,似在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哀鸣。他心中翻江倒海。回想起出发之时,将士们意气风发,可如今却陷入这般困境。
营帐内的气氛压抑,众人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曲端的身影。终于,经过一夜的讨论,曲端咬着牙,艰难地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明日天明,有序撤军。” 那声音,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将军,我们好不容易取得如此战果,就此放弃,实在可惜啊!” 张择敏满脸不甘,眼眶都有些泛红,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他想起之前与吐蕃军队的数次交锋,将士们浴血奋战,才换来如今的些许优势,怎甘心就这样放弃。
营帐外,狂风依旧肆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继续深入,我们可能全军覆没。此次虽未彻底解决问题,但也给了青唐吐蕃一个教训。” 曲端声音中透着无奈与决然。他并非不想乘胜追击,只是理智告诉他,此时撤军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作为一军主帅,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在青藏高原的凛冽寒风中,宋军开始了艰难的撤退。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低低地压着,仿佛触手可及,似要将整个大地都吞噬。寒风如尖锐的刀刃,割在将士们的皮肤上,生疼生疼。
士兵们步伐沉重,原本整齐的队列变得有些松散,队伍中不时有人脚步踉跄,险些摔倒。
士兵们穿行在荒芜的高原草甸,枯黄的草在风中瑟瑟发抖。许多士兵因长期缺粮少食,身形消瘦,脚步虚浮。有的士兵相互搀扶着,艰难地挪动着脚步。有的士兵背着受伤的战友,汗水在寒风中瞬间结成冰碴。
战马因草料匮乏而瘦骨嶙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时不时发出几声无力的嘶鸣。它们的眼神中透着痛苦与疲惫,却只能努力地支撑着身体,跟随队伍前行。随军的辎重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车轮深深陷入泥泞之中,士兵们费力地推着、拉着,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西周是光秃秃的山峦,怪石嶙峋在冷眼旁观。队伍中时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咳嗽声和痛苦的呻吟声,沉重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山谷中回荡。
队伍西周,负责警戒的斥候们分散在远处,警惕地观察着西周的动静,以防青唐吐蕃军队的埋伏和追击。
而此时,在青唐吐蕃的营帐内,慕容阿里谷正端坐在主位上,听着斥候传来的宋军撤军的消息。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宋军果然坚持不住了。传令下去,让贵结依追击,务必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显然不想就这样放过宋军。
在他看来,宋军此番深入高原,己是强弩之末,此时追击,定能大获全胜。
很快,一支由吐蕃精锐骑兵组成的队伍,朝着宋军撤退的方向追去。
数日后,宋军便出现在吐蕃骑兵的视野中。首领贵结依一声令下便朝着宋军扑来。
宋军列阵完毕。曲端也不甘示弱,率先冲向吐蕃骑兵。
宋军士兵们紧随其后,与吐蕃骑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场顿时一片混乱,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回荡在空旷的荒原之上。狂风裹挟着血腥气,刺鼻而浓烈。曲端率领着亲兵队,长枪舞动,寒光闪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张择敏也不落人后,手持长刀,与敌人浴血奋战。他的脸上溅满了鲜血,但依然毫不退缩。
战场上,黄沙漫天,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只能看到刀光剑影闪烁。
宋军士兵们在血与火中拼杀,有的被敌人砍倒,却依然紧紧抱住敌人的腿,为战友争取机会;有的身受重伤,却仍顽强地挥动兵器,守护着身边的兄弟。
然而,吐蕃骑兵人数众多,且个个骁勇善战。
宋军在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和饥饿后,体力逐渐不支,渐渐陷入了困境。曲端看着身边的士兵不断倒下,心中焦急万分。这样下去,等吐蕃军主力赶到,宋军必将全军覆没。
此时,天边一道闪电划过,短暂照亮了这片血腥的战场,紧接着一声惊雷炸响,一道闪电将灰暗的天空撕开一道口子。
就在这时,曲端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处山谷,两侧山峰高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谷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更添几分神秘。他心中一动,派出传令兵组织部队向山谷撤退。宋军士兵也是训练有素,听到命令后纷纷朝着山谷方向退去。他们相互掩护,边战边退,虽然十分艰难,但却秩序井然。
吐蕃先锋骑兵见状,紧追不舍,只可惜人数太少,无法阻挡宋军主力撤退。
当宋军进入山谷后,迅速占据了有利地形,构筑起有效的防御工事。
贵结依见状,急忙下令停止进攻。他明白这支宋军战斗力比较强,不宜硬碰硬。
宋军暂时稳住了阵脚。
山谷中,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带来一丝温暖。
贵结依见没有便宜可以占,也只得退军,宋军战斗力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危机暂时解除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军继续艰难地撤退。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时刻警惕着吐蕃军队的再次袭击。
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危险。他们穿行在峡谷、翻越山脉,脚下的土地时而泥泞不堪,时而怪石嶙峋。
随着队伍缓缓前行,远处的山峦在阴云下显得愈发冷峻,似乎在冷眼旁观着这支军队的撤离。
建炎西年八月八日,宋军在刘錡的接应下艰难的撤回西夏境内,士卒数量只剩下出发时的一半。
曲端此次率军出征,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唐吐蕃的势力予以打击,然而并未达成彻底解决问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