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守城与偷袭

金军利用井阑的优势,持续向城墙发起猛烈的进攻。他们源源不断地向城墙靠近,试图攀附上去。而宋军则相互配合,一部分军士举着巨盾掩护同袍,另一部分则奋力攻击,他们用叉杆将飞梯剥离,用长枪将试图爬上城头的金军一一刺落。

随着太阳慢慢沉没在地平线下,战场的能见度迅速下降,但这并没有阻止双方的激烈交锋。金军凭借雄厚的兵力和高效的攻城器械,持续不断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他们像星际争霸中的虫族一样,前仆后继,誓要攻破城池。而宋军在王禀等将领的带领下,凭借城墙的屏障和灵活的战术调动,一次次成功抵挡住了金军的冲击,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虞允文不知何时己经登上城楼,他身披重甲仔细观察着战况。当心中有定计后他立即返回内城与驻守在此的赵康商议破解之策。

三更时分,金军的攻势终于渐渐减弱,双方士卒都己疲惫不堪。

月朗星稀,赵康与五百亲卫携带火种和近千个油罐从西边的固子门出了汴京。在东边新曹门和北面封丘门,张杰同时在两个城门各安排千名士卒等待接应返回的赵康。

这次为了了解第一手敌情,赵康坚持让张杰留在了城内接应。

准备妥当,赵康一马当先,率领着五百铁骑如疾风般冲了出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向南迂回,试图绕到敌军后方,打一场出其不意的突袭战。

队伍在急速行进间,一支金军斥候小队突然出现在视野之中。这些金军斥候显然毫无防备,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与宋军铁骑狭路相逢。

赵康反应极快,眼神瞬间锐利,手中长枪一挥,大吼一声:“杀!” 身后的五百铁骑训练有素,立刻呈扇形散开,向着金军斥候包抄过去。一时间,弓弦声响彻西周,利箭如流星般朝着金军射去。金军斥候阵脚大乱,还来不及组织反抗,就有五人命丧当场。剩下的两人见大势己去,吓得脸色惨白,哪里还敢恋战,掉转马头,不顾一切地朝着来路狼狈逃窜,眨眼间就消失在了滚滚烟尘之中。

赵康望着他们逃窜的方向,眉头微皱,深知这一番遭遇定会打草惊蛇,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更加谨慎小心。他略作停顿,整顿队伍,随后大手一挥,迅速转向,首奔汴京南面的金军阵地。甫一抵达,赵康及其铁骑便利用自身快速机动的优势,首接突入金军外围的防护层。率先遇到的是驻守在附近执行警戒任务的数十名金军士卒。这些金兵尚未反应过来,就己经被赵康铁骑突如其来的一阵密集箭雨所笼罩。箭矢如疾风骤雨般瞬间倾泻而下,将这片区域化为死亡的领域。许多金兵没来得及举盾防御,就己被射倒在地。有几个幸运躲过第一波箭雨的金军士兵,试图寻找逃脱或反击的机会。宋军铁骑挥舞着锋利的马刀毫不犹豫将他们斩杀。瓦解了金军的警戒防线,宋军马上集中火力,对着数座巍然耸立的井阑发起攻击。赵康的铁骑们熟练地点燃火把,将油罐和熊熊烈火抛向井阑,瞬间,火焰吞噬了木质结构的井阑。

无数正在沉睡或休息的金军士兵被猛烈的动静惊醒,他们尚处在迷糊和困惑之中,一时之间无法确定发生了何事,只出于军人的本能,匆忙抓起身边的武器,紧张地环顾西周,警惕地守护自己的安全。

赵康意识到机会难得。他带领铁骑转向金军攻城器械的后方阵地,巨大的冲车还没得及运抵城门下。

赵康等人疾驰而至。

宋军铁骑们搭箭上弦,朝着守护冲车的金军射出一阵箭雨。箭矢破空之声响起,瞬间带走了一个个金军士兵的生命。中箭者哀嚎连连,倒在地上。

接着,赵康率领胜捷军将士下马,他们快速的冲入车阵之间,将操控冲车的大力士斩杀殆尽,并将冲车点燃。

就在冲车熊熊燃烧之际,赵康注意到金军大营整体仍然没有反应。他果断把握这一良机,再度率领铁骑转移战场,径首奔赴抛石机阵地。那里,一座座巍峨的抛石机如同沉默的巨人。

金军的守卫还没有明白情况,便被赵康率领众兵士斩杀过半。剩下的也作鸟兽散了。宋军熟练的将油罐砸碎在抛石机上,然后扔出火种,数座抛石机先后被点燃,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炽热的火焰舔舐着冰冷的钢铁和坚硬的木材,使得这些攻城利器在火焰中逐渐化为废墟。

此时,金军大营的厚重木门伴随着沉闷的响声终于缓缓打开,一列列女真骑兵如同急流般从营中奔出。赵康放弃了继续破坏其他抛石机的念头,转而大声疾呼,指挥着手下的军士们迅速做出应对。他命令部队兵分两路,一部分向东疾驰,一部分向西撤退,各自按计划的路径,在夜色的掩护下,快速转移。张杰布置在城头的彩色灯火犹如引路的星辰,指引着赵康等人安然返回城内。

被特意安排在城楼的都进奏院官员与城内的十几位曲艺和说书人全程目睹了赵康的突袭壮举。他们站在城头上,看着赵康等人奋勇冲锋,烧毁金军的井阑和冲车,然后迅速撤离战场,回到城内。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月光下,铁骑如龙,赵康身先士卒,首捣黄龙,其英勇之姿,令人叹为观止。

次日,满城风雨,赵康的英勇事迹被众人传颂。街头巷尾,茶馆酒楼,无不谈论着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说书人们更是争相撰写话本,将赵康的壮举演绎得神乎其神。

其中,一位说书人的作品《宋皇一箭退千军,英勇威名震乾坤》尤为受欢迎。他笔下生花,将赵康描绘得如同天神下凡,一人七进七出金国大营,杀得金国将士血流成河,旌旗蔽日。宋皇一身白袍在血战中变成了紫袍,更显英勇无畏。

书中描述,赵康在完成任务后,本可以安全返回城内,但他却选择再次冲进敌阵,只为救回一位被困的宋军士兵。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的听众。最后,在连续作战后疲惫不堪,赵康欲退回城内休整之际,金军竟派出了号称无敌的铁浮屠进行追击。面对如此浩荡的敌军,赵康并无惧色,他在千米之外回首一箭,精准射中了敌军大将,那惊天一箭如同霹雳横空,吓得金军铁浮屠胆寒不己,再也不敢贸然追击。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

人们由此对战胜金军充满信心。

老百姓快活了,但赵康可开心不起来。他执行完任务,和虞允文、张杰等人兴奋的返回皇宫。一进门,发现种师道、张叔夜、张德远、李光和吕颐浩正黑着脸等着他,他们身后站着妻子邢秉懿。

赵康感觉气氛有些不对,一回头只看见虞允文、张杰奔跑的背影。

没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邢秉懿在得知赵康亲自出城冒险的消息后,心中忧虑不己。然而,尽管她多次劝阻,赵康却坚决要去执行这次任务,邢秉懿无奈,只得另寻他法。

她找到了朝中的几位重臣——种师道、张叔夜、张德远、李光和吕颐浩为她撑腰。

种师道率先开口,他沉声说道:“陛下此举虽英勇,但过于冒险。万一有所不测,将如何是好?”

张叔夜也皱眉附和:“国家大事,岂能儿戏?陛下应以身作则,保全龙体为重。”

张德远、李光和吕颐浩等人也轮番指责皇帝赵康的冒险行为。他们认为,皇帝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应轻易涉险。如果皇帝有什么闪失,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混乱之中。

赵康端坐在椅子上,面对着几位朝廷重臣的劝谏和指责,他的表情严肃而认真,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学堂,成了受训的小学生。

种师道、张叔夜、张德远、李光和吕颐浩等人轮番上阵,言辞恳切,句句都是对赵康的关心和担忧。赵康听着,不时点头,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也明白他们的苦心。

邢秉懿站在众臣后面,看着赵康那副受教的模样,忍不住抿嘴偷笑。她深知赵康的性格,虽然英勇果敢,但有时也过于冲动。这次能被几位大臣训诫得如此乖巧,实属难得。

在几位大臣的轮番轰炸下,赵康只得郑重其事地承诺,今后不再轻易涉险出城,定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听到赵康的承诺,几位大臣才勉强满意,纷纷告退。

赵康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邢秉懿走上前来,轻轻拍了拍赵康的肩膀,笑道:“陛下今日乖巧得像个幼学之童。”

赵康看着邢秉懿,也不好责怪她,只得讪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