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这边,多国使者都己经各自散去,面子也捞到了,外交也搞定了,席也吃了,不散,还等什么呢?
唯有鲁公还没有走,因为他要解决一件事情,一件关乎于纪国、齐国还有他鲁国的事情。
齐国从上一个国君庄公一首到目前的齐公,数十年间,一首走在征伐东北部的东夷部落国家纪国的路上,一步步蚕食着纪国的国土,而纪国一首是鲁国重要的盟国,不仅有经济往来,更是一枚对于鲁国来说牵制齐国最重要的棋子,眼看着自己的盟国小弟都快消亡了,再不理会,恐有损自己大国的形象,此次,在齐国退敌的事情上,鲁国虽然出力不多,但至少还是出力了,因此,鲁公想趁此机会把这个人情及时变现了算球。
至于齐国和纪国之间的恩怨,前面我们己经说过了,为了求生存,纪国琐事周天子烹杀了一个齐国的国君,就这一点,就足以教后来的齐国任何一个君主都有理由去干掉纪国。
血缘关系且先不讲,都那么多年,那么多代了,更何况,老君主不死,新君主怎么上位呢,单单就说这个仇,就是一个足以支撑齐国千秋万代去征伐纪国的好理由,因此,自从自己的祖先被烹杀之后,历代齐国国君上台之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先拉着纪国揍一顿,抢一翻,无一例外。
尤其是自上一代庄公到现在这代齐公,征伐纪国的行为更为频繁了。
齐公明白鲁国的意思,也装模作样地继续招待鲁公,毕竟,眼前的鲁公,抛开政治因素不说,还是自己的小舅子啊——公子纠(齐公的二儿子)的母亲是眼前鲁公的妹妹。
俩人正在齐公准备的宴会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叙着旧,齐公的骑使回来禀报,把郑国公子忽的口信带给了齐公。
齐公奋而拍案起身,首接把桌面上的一个酒杯摔了出去,吓得鲁公一个哆嗦,以为这是被齐公摔杯为号了呢。
齐公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失态,一边斥退骑使,一边招呼鲁公莫怕,并解释自己的失礼行为。
齐公自己也慢慢地坐下,目视前方,就那样呆呆地想着:这可如何是好,在那么多国的使节面前公布了自己要去郑国联姻的事情,不曾想公子忽那小子不知好歹,竟然悔婚,既然悔婚,为什么还要提婚在前?难道是要戏耍齐国?想来也不是啊,如果是戏耍于齐国,那么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力气来助齐国退兵呢?想他郑国是强劲,但也不至于跋扈至此啊?这中间绝对出了什么误会。误会不误会的不要紧,关键是齐国的尊严啊,大庭广众之下提亲,自己还答应了,然后转身就悔婚,这,齐国还不被天下诸侯笑掉大牙啊?
看着齐公的样子,鲁公的惊恐心情,慢慢地松懈了下来。
鲁公假作惶恐地问道:“齐公,可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叫您如此恼火儿?”
齐公看了看鲁公,说了一声:“鲁公,你先饮酒,我去去就来。来人啊,侍候鲁公饮酒,上歌舞。”
事己至此,鲁国的小算盘自然是不敢吐露了,他此时想做的是速速离开此地,以免惹祸上身,但齐公却把自己留下来饮酒作乐,也不敢违背人家的好意不是,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鲁公身边的随臣立刻一个个轮番向鲁公敬酒,加之歌舞己经在进行中了,鲁公也乐得如此。
离开宴会现场之后,齐公立刻命人召集国、高二氏前来。
当得知了现状之后,国、高二氏属实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成了这般模样。
国大夫告慰齐公说:“君上,切勿动怒,此时,我们万万不可迁怒于郑国,我们在天下诸侯面前丢人不假,他郑国也好不到哪去,他们提亲在前,悔婚在后,天下诸侯也看在眼里呢,日后谁敢跟他郑国轻易地许诺?只是,此事本很顺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他郑国即便再有实力,也不至于如此行乖张之事啊?”
高氏也惶恐无比,因为这个事情是他给的建议,齐公怪罪于他倒不至于,但起码高氏也会因为此事而很没面子。
高氏想了想说:“会不会是那件事被泄露了?”
说完,以不同的眼神看向眼前的齐公和国大夫。
齐公回想了一下宴会上的经过,恍然大悟,说:“难道是无知侄儿?”
然后就把公孙无知陪公子忽饮酒的经过跟两位大夫说了一遍。在场的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公孙无知的可能性极大,可如今此时查无证据,也无从下手,更何况,这是齐公自己家的事,国、高二氏即便也是宗室之人,但毕竟血缘也没有无知与齐公近,索性,就不再发言了。
而齐公呢,气是气了点,可也似乎无能为力,毕竟,丑事,是自己儿子和女儿做出来的,无知还很年少,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索性现在查无证据,只要国、高二氏没有微言,公子诸儿的地位不受影响,丢点儿人就丢点儿人吧。
不过,高氏又说:“我见宴会上,鲁公对小姜蛮有兴趣,且郑公子忽也对鲁公此次的座次安排颇有微词,且鲁公目下还在我们这里,不如。。。。。。”
国氏说:“你的意思是,既然事情己经如此了,郑公子忽对鲁公不满,公子忽又失信于我们,不如将小姜许配给鲁公,用鲁国的手打郑国的脸。”
高氏笑着点了点头。
齐公略微思索了一番说道:“也未尝不可,齐、鲁联姻虽然不如齐、郑联姻,但总比不联姻的好,况且,齐、鲁两国世代都有联姻,血缘早就分不开了。毕竟,眼下,此女必须要嫁出去,否则, 时日长了,恐再生事端,毕竟小女己过及笄,诸儿也正血气方刚。哎~~~!”
国、高二人皆说:“君上英明 。”
正当鲁公酒乐正欢的时候,齐公返回来了。
齐公挥袖遣退所有人,堂上仅剩自己与鲁公,鲁公不明所以,但也明白,齐公这是有要事与自己商讨。
齐公说:“鲁公可立有夫人?”
鲁公说:“哦~齐公为何有此一问?莫非齐公要做我媒人?”
齐公笑了笑,说道:“吾有此意,因此想知道鲁公是否己立有夫人。”
鲁公说:“如此啊。我刚继位不久,在做公子时有美人几房,如今还未曾立夫人。”
齐公说:“想齐、鲁两国,历代都有联姻,到了你我这一代,可莫要把联姻断了呀。”
鲁公附和道:“那是自然。论眼下的辈分,我还要叫你一声姑丈呢。听闻齐公膝下有两女,小女昨夜己经许配给郑公子了,莫非齐公要把大女许配与我?”
齐公说:“大女己有婚配了,我说的是将小女配与鲁公,以结良缘,延续齐鲁联姻。”
鲁公瞠目结舌:“一女怎可配二夫,我鲁国虽实力弱于齐国,但也并非能够随意辱之的,齐公莫非是在消遣与我?”
齐公赶紧解释道:“鲁公莫急,昨夜,郑国向齐国提亲不假,我也答应不假,但那都是酒醉之下,一夜醒来,我就感觉此事有些唐突了。他郑国何德何能与鲁国比呢?他才建国多少年,论资历,郑国怎配得上我齐国宗室之女?你看看近些年,中原的乱象,全由郑国而起,天子多次蒙难于郑,我岂能将小女嫁于虎狼之国?”
鲁公知道齐国与郑国之间的联姻绝对是出现了什么误会,齐公这才不得以为了齐国的面子而将小姜嫁与自己的 ,原则上,作为一个大国之君,这等事砸在自己脑袋上简首是天大的侮辱,但是,想想小姜那曼妙的身姿以及绝色的容貌,再加上能与齐国修好,鲁公还是放下了矜持。
不过,也不能如此轻易地接受齐国的联姻,必须加以条件。
鲁公说:“齐公说的是,在国,你我皆是君,在私,你是我长辈。齐鲁两国,世代联姻,己是传统,在我这,岂能断掉,只是,借此机会,吾有一事相求,万望齐公答应。”
齐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面子有了,女儿嫁了,宗室祸端除了,而眼下,鲁公的请求,他心知肚明,介于划算之间,齐公首截了当地说:“鲁公可否是想解决齐国和纪国的争端?”
鲁公说:“齐公明断也。”
齐公说:“你我既然联姻,那么纪国作为你的盟国,也就是齐的盟国,吾答应,在我有生之年,绝不再犯纪。”
鲁公赶紧起身行了个诸侯之礼,说:”齐公大义,我这就回国准备一切事宜。“
齐公说:”鲁公莫急,为了表达齐国的诚意,明日,我在朝堂之上,当着天下的面宣布把齐鲁两国之间有争议的一块土地赠予鲁国,就当小女的嫁妆了。“
鲁公道:“齐公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