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积雪消融成溪,在玄武岩沟壑间奔流如银练。陈远踩着鹿皮靴踏入针叶林,松萝垂落的阴影中忽现三叉叶轮:“《人参传》载‘三桠五叶,背阳向阴’,这掌状复叶轮生如伞,定是六年生的‘二甲子’!”
一、林海寻参
腐殖土在脚下绵软如毡,小荷以鹿骨签拨开落叶,露出暗红色参籽:“《图经本草》言‘参籽朱红如豆,落地七年方萌’,这籽粒带光泽,当是去年落下的。”她沿参籽分布轨迹溯源,忽见朽木旁斜卧着芦碗密布的主根。
陈远单膝跪地,以竹刀轻刨根须:“芦头两枚,主根形若纺锤,珍珠疙瘩排列如星,正是‘灵体参’。”他忽触到根系缠绕的淡黄菌丝:“竟是松茸菌!二者共生可增药效,但采挖时若伤菌丝,参气外泄则成‘跑浆’。”
参把头赵翁自树后转出,腰间系着红绳铜铃:“后生且慢!”他展示祖传参铲——青铜铲头刻着北斗七星,木柄缠着避邪红布:“寻参要看‘兆头’,这株东南方有倒木为‘槌’,当是上品‘槌参’。”
二、朽木生芝
穿过偃松林,倒木横陈如巨龙骸骨。小荷俯见桦树桩上丛生伞状菌盖:“菌柄紫褐具漆光,菌肉轮纹如云,正是《抱朴子》所载‘紫芝’。”她以玉刀轻刮菌管,孢子粉纷落如金尘。
赵翁指点采芝诀窍:“需留菌柄三寸促再生,采后敷草木灰止血。”他轻敲树桩,惊起几只星鸦:“这些鸟儿啄食灵芝孢子,粪便却含促生酶。”
陈远测试朽木成分:“桦皮含甜桦脂,经白蚁蛀蚀发酵成酸性基质。”他刮取木屑置于鼻端:“含硫气息轻微,当是温泉地热滋养。”
三、古法炮制
地窨子内,百个椴木匣排列成阵。赵翁演示参药炮制:“鲜参需芦头朝上,松针隔层阴干,忌曝晒致浆液流失。”他掀开榉木柜,土腥气混着甘香扑面:“这般阴干的‘生晒参’,须纹清晰如老人面。”
小荷炮制灵芝另循古法:“《雷公炮炙论》载酒蒸可增安神之效,我却发现用椴树蜜淬炼更妙。”她将菌盖置于青石板上,蜜蜡遇热渗入菌管,紫芝渐转琥珀色。赵翁拊掌称奇:“蜜性甘缓,与灵芝相须,暗合‘补而不峻’之道。”
暮色中忽起山岚,松涛声里挟着闷雷。陈远触到参匣异常潮湿:“多糖物质吸湿返潮,需煨炭防霉。”他将柞木炭埋入地窖,炭烟裹着松香萦绕梁间。
西、生生之道
五更时分,山洪冲毁半坡参园。赵翁带众人避入山洞,洞壁生着荧光地衣。小荷发现岩缝渗水含矾,遂以灵芝胶制成储药囊:“胶质耐腐,可存参膏经年不坏。”
陈远用人参须配伍硫磺,制成续命丹:“人参皂苷遇硫形成缓释体,可吊命三日。”火把照亮洞壁岩画——竟是肃慎先民的采药图,与赵翁技法如出一辙。
七日后天晴,参农们重修参棚。赵翁将参籽混入腐殖土:“三成采七成留,方是长白山的规矩。”小荷把灵芝孢子注入桦树伤流液,陈远在《参务录》补注:“林海灵药贵在取予有度,今取一苗当种十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