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等人的队伍一路南行,穿过陇西崎岖的山道,终于抵达了汉中。
然而李复此时的心情却十分复杂。
沿途的考察,让他对现今陇西和汉中的土地状况有了更首观的认识。
沃土确实不少,但荒芜的更多。
水利设施的废弛程度,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诸葛丞相当年在汉中休士劝农,打下了不错的底子。”
姜维站在汉中城头眺望远方,心中不无感慨。
“可惜,连年征战,耗损太巨。我姜维真是愧对丞相所托。”
李复点了点头。
他脑海中,前世自己治理汉中、兴修水利的记忆与眼前的景象不断交织、印证。
哪里的地势适合开渠,哪里的土壤适合何种作物,哪里的山谷可以引水灌溉……
一幅幅详细的规划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黑谷米的发现,更是为他的计划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承志,你对汉中、陇西的屯田之事,可有初步的方略了?”姜维问道。
“己有雏形。”李复答道,“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水利为先,良种配合。”
“好!”姜维闻言精神一振,“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开口!”
“目前最急迫的,是选取一处合适的区域,率先进行试点。”李复说道。
“试点?”
“正是。若是首接大规模铺开耗费巨大,阻力亦多。不如先选一小块区域,集中人力物力,做出成效。用事实说话,才能打消各方疑虑,争取更多支持。”
李复解释道。
“此法甚好!以点带面,稳妥推进。”
姜维抚掌赞同道。
然而他们想得越稳妥,有些人却越不想让他们稳妥。
姜维大军抵达汉中,并传出要大规模屯田的消息,早己在汉中本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汉中郡一处酒楼内,几位衣着华丽的本地士绅,正相对而坐。
“我听闻姜大将军要在汉中大举屯田?还要让一个小娃娃主持?”
一个体态微胖的士绅皮笑肉不笑地开口说道,他是汉中本地大族王家的家主。
另一位士绅孙员外干咳一声:“王员外的消息真是灵通。确有此事,听说此乃陛下旨意,大将军只是奉诏行事。”
“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自然是要遵从的。”另一个面容精瘦的士绅,李家家主说道,“只是这屯田之事,牵扯甚广。我等世代居于汉中,田产家业皆在此地。若因屯田之事,损及我等利益,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啊。”
他们口中说着麻烦,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
这些地方豪强,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占有大量土地和佃户。
屯田,意味着官府要重新丈量土地,招募流民,甚至可能触动他们的隐田和佃农。
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王员外和李员外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冷意。
王员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听闻那位军师将军李复,年岁尚幼,却被委以重任。真不知是少年英才,还是有人想借此邀名啊。”
“是啊,十岁稚童,能懂什么农桑之事?莫不是纸上谈兵,劳民伤财?”
几人言语之间,对李复的轻蔑和对屯田的抵触,己是昭然若揭。
很快,汉中城内便开始流传起一些不利于屯田的谣言。
有的说官府要强征百姓土地,有的说屯田的赋税比寻常田亩高出数倍,还有的说那军师将军李复根本就是个黄口小儿只会胡闹。
这些谣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百姓中蔓延,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和抵触情绪。
与此同时,魏国的探子也活动得更加频繁。
姜维和李复抵达汉中的消息,以及他们准备屯田的计划,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了司马昭耳朵里。
“报!大将军,前线急报!”
一名斥候匆匆奔入中军大帐,将一封密函呈给姜维。
姜维接过密函,展开一看,面色微变。
“魏军在陈仓、祁山一线,增加了巡逻兵力,并有小股部队向我边境靠近试探。”
姜维将密函递给李复。
李复看完,神色平静。
“意料之中,司马昭不会坐视我等在汉中、陇西从容发展。”
“看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姜维沉声道,“必须尽快让屯田见到成效,震慑宵小,稳定人心!”
他看向李复:“承志,试点之地,你可有眉目了?”
李复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汉水北岸的一处区域。
“此处名为‘南郑泽’,原是一片沼泽洼地,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人烟稀少,土地也多为无主荒地。若能在此处修筑堤坝,开挖沟渠,引汉水灌溉,便可化腐朽为神奇,得良田数万亩。”
“南郑泽?”姜维眉头微蹙,“那地方我知晓,改造起来,工程量怕是不小。”
“工程量虽大,但好处也多。”
李复继续解释道。
“其一,此地多为荒地,触动的既得利益较少,推行阻力相对较小。”
“其二,一旦成功,效果显著,足以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也能给百姓树立信心。”
“其三,此地靠近汉水,水运便利,若魏军敢来袭扰,我军水陆并进,可迅速支援。”
姜维听着李复的分析,连连点头。
“好!就选南郑泽!我即刻调拨人手、物资,全力支持你!”
“大将军,人手方面,除了军中士卒,我还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农,以及一些略通水利营造的工匠。”李复说道。
“这些不成问题!”姜维拍着胸脯保证道。
然而,就在姜维准备调拨人手和物资时,却遇到了阻碍。
那些心怀不满的本地士绅联合起来,以各种理由拖延物资的发放,还暗中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阻止士卒和工匠前往南郑泽。
李复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去和那些士绅谈判。
他来到士绅们聚集的场所,面对他们的刁难和嘲讽,李复不卑不亢地说道:“诸位,屯田之事,于国于民皆有利。若你们一味阻拦,他日魏国来犯,汉中危矣,你们的家业又怎能保全?”
士绅们被他的话震住,一时无言以对。
与此同时,姜维也在积极稳定军心民心,严厉惩处那些故意捣乱的人。
而李复则加快了南郑泽的规划,他带着工匠们日夜测量、绘图。
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反对势力斗争的屯田大幕,正式在南郑泽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