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陇右察民情,荒村遇奇珍

自狄道启程,姜维与李复一行轻车简从,只带了数十名亲卫便踏上了返回汉中的路途。

沿途不再是急行军的肃杀,而是多了几分从容与审视。

李复骑在马上,瘦小的身影在雄壮的队伍中显得格外突出。

他目光锐利,仔细观察着陇西至汉中沿途的每一寸土地。

昔日沃野千里的土地,如今却多显凋敝。

大片良田因连年战火而荒芜,野草长得比人还高。

沟渠干涸,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早己不堪重用。

偶有村落也是十室九空,百姓面带菜色眼神麻木。

姜维的面色也愈发凝重。

“承志,你看这陇西之地,本是膏腴之土,如今却……唉!”

他重重叹了口气。

“战乱之祸,一至于斯。”李复轻声回应道,“我大汉欲以此为基,任重道远。”

队伍行至一处县城,当地县令早己率众恭候。

一番迎来送往的官样文章后,姜维屏退了左右,单独召见了县令。

“刘县令,本将军此番前来,非为巡视,乃是为了屯田之事。你且说说看,此地民情、田亩状况如何?”

姜维开门见山的说道。

那刘县令闻言当即面露难色。

“大将军,非是下官推诿不语。只是此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对官府多有畏惧。这屯田之事嘛,下官恐他们不愿配合,以为又要加重徭役赋税。”

“哼!鼠目寸光!”姜维冷哼一声,“屯田乃是为国为民,利在千秋!岂能因噎废食?”

李复在一旁静静听着并未插话,他明白百姓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

这个时代的官府,在百姓眼中往往与苛捐杂税联系在一起,要改变这种印象非一日之功。

离开此地县城,姜维的队伍继续南下。

沿途所见与刘县令所言大同小异,百姓对官府之人多是避之唯恐不及。

偶有大胆者上前攀谈,也是诉苦居多,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官府的不信任。

“大将军,民心如此,屯田之事怕是不能操之过急。”

李复突然开口道。

“我心中自然知晓百姓苦楚。”

姜维点了点头。

“但时不我待,若不能尽快让陇西、汉中恢复元气,我大汉北伐便如无根之木。”

“传我将令,全军上下,所过之处,需与民秋毫无犯!若有扰民者,军法从事!”

姜维治军极严,军令一下士卒们更是小心谨慎。

他们不再随意进入村庄,取水借宿皆有礼有节,甚至主动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挑水砍柴。

几日下来,百姓对这支汉军的观感渐渐有了一些改变。

他们的眼神中,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好奇。

这日,队伍行至陇西南部一处偏僻的山坳。

此处名为黑水村,因村旁一条溪流河床布满黑色卵石而得名。

村子不大,仅有二三十户人家,却显得比其他村落多了几分生气。

村口几株老槐树下,有几个孩童在嬉戏。

田地里虽然也有荒芜之处,但明显有人耕作的痕迹。

李复目光一凝,他注意到田埂边几株遗落的植物。

那植物的穗子比寻常的黍、麦要许多,颜色也更深,近乎墨色。

“停下。”李复忽然开口喊道。

姜维有些诧异,但还是下令队伍停下。

李复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田埂边,蹲下身仔细查看那几株奇特的植物。

他捻起一粒穗子,用手指搓开,露出里面黑褐色的谷粒。

“老伯伯,这是何物?”

李复抬头问向旁边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

那老农见是官军有些紧张,但看李复年纪尚幼且态度温和,便壮着胆子答道:“回小将军,这是俺们村祖上传下来的‘黑谷米’,耐旱也耐涝,比一般的麦子收成好些。”

“黑谷米?”李复眼中精光一闪,“此物产量如何?味道又如何?”

“产量嘛,虽比不得风调雨顺的大年收成,但旱涝都能保收。此谷若是磨成粉做饼,量大管饱,就是颜色黑了点,城里的官老爷们不爱吃。”

老农憨厚地笑着。

“可否带我去看看你们的存粮?”李复继续问道。

老农有些犹豫,但看到旁边姜维那不怒自威的神情,还是点了点头,领着李复和姜维向村内走去。

村中一间不起眼的土坯房内,老农指着几个半满的陶罐。

“小将军,这就是黑谷米了。”

李复抓起一把,仔细端详起来。

这黑谷米颗粒,质地坚硬。

这东西,像极了他前世诸葛亮记忆中,在古籍中看过的某种改良过的高产杂交谷物!

“此物为何未曾推广?”李复向着老农追问道。

“唉,官府的老爷们嫌它颜色不好看,说是有辱斯文。加上赋税都按麦子算,种这个不划算,也就俺们这些山里人自己种种,糊口度日。”

老农叹了口气。

“官府嫌弃?”姜维闻言眉头一皱。

“糊涂啊!这黑谷米,抗灾性强,产量尚可,简首是为贫瘠的陇西和多山的汉中量身打造的!若能加以选育改良,再配合新的耕作方法,其潜力不可估量!这简首是上天赐予的惊喜!”

李复心中暗自想道。

“老伯伯,这黑谷米的种子可否匀一些给我?”

李复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小将军要这个做甚?”

老农看着李复稚嫩的脸庞,有些不解的问道。

“自然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吃饱饭!”李复一字一句的说道。

姜维在一旁看着李复,见他如此重视这不起眼的黑色谷物,心中也多了几分好奇和期待。

他知道,这孩子能看上的东西,绝非凡品。

“大将军!”

李复转头看向姜维。

“此物或许是我等屯田大计的破局关键!”

姜维看着李复认真的模样,重重点头。

“好!承志,此事便交给你!”

他心中隐隐觉得,这不起眼的黑谷米,或许真能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开出希望之花。

而此刻,那些原本对官军保持警惕的黑水村村民,见到大将军对一个孩子如此器重,又听闻他们是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眼神中的戒备也悄然融化了些许。

姜维治军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己经让他们刮目相看。

如今李复对“黑谷米”的重视,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支汉军,似乎真的和以前那些只知催粮征税的官兵不一样。

希望的种子不仅在李复心中,也在这些饱经苦难的百姓心中悄然萌芽。

但李复也清楚,仅仅找到一种优良作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如何推广如何改良,如何让官府接受,如何让百姓信服,这背后还有无数的难关。

尤其是那些盘踞在地方的豪强士绅,他们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