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周原还提了一点要求:千文的面值开始,能不能开始以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百元的标记?
只是周原的这个要求太过古怪,遭到所有人的强烈反对,连一向对他百依百顺的苏酥与王蝶儿都是过来劝他:
发行这种纸币,本来就可能让人不好接受,再弄出不知所谓的‘元’来,更是平添了一些麻烦,就不要胡闹了好不好?
周原哈哈一笑,他也是恶趣味使然,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也就作罢,只要这事能顺利推行下去,元不元的,也无所谓了。
十一日午间,曹寒再次如约而来,除了双方的私盐买卖外,他还给周原带来了一条千担海船,也告诉周原,最后一条船他曹寒拼了这张老脸不要,也争取在年前给他讨来。
曹寒老哥这话说得,周原都良心不安了,以至于主动要求送曹寒到江宁。
周原将曹寒一路送到江宁城外,随后便带着银子去见了谭稹与王丛,随后便回了周庄。
至于那颗崔权所送的‘宝珠’,他在说明来历后,全权交于陈豫处置,他也相信凭陈豫手握两大箱‘名家真迹’的经验,肯定能将这事处理得妥当。
果不其然,周原在数天之后就听到从江宁传来的消息:那颗宝珠被卢泓以三千五百两银的高价买走,随后转送给缩在北城朱府大宅里的朱博。
至于朱博拿到这个宝珠,是自己赏玩,还是送到京师去献宝,那就不是周原所关心的了。
其后的时间,周原则将心思扑在军营及平安院的事情上。
军营这边,因为曹雄己经随着石元组织的第二批船队下了东海,周原也必须要亲自重视起来。
军中的各种体能、战技、战械、战阵的操练都由曹雄等人编制得完备,周原也没有更多的补充,他在军中抓得最紧的,是军纪的严肃,是军心的凝聚,是为何而战的信念。
而周原对平安院的重视,也丝毫不在军营之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周原对平安院的看重,还要更甚过军营一些。
当然了,纯粹的教条说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也是绝对难以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以周原也是从诸多历史故事中精挑细选,在一番精彩的演绎之后,才顺势推出自己需要大家记住的东西。
平安院的某些讲习基本和军营同步,不过周原亲自宣讲的,除了那些领悟力学习力远超常人的孩子外,其余都是十西岁左右,以及百余位旁听的教习、教官。
能安排过来听周原讲习的,除了年龄之外,其领悟和学习的能力也都是极为优秀的,毕竟以平安院庞大到两万余人的规模,周原真要一个个的讲下去,他就算将自己劈成十块也是不够用的。
周原在平安院的讲习安排,便是挑选其中的佼佼者,与众多教习、教官一起接受他的教导,然后慢慢领悟,等融会贯通后再去给其他学子讲解,即使其间会有些偏差错漏,但只要能保持大致的方向,也就不必太过在意。
也不仅仅是平安院,就算是在军营中,周原的宣讲也是挑选出部分优异者,与各级武官一起听讲,其后再一步步的传导下去。
当然,平安院挑选出来的学子,男女差不多都占一半,即便年纪稍小,,但他们这百来人能从数千上人中被挑选出来,本身的才智也是普遍高过常人的,甚至因为年龄尚幼,思维还未固化,又在学堂中经过数月时间的学习,其聪慧也要比军营中人高出一层。
以至周原在平安院中宣讲完毕后,除了那些常见的问题外,居然有学子提出了这个问题:
以秦的实力,若是荆轲刺杀成功,秦国也必然会以倾国之力全力报复燕国,这样一来,燕国的结局恐怕是早就注定,那荆轲刺秦的意义何在?
提出这个问题的乃是赵克柔,一个个头略高的女孩子。
周原对这个女孩有些印象。
记得在北山之下收留她时,她己经没爹没娘,虽听跟她同乡的人说她还读过几年书,但这丫头看到人也胆怯的不太敢说话,还是一个骨瘦如柴,满头枯黄乱发的假小子,一点也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