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百工盛会

巳时三刻。

大赛正式开始。

江万里作为主评委,手持象牙秤量着一柄精钢匕首。

突然,铜器行的钱三捧着个鎏金铜灯上前,灯盏内的油脂竟在无风自动。

"陛下,此乃小人所造 ' 万年灯 ',用南海鲛人油为燃料,可千年不熄!"

"哦?"

赵禥接过铜灯,指尖触到灯座下隐秘的机括。

他想起《西京杂记》里记载的鲛人油,却从未想过有人能仿造。

李玥突然上前,用银簪挑开灯芯,一股刺鼻的煤油味散出。

"钱师傅,鲛人油色如琥珀,你这灯油怕是用松脂和煤油调的吧?"

钱三脸色骤变,撞翻了身后的铜盆。

"你... 你血口喷人!"

"喷人?"

赵禥冷笑,从袖中抖落张油布,上面是钱三与贾玉明管家的密信。

"信中说 ' 事成之后,军器监丞之位便是你的 '。

这 ' 万年灯 ' 的机括里,怕是藏着窃听的蜡丸吧?"

“来人,把钱三拉下去。”

现场只传来一声声钱三的求饶声。

......

午时的烈日炙烤着广场,军械组的比赛进入白热化。

贾似道安排的铁匠孙六,锻造出的精钢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主评委之一、同知枢密院事林霆震捋着胡须,正要宣布孙六获胜,李玥突然举起块甲片。

"林大人且慢!此甲看似坚固,实则夹层灌了铅!"

林霆震额头渗出冷汗。

"李主事休要胡言!"

"胡言?"

赵禥接过甲片,用佩刀轻轻一劈,铅块从断裂处滚落。

"孙六,你锻造甲胄时,可曾想过前线士兵穿着这东西,会被元军一刀劈成两半?"

林霆震瘫倒在地,从袖中掉出张百两银票,票面暗记正是贾府所有。

围观的工匠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嘘声,有人甚至捡起石子砸向孙六。

"陛下明鉴!"

孙六扑通跪倒。

"小人是被贾党胁迫啊!"

"胁迫?"

赵禥将甲片掷在林霆震面前。

"你每月收受贾府的孝敬,够买十副这样的假甲!"

他指向台下愤怒的工匠。

"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信任的评委!"

“来人,将林霆震拿下。”

此时的林霆震如一只丢了魂的野狗,任由官兵将其架走。

......

未时。

压轴的 "神工奖" 评选开始。

一位布衣老匠捧着个木雕水轮上前,轮轴转动时竟能自动灌溉农田。

赵禥眼睛一亮,这正是他在现代见过的龙骨水车改良版。

"陛下,此乃 ' 自动灌溉车 ',

" 老匠擦着汗道,"只需一人踩踏,可灌溉百亩良田。"

就在此时,贾似道安排的评委军器监提举张杨突然喝道。

"此乃寻常水车,怎配 ' 神工奖 '?钱三的 ' 万年灯 ' 虽有瑕疵,却巧夺天工!"

"是吗?"

赵禥走上前,亲自踩踏水车,清澈的泉水顿时哗哗流出。

"钱三的灯能用三日,这水车却能让万亩农田丰收。你说哪个对大宋更有用?"

张杨张口结舌,李玥适时呈上皇城司的调查报告。

"陛下,所有被贾党收买的评委名单在此。"

她指向名单上的名字,"这些人收受贿赂,企图操纵比赛结果。"

赵禥接过名单,目光扫过上面的每一个名字。

"传朕旨意:所有受贿评委革职,钱三、孙六处斩!"

他转向老匠,眼中露出赞赏。

"老丈,这 ' 神工奖 ' 非你莫属。"

黄昏时分,百工大赛落下帷幕。

赵禥站在彩楼上,看着工匠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李玥捧着获奖名册走来。

"陛下,获奖工匠己按您的吩咐,全部送入军器监和将作监。"

"好。"

赵禥接过名册,看着上面 "郭守敬" 的名字,想起之前务实书院的那个算学弟子。

"告诉郭守敬,让他去军器监改良投石机。"

他想起白天李玥识破阴谋时的冷静,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陛下,"

李玥忽然低声道。

"方才老匠说,他的水车灵感来自您之前颁布的《农器改良诏》。"

赵禥望向远处的农田,那里的禾苗在夕阳下茁壮成长。

他知道,这场百工大赛不仅选拔了人才,更重要的是向天下宣告。

大宋需要的是能办实事的工匠,而不是玩弄权术的奸佞。

"李玥,"

赵禥忽然转身,认真地看着她,

"你今天做得很好。"

李玥脸颊微红。

"这是臣妾的职责。"

赵禥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忽然笑道:

"职责之外,你也帮了朕很多。"

他想起这几日并肩作战的点滴。

从查验名册到揭露阴谋,李玥的聪慧果敢让他越来越依赖。

就在此时,皇城司密探飞马来报。

"陛下,贾似道在天牢听闻大赛结果,气得撞墙!"

赵禥闻言大笑。

"让他撞吧。朕要让他知道,大宋的未来,掌握在这些能工巧匠手中,而不是他那些阴谋诡计!"

李玥看着陛下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敬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情愫。

她知道,赵禥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改变着这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而这场百工盛会,不仅是对贾似道的又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大宋走向复兴的重要一步。

......

临安城的秋霜凝在琉璃瓦上。

赵禥将朱砂笔重重拍在《官员任期制草案》上。

宣纸上 "三年一换,五年一调" 的朱批还在渗墨,殿外却传来御史们的争执声 。

贾似道安插在都察院的言官们,正围着皇城司的侍卫吵嚷着要 "清君侧"。

"陛下,御史中丞王岿领着二十三个御史跪在宫门外。"

李玥递过密报,纸角沾着今早从御史台截获的密信。

"贾似道在天牢用矾水写字,唆使他们以 ' 破坏祖制 ' 为由抵制改革。"

赵禥掀起明黄帐幔,看着丹墀下黑压压的人群。

王岿穿着褪色的獬豸补子,正手捧《宋刑统》高声朗读。

"太祖皇帝亲定 ' 久任法 ',所以固国本、安民生!陛下一朝废之,是谓乱政!"

"乱政?"

赵禥冷笑,将任期制草案掷下丹墀,竹简在青砖上散成扇形,

"王大人在镇江做知府时,任期九年,把漕运码头变成了自家钱庄!这就是你说的 ' 固国本 '?"

王岿心中震惊。

“陛下,其中定有误会。”

“误会?这就是证据。”

赵禥从董忠手中接过一沓子地契,首接摔在王岿脸上。

此时的王岿己经全然无了气力,彻底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