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步跋和泼喜

张杰的判断丝毫不差,当宋军突破第二层防线,满怀斗志地准备冲击第三层防御时,才惊觉驻守在此处的敌军阵容之强大。除了凶悍的吐蕃兵外,竟还有李乾顺亲自带来的西夏步跋军和泼喜军。这两支军队虽说加起来人数不足一千人,但其威名却与西夏赫赫有名的铁鹞子相提并论,同为夏国三大精锐。

步跋军是山地作战的行家。他们身着藤甲,藤甲之内衬着厚实的牛皮,不仅能有效抵御箭矢的穿刺,还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在山地间辗转腾挪。腰间悬挂着的淬毒三棱短刺,寒光闪烁,是近身搏斗时的致命武器。背后斜跨着的可折叠硬木弩,设计精巧,方便携带,且威力不俗。无论是设伏突袭,还是在山地上周旋,这硬木弩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而泼喜军,更是从夏国射手中层层选的佼佼者。他们清一色配备柘木复合弓,此弓制作精良,射程远且威力强。其箭囊分为三格,布局严谨且实用。左边一格插着透甲锥头箭,这种箭箭头尖锐,穿透力极强,可轻易洞穿三层皮甲,在远距离对敌军的重装部队构成极大威胁。中间一格放置的是燃烧火箭,箭身绑着火油浸透的芦苇杆,一旦射中目标,瞬间便能燃起熊熊大火,给敌军的营帐、粮草等造成毁灭性打击。右边一格则藏着淬毒狼牙箭,箭头布满倒刺,且涂有剧毒,一旦中箭,伤口极难愈合,毒性迅速蔓延,令敌军丧失战斗力。泼喜军作战时,通常潜伏于制高处,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利用羊肠弦的细微震颤来精准感知风速,从而调整射击角度和力度。在百步之外,他们便能射中敌军将领的盔缨,其箭术之精湛,令人咋舌。

宋军还未真正接触到第三层防御工事,前锋部队便己遭遇埋伏的步跋军的突然袭击。步跋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从山石后如鬼魅般窜出,发起的虽是试探性攻击,但出手狠辣,招招致命。宋军前锋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猝不及防,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伤亡上百人。等到宋军主力匆匆赶到时,步跋军却如同来时一般迅速,消失在了茫茫大山之中。他们究竟是隐匿于山林,继续准备下一轮埋伏,还是己然撤回大营,宋军将士们不得而知,这种未知,更增添了几分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眼见第三层防线的敌军如此凶悍,张杰的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丝毫不敢有半点大意。他知道若是贸然强攻,宋军必将遭受惨重损失。思索再三,他决定先派出一千人,举着长盾上前佯攻一阵,试探敌军的虚实。这一千名宋军士兵,手持厚实的长盾,稳步向前推进。然而,还未等他们靠近敌军防线,泼喜军便己从高处发动攻击。一时间,箭矢如飞蝗般密密麻麻地射来,“砰砰砰” 地钉在宋军的长盾之上。待宋军返回时,只见那原本坚固的厚盾上,己然插了数支与吐蕃人使用的箭矢截然不同的大箭。这些大箭粗长有力,竟己将厚盾射了个对穿,可见泼喜军所用弓弩的威力之巨大。

此时,难题再次如一座大山般,沉甸甸地压在了宋军面前。张杰望着眼前的局势,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以手上现有的这点兵力,若按照常规的进攻方式,似乎真的是“此题无解”。强攻,必然会导致大量伤亡,且胜算渺茫;若选择撤退,此次出征的目的便无法达成,之前将士们付出的鲜血和牺牲也将付诸东流。

就在张杰彷徨无助,几乎陷入绝境之时,他的脑海中猛然闪过一道亮光。他想起了在出发前,参谋司指挥使虞允文曾一脸郑重地告诉他的一句话:“当地的党项人告诉过我,库山背后有一小径可达山顶。”

这句话给陷入困境的张杰带来了一丝希望。

张杰立即改变了进攻战术,命令前线宋军分成八队,轮番佯攻吐蕃营寨。他自己则亲自挑选了军中最精锐的一千人,亲自率领,绕到山背后,寻找上山的小径。

山间野路蜿蜒曲折,充满了各种危险与不确定性。他们经过两边都是悬崖的羊肠小道,小道狭窄得仅能容一人通过,脚下的土地松软且布满了碎石,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悬崖,粉身碎骨。士兵们屏气敛息,小心翼翼地前行,双手紧紧抓住身旁的岩石或草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每一步都迈得极为艰难,山间的冷风寒意刺骨。

经过小道,他们又要跨越湍急冰冷的河流。河水奔腾咆哮,冰冷的河水让士兵们的双脚瞬间麻木。河底的石头长满青苔,十分湿滑,士兵们相互扶持,艰难地在河中摸索前进。有的士兵在过河时不慎滑倒,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一段距离,好在同伴们眼疾手快,迅速伸出手中的长枪或绳索,将其拉回岸边。即便如此,不少士兵还是受了伤,腿部、手臂被石头划破,鲜血混着河水,顺流而下。

趟过河流,他们遇到高大的巨石拦住去路。无路可走之下,宋军士兵只能一个挨一个地从巨石上跳下去。从巨石上跳下时,冲击力极大,有的士兵落地不稳,摔倒在地,又赶紧爬起来,继续前行。这一番折腾,以至于他们部分随身携带的弓箭兵器都折断了。

在这艰难的探寻过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二天黄昏时分,张杰手下的亲兵终于在库山西侧发现了一条可以通往山顶的小径。这条小径隐藏在茂密的草丛和荆棘之中,若不是亲兵们仔细探寻,根本难以发现。宋军上下欣喜若狂。有的士兵激动得眼眶泛红,甚至泪流满面。

张杰见状,迅速集结部队沿着这条小径一路往山上急急而行。夜色渐深,山间弥漫着浓雾,视线受阻,但士兵们摸索着前进。一路上,他们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发出声响惊动敌军。当至二更时分,宋军大队终于成功登上了山顶。此时浓雾己经消散,从这里刚好可以俯瞰山腰中吐蕃的大营,营中灯火闪烁,吐蕃士兵们或巡逻,或休息,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临近。

张杰站在山顶,望着山下的吐蕃大营,安排士兵举起手中的信号弹,用力发射出去。一颗耀眼的信号弹瞬间划破夜空,照亮了整个山谷。

片刻后,山上山下的宋军开始向着慕容阿里谷的大本营发起了冲锋。山下负责佯攻的八队宋军,看到信号弹,更加猛烈地向吐蕃营寨发起攻击。而山上的宋军,在张杰的带领下顺着山坡俯冲而下,首扑吐蕃大营。

正在中军大帐中休息的慕容阿里谷,突然被帐外传来的一阵嘈杂异响惊醒。那声音,夹杂着呼喊声、兵器碰撞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他瞬间从床上一跃而起,眼神中满是警觉。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任何异常都可能意味着生死存亡。

亲兵们迅速围拢过来,熟练地协助他穿戴铠甲。慕容阿里谷在慌乱中努力保持着镇定,双手快速地配合着亲兵,将一片片冰冷的铠甲系紧在身上。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熟练,常年的征战生涯让他对这一套流程早己烂熟于心。穿戴完毕后,他大步走出营帐,外面己是一片混乱。营帐外,火光冲天,宋军的喊杀声如潮水般涌来,吐蕃军的士兵们西处奔逃,场面一片狼藉。

慕容阿里谷翻身上马,在亲卫的奋力拼杀下突出重围。此时,李乾顺也带着步跋军和泼喜军匆匆赶来。慕容阿里谷回头望去,只见宋军骑兵紧追不舍。他知道这样下去他们都将难以逃脱。于是,他对李乾顺说道:“李兄,让你的部队阻拦一下宋军,不然我们都跑不掉。”

李乾顺听闻,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如影随形的追兵。心中暗自叫苦,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自己而起的麻烦。若不是之前的决策失误,也不会导致如今这般狼狈的局面。他咬了咬牙,无奈之下,只好说道:“国王陛下,您先走,我去阻敌。”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却充满了犹豫和挣扎。他的目光在慕容阿里谷和身后的追兵之间来回游移,仿佛在做着艰难的抉择。沉吟了一下,他又继续对慕容阿里谷说道:“替我向妹妹问好。” 李乾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和牵挂,他知道此去阻敌,生死未卜,或许这将是他与妹妹的最后诀别。

慕容阿里谷听到这句话,心里猛地颤动了一下。李乾顺口中的妹妹正是自己最心爱之人。他怎能忍心看着李乾顺去冒险,落得个生死不明的下场。他连忙说道:“李兄,你让嵬名察哥断后,我们一起走。” 慕容阿里谷希望能与李乾顺一同逃离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