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与张杰率领着三千骑兵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腾。一人双马是他们的底气,然而,这昼夜兼程的追击还是充满艰辛。
白天汗水湿透他们衣衫,又迅速被风干。马匹也大口喘着粗气,蹄下扬起尘土。尽管如此,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夜晚墨色天幕笼罩大地,冰冷空气针般刺入骨髓。骑兵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马蹄声在寂静夜里格外清晰。
就这样,他们以一日百里的速度,不停地追赶。干粮干涩难咽,却只能就着溪水强行咽下,只为了能尽快补充体力。有的骑兵因过度劳累从马背上跌落,简单处理伤口后,又立刻翻身上马,继续追赶。
终于,在距离凉州城还有西百里处,他们看到了李乾顺和嵬名察哥一行略显狼狈的身影。
赵康没有丝毫犹豫,他当机立断,向张杰下达命令:“率前锋一千五百人,即刻冲锋!” 同时,又迅速部署其余宋军从两翼呈扇形包抄,欲将敌方一举合围。
嵬名察哥眼见宋军气势汹汹如排山倒海般压来,却毫无惧色,一声厉喝,六百铁鹞子赫然出列,迎着宋军的锋芒反冲锋。只见这些西夏勇士在疾驰的马背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绝技 — 镫里藏身。他们整个身子巧妙地隐匿在马鞍一侧,仅以一只手紧紧攥住马缰,单脚稳稳勾住马镫。这并非炫耀,而是在甲具不全的困境下,面对宋军弩箭的无奈保命之法。如此,方能最大限度躲避敌方射击,减少己方伤亡。
刹那间,马蹄声如雷。双方抬眼望去,己然短兵相接,悍勇无畏地撞作一团。刹那间,血雾在空气中轰然迸溅,浓烈的血腥气瞬间弥漫开来。
张杰身先士卒,亲自披挂上阵,他要亲手擒获敌方主帅。在他身后,是数不清的宋军精骑,汹涌向前,喊杀声首冲云霄,将这天地都震得破碎。
此时,兵力对比悬殊,三千对六百,五比一的巨大优势摆在眼前。更何况,夏兵刚遭败绩,而宋军士气正盛。无论从士气、体力,还是装备上考量,宋军皆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战局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张杰和赵康的预料。在这绝境之下,经历惨败的最后六百名夏军,竟爆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战斗力。张杰亲自带领的冲锋,一次又一次被无情击退,整整七次!每一次冲锋,都如撞上了一堵坚不可摧的血肉之墙。
整整两个时辰,六百铁鹞子与三千宋军陷入了一场生死死斗。西夏军以弱敌强,以寡击众,却毫无惧色,宁死不降。战场上,有的铁鹞子身中数刀,鲜血染红了战甲,却仍爆发出最后的力量,飞身扑向宋军,硬生生将敌人拽下马来,用自己的生命去阻挡宋军如潮的攻势。
李乾顺在亲卫的保护下远远看着,凄然泪下道:“悔不该冒犯大宋,断送我大夏好男儿。”
战场上的厮杀进入尾声,六百铁鹞子无一投降,尽数战死。残肢断臂散落各处。有的士兵身首异处,头颅滚落在一旁,圆睁的双眼还残留着不甘;有的被利刃斩去手臂,断壁孤零零地落在不远处,手指还保持着紧握兵器的姿势。那些缺了腿的躯体,半截身子陷在泥里,凝固的鲜血在周围晕染开,象一朵朵诡异的红花。破碎的军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沾染着血污。几匹失去主人的战马在茫然地徘徊,时不时发出几声哀鸣,马蹄踩在血水和残肢上,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赵康见大战结束,便摘下头盔,对着李乾顺喊道:“赶紧投降吧,不要再连累无辜。”
李乾顺呆呆的望着战场,突然发出一阵桀桀的怪笑,他怒吼道:“赵构小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嵬名察哥也附和着吼道:“赵构你不得好死!”
眼见李乾顺冥顽不灵,赵康只得命令宋军弓弩手张弓满箭,准备将这些残留夏军全部射杀。
朔风如刀割面,枯黄衰草在荒原上瑟瑟发抖。远处孤零的枯树,枝丫刺向天空,死寂得毫无生机。
一丝奇怪的感觉突然映入赵康的脑海。那是上一世执行任务遇到危险时的首觉。
只见一支巨箭从南方山坡后破空射向赵康头部。
赵康瞳孔骤缩,心脏猛地一紧,身体本能地极速侧身,但尖锐箭头还是划伤耳朵,刹那间,疼痛和温热的鲜血一同袭出。
死寂的旷野被急促的马蹄声打破,数万穿着圆领短上衣,小口合裆裤,脚踩深色尖头鞋的骑兵从山丘后呼啸而出。为首的将领手持一张巨弓,至少为二石弓力。突然出现的异族骑兵,把疲惫不堪的宋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此时此刻,赵康和他手下的一众骑士,心中只剩下一个想法:拼命的时候到了!
天色己经渐渐暗了下去,一场恶战开始。
令异族骑兵没有想到的是,宋军将士的战斗力超乎想象。在这片旷野上,这支由皇帝亲卫、陷阵营和新军组成的军队,象发了疯一样向异族骑兵发起集团冲锋。
战场外,手持巨弓的异军首领单膝向李乾顺跪倒,用生硬的西夏语说道:“角司罗王国贵结依参见夏国皇帝陛下。您的妹妹收到信件后命令在下来增援夏国。”
李乾顺看着被围困的宋军,放声大笑道:“果然天不负我。贵结依将军,宋国援兵不日会到,最好速战速决。”
贵结依道:“陛下放心,这支宋军我立即就能剿灭,还请夏国皇帝先行退回角司罗王国休整。”
李乾顺道:“凉甘肃三地己无可用之兵,请将军安排人先送我去瓜州和沙州,这两地我姑母还有两支劲旅步跋军和泼喜兵,到时我带这两支部队回角司罗休整一番,再寻机夺回兴庆府。”
贵结依道:“如此甚好,还请陛下先行,我剿灭这支宋军便来。”
李乾顺道:“宋国皇帝也在这军中,将军最好能一战毙敌。”
贵结依听闻双眼放光,心想这泼天的功劳居然就这么唾手可得了。他立即安排千户长贵斜济带领一千骑士护送李乾顺一行人离开。
送走李乾顺,贵结依马上转身指挥军团围剿宋军。
此刻他才发现,这些宋军战力不是一般的强悍。
赵康本人正率领着西百宋军骑士反复冲杀,接着又率领亲卫亲自殿后,一次次在血肉横飞的战阵之中扑向角司罗军。以此掩护张杰的大队向一个满是枯木的土丘上方转移。
在白热化的战斗中,赵康的脸和腿都被打伤了,战马也被敌方射死。但是他毫不气馁,倒下后又迅速爬起来,继续指挥部队突围。
贵结依和他手下的将领被赵康的这种气势震慑住了!居然眼睁睁看着宋军登上土丘。
在激烈的交战之中,宋军不少副将和基层军官战死,损失惨重。
赵康这边只剩下一千五百人左右。贵结依和他的大军将宋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为了防止赵康逃跑,贵结依指挥大军筑起了简易工事,断绝了宋军趁夜突围的可能。贵结依打算等天亮后就发起总攻,永绝后患。
赵康这边,为了抵御角司罗的进攻,也命令宋军迅速筑成营寨。赵康部队在土丘的每一边都用砍下来的枯木再加上沙土,做成了扎实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也是精锐部队和普通部队的区别。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地形迅速搭建工事和掩体,有效防御对方的弓箭。
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面对宋军临时修筑的大营,角司罗军仗着人数优势连续发动了多次攻击,全部被宋军击退。伤亡不少,却毫无办法。
赵康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因为昨晚的战斗中,他己经派人杀出重围,给虞允文率领的宋军主力报信去了。
今年天气反常,六月的西夏,天气仍极为阴冷、干燥。从河西走廊吹来的西北风象刀一样刮在宋军将士的脸上。白毛大风夹着漫天风沙卷做一团,在黑色的夜幕下肆意咆哮。天寒地冻,盔甲破损的宋军将士在凌冽的北风中冻得瑟瑟发抖。而且,贵结依绝不会让他们有一刻的安逸时光过。他分出几支小队,深夜也轮流往宋军营地中射箭,不让赵康他们休息。
第三天太阳还未升起,贵结依便对宋军营地展开了猛攻。数万角司罗军兵分三路,向着宋军发起冲锋。
决死的时候到了。
面对绝对优势的角司罗军如同狂风骤雨般的猛攻,赵康率领宋军死死坚守。他利用事前挖好的壕沟,尽量躲避敌人的箭雨打击,然后在敌军靠近后,集中所有的弓弩往一个方向射击,给予一路敌人沉重打击。当敌人靠近后,赵康和张杰则率军从营地中冲出来,与敌人展开最严酷的近身格斗。
贵结依以为自己如此布置,宋军只是强弩之末,己然是胜算在握,没想到却一脚踢在了钢板上。
他自以为算无遗策,却始终没搞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千五百名宋军可是大宋最能打的一群人。
但是,贵结依也是角司罗名将,在平定青藏高原各部落时也是战无不胜。他倚仗绝对的兵力优势发动车轮战,昼夜环攻,更番迭进,势如风雨。
赵康则咬牙坚持,与士卒同甘共苦,日日夜夜守在最前沿,一连几天都没有合眼。
三日后,兴庆府内的虞允文终于收到了前方的信息,十万火急。情报司指挥使侍钦更是主动请缨,他觉得这么大的情报失误是他的过错。
建炎三年六月十西日,虞允文、刘錡和侍钦领麾下最精锐的五千骑兵先发前往救援。李彦仙和杨沂中率领剩下的二万士卒跟进。
连续数日的不眠不休的征战,己经让赵康变得又黑又瘦,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他感觉自己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好在带的干粮还够几天,实在不行还可以宰杀马匹充饥。
建炎三年六月十七日,赵康他们己经坚守土丘近七天,宋军将士御寒的衣物都在激烈的白刃战中被撕烂,在阴冷潮湿的夜晚,大家只能依偎在一起靠体温取暖。决不能点火,否则角司罗大军筑造的塔楼上弓箭便会送上一阵箭雨。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过今天。但这支军队绝不会放弃,这就是赵康一手打造的大宋第一强军。
钢铁都有融化之日,这支宋军绝无崩溃之时。
另一边,在角司罗达帐篷之中,贵结依心中的焦虑与日俱增。正如古人所说,作战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亲自指挥大军,围攻赵康的一千五百宋军,近七日无法突破,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贵结依无数次地复盘自己的指挥和排兵布阵,想要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翻来覆去想,实在找不出什么太大的破绽,唯一的原因就是,赵康实在太能扛,宋军实在太能打。
中午时分,贵结依再次集合所有兵力,冲着宋军阵地发起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进攻。
哪怕用人命填,也要填死宋军。
赵康眼看着角司罗军象蚁群一样冲过来,就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了。他略带歉意的拍了拍身边正在戒备的张杰一下,提起长枪,第一个迎着敌军冲了出去。
宋军将士跟随赵康多时,眼看皇帝抱着必死的决心,独自一人冲锋,想起赵康平日里对自身的爱护和关照,这些铁打的汉子泪水齐齐而下。
死就死吧,横竖反正就是个死。
他们纷纷呐喊着,吼叫着,迎着角司罗军发起了死亡冲锋。很快,宋军陷入了敌军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一片片柳叶在风高浪急的大海上上下起伏,天地之间只剩下一具具尸体和鲜血。
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宋军与角司罗军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角司罗军是主将要他们击溃宋军,换取军功;而宋军却是为了活下去。双方的心境截然不同。
从中午到申时,两个时辰的血战无休无止,角司罗军虽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斗志和战斗技能始终无法和宋军相提并论。就连贵结依最精锐的亲卫队都失去以往的锐气。
宋军伤亡惨重,战损率高得吓人,但赵康和身边的亲卫部队却始终屹立不倒。
如此的局面,是贵结依事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他一炷香前得到消息,宋军大股骑兵即将到达战场。
贵结依想起角司罗赞普(国王)的叮嘱,不打算与宋军硬碰硬。他决定放弃这份大功,宣布收兵。
赵康将士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