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等人接过方案,细细阅读起来。
根据这个方案,朝廷会设立西个部门来管理所有与马有关的事务。这西个部门是马政监、军马司、马种局和闲厩使。为了更进一步的管理,朝廷还会在地方上设立监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细致的管理系统。
地方的监牧会按照马匹的数量分为三个等级:上监、中监和下监。如果有五千匹马,那就被定为上监;三千匹马的,定为中监;少于三千匹的,定为下监。
在这些监牧里,也会根据等级设立不同级别的官员。上监会设置一个从五品下的监官,中监则设置一个正六品上的监官,而下监则设置一个从六品下的监官。
这样的设置旨在推动牧马业的发展。
方案看起来很细致,众人也没有更多意见。稍微研究过马政的人都清楚这实际上是借鉴了唐朝的制度,但具体实施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管怎样,先做起来再说。
赵康见时间差不多了,便吩咐众人先行回家,等明日再商量一些事宜。大家离开时还有些晕乎,毕竟大宋律中的“皇在法下”提法太过前卫,他们还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众人离开后,赵康刚想躺下休息一下,一名宫女进来禀报说有人求见。过了片刻,宫女领进来一人。赵康一看,原来是许久未见的张邦昌。当然,之前赵康即位时张邦昌也在下面众官之中,只是当时的情况两人没有机会寒暄。
赵康还是念着两人在金营共患难的旧情的。
更何况,历史上的张邦昌赵康也是有所了解的。
靖康之难时,汴京陷入金人威胁,张邦昌为了拯救全城百姓的,不得不接受金人的要求,暂时登基为帝,为无辜百姓免除灾祸。
但他在与南宋朝廷的交流中,还是始终以臣子姿态自居。
张邦昌被传统价值观视为不忠与篡逆,但在道德的层面,他展现出了对百姓生命的负责和良知。他的行为无法完全避免争议,但无可否认,他拯救了很多汴梁百姓。
张邦昌性格软弱、无能,但他内心却有对百姓的关爱。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人。
赵康搀扶起跪倒在地的张邦昌,关切的问道:“张相近来可好,我最近忙于政事,倒是忘了召见你。”
自从张叔夜等人就职后,张邦昌这个曾经的宰执之一实际上就是闲置了。但是好在待遇还在,衣食无忧。
张邦昌鼓起勇气看了眼赵康,说道:“九哥,不不,官家惦记着我,我很高兴。我今天没有别的事,就是想来看看官家。”
赵康心里有些感动,他说道:“张相不要拘谨,当年我俩可是一起入过虎穴的。正儿八经的出生入死的兄弟。”
张邦昌跟着附和:“当年官家可是英勇无比,臣就丢人了,天天就知道哭哭哭。”
这话让赵康想起了张邦昌痛哭的画面,眼角不由得露出了些许微笑。他看着张邦昌,想着这人没啥本事,底线和忠心还是有的。于是认真说道:“张相今天来得正巧,我有件事正好想让你去帮着谋划谋划。”说完,赵康走入书房,拿出几叠厚厚的稿纸。他说道:“张相拿回去看下,这是我和虞允文他们起草的一些蒙学和实学教材。后面的科举考试要以此为纲再拓展。到时你费心支持下此事。”
张邦昌小心翼翼的接过稿纸,又要下跪。赵康立即阻止了他,说道:“跪礼以后就不需要了,认真办事就好。”
张邦昌郑重的点点头,欢天喜地的出门而去。待到回到家里,张邦昌谨慎的打开稿纸。只见这些教材分为几沓,标题分别写着“汉语”、“汉语简体”、“算学”、“格致学”、“律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军事学”、“体育学”。
张邦昌只看标题,有些不是太明白。他本是好学之人,遂打开教材一一阅读起来。没想到这一看就不可收拾,被文中的新奇内容深深吸引,首到三更时分他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才在书案旁昏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