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海上枭雄的赌注

学着成化做崇祯 尿性 3874 字 2025-07-08 17:56

就在京城因为皇帝的“开仓放粮”而陷入一片喧嚣与暗流之时,一艘悬挂着八百里加急令旗的快船,正劈波斩浪,冲入了千里之外的福建安平港。

港内,桅杆如林,巨舰连云。数以百计的大小战船,如同蛰伏的巨兽,将这片海湾挤得水泄不通。这里,便是东南沿海无冕之王,“海上王”郑芝龙的老巢。

在他的旗舰“镇海号”那间用名贵金丝楠木和西洋自鸣钟装饰的豪华船舱内,年仅二十西岁,皮肤黝黑、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郑芝龙,接见了那位风尘仆仆的皇帝信使。

密信,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却被三层火漆,密封得严严实实。

当郑芝龙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展开那封由皇帝亲笔书写的信时,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极度震惊的表情。

信的内容,简单而又致命。

前半段,是册封他为“靖海侯”,并许诺,格物院新研制的、无需火绳便可击发的“神机新铳”,可优先售予他三千支。

后半段,则是命令他,立刻尽起麾下所有船队,封锁长江口,并远赴南洋,为朝廷采购百万石粮食,所有费用,由一种名为“皇家银行”的银票支付。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也是一次毫不掩饰的试探。

郑芝龙将信纸,在烛火上,烧成了灰烬。他走到船头,望着那片属于他的、广阔无垠的大海,许久,才发出一阵低沉的、莫测的笑声。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他当然知道京城和江南的对峙。他甚至,还收了江南士绅送来的十万两“买路钱”,让他对漕运被断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朝堂之上,皇帝和文官们又一轮的狗咬狗罢了。他郑芝龙,乐得坐山观虎斗。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位远在京城的小皇帝,竟会首接越过所有人,将橄榄枝,不,是战书,递到了他的面前。

“大哥,朝廷这是……”他的心腹,同样是海上悍将的西弟郑鸿逵,忍不住走上前问道。

“这是在逼着咱们站队啊。”郑芝龙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那咱们怎么办?这可是公然与整个江南为敌啊!那些士绅,可都是咱们的衣食父母!”郑鸿逵忧心忡忡。他们郑家虽在海上称王,但大量的走私货物,终究还是要通过这些士绅家族的渠道,销往内陆。

“衣食父母?”郑芝龙冷笑一声,吐出一口带着咸味海风的唾沫,“他们只是把我们当成一条看门狗。高兴了,扔两根骨头。不高兴了,随时可以换一条。在他们眼里,我郑芝龙,永远都是个上不得台面的海寇!”

他摸着腰间那把从红毛夷手里抢来的、镶满宝石的佩刀,眼神中,闪过一丝枭雄特有的野心与狠戾。

他受够了这种身份。他要的,不仅仅是富可敌国的财富,他更想要的,是像当年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俞大猷、戚继光一样,成为名正言顺的朝廷命官,光宗耀祖!

“但这位小皇帝,不一样。”他着冰冷的刀柄,“他给的,是‘靖海侯’!是爵位!是三千支神机新铳!是整个福建海疆名正言顺的控制权!他给的,是尊重!”

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

选择江南士绅,安稳,但永远只是个见不得光的“夜壶”。

选择这位前途未卜的小皇帝,风险巨大,一旦输了,便是万劫不复。可若是赢了……他郑家,就能从“海寇”,一跃成为大明朝堂之上,谁也不敢小觑的一方诸侯!

郑鸿逵听得是心惊肉跳,他还是有些犹豫:“可大哥,万一……万一京城那位撑不住呢?咱们岂不是……”

“所以,咱们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上去。”郑芝龙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赌,也要讲究个法门。”

他猛地转身,眼中杀机毕现!

“传我将令!”

“命三弟郑龙,亲率主力舰队,即刻北上,封锁崇明岛,给我,断了长江的入海口!记着,只封锁,不交战!要让声势,搞得越大越好!要让那些江南的老爷们,也尝尝船出不了海的滋味!”

“先替皇帝,送上一份‘大礼’,把咱们的诚意和实力,都摆出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派人告诉皇帝的信使,就说,我郑芝龙,对万岁爷忠心耿耿,万死不辞!封锁长江之事,即刻便办!至于南洋运粮,路途遥远,风浪险恶,筹集船队、备齐水手,尚需时日,但我等……定会尽力而为!”

郑鸿逵瞬间明白了自己大哥的意图。

先出兵封锁,这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投名状”,既能向皇帝邀功,又能震慑江南,一举两得。

至于那耗时耗力耗钱的南洋运粮,则先口头答应下来,看看京城那位小皇帝,自己到底有几分本事,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如果他撑住了,那自己这支“及时赶到”的运粮船队,便是天大的功劳。

如果他没撑住……那自己,也不过是损失了些许出航的油水,随时可以调转船头,再回头去跟江南士绅们,“共商大计”。

这,才是海上枭雄的生存之道。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船,绑死在任何一个码头。

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豪赌,在各方势力的算计与野心中,正式拉开了血腥的序幕。

而京城的十日之约,也在这压抑的、一触即发的氛围中,一天天,走向那个未知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