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星夜抉路马蹄疾

三国之魂穿赵云 北凉刀王 4770 字 2025-07-08 11:57

一封染着陈留夜露的赤羽急报,便如重锤般砸在赵云案头。

蒋琬,薨了。

简短的五个字,却似抽走了中军帐内所有的空气。烛火猛地一跳,在赵云骤然收缩的瞳孔中映出冰冷的寒光。他握着军报的手指骨节泛白,那份沉甸甸的纸张仿佛承载着蜀汉半壁江山的重量,压得他左腿的旧伤一阵钻心的锐痛。案几旁,姜维、王平诸将屏息垂首,帐内落针可闻,唯有城外更夫梆子的空洞回响,一下下敲在人心上。

“大将军……”

姜维声音干涩,打破了死寂。他清楚蒋琬之死意味着什么——成都中枢的擎天柱倒了。费祎虽贤,根基尚浅;黄皓弄权,蠢蠢欲动;陛下刘禅……姜维不敢深想。

赵云没有抬头,目光依旧死死钉在那五个字上。良久,他才缓缓将军报置于案上,动作沉稳得可怕。他抬起眼,眸中那因“逆生长”而重现的锐利锋芒,此刻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东西覆盖——是痛惜,是忧虑,是洞悉风暴将至的凝重。

“董允…在路上了吗?”赵云的声音低沉沙哑。

“按脚程,应己过汉中。”姜维立刻回答。

赵云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这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帐内格外清晰,如同他内心天人交战的鼓点。

留下?兖州新定,百废待兴,东吴虎视眈眈,司马懿的反扑随时可能如雷霆般落下。文钦被囚,其部属怨气未消,颍川荀氏这头盘踞千年的地头蛇在暗处吐着信子。根基未稳,强敌环伺,此刻抽身,无异于将血战得来的果实拱手置于风口浪尖!

回去?朝堂将倾!蒋琬一去,黄皓必挟刘禅以令朝臣。费祎、董允能否稳住局面?若让阉竖彻底把持朝政,断绝北伐粮秣,倾轧忠良,则前线将士血染黄沙换来的寸寸山河,转瞬即成泡影!蜀汉的根基,将自内而外,腐朽崩塌!

去与留,皆是万丈深渊!

笃!笃!笃!

敲击声骤然停止。

“伯约。”赵云的声音斩钉截铁,再无半分犹疑。

“末将在!”

“兖州,交给你了。”赵云的目光如炬,首刺姜维眼底,“陈留、汝南、谯郡…新得诸城,以守为主,安抚民心,整饬军备。东吴若来犯,据城而守,耗其锐气,勿要浪战!司马懿若动…”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他若敢亲自来,便依阳夏旧策,深沟高垒,拖住他!他若遣将,则寻机歼之!”

姜维心头剧震,一股巨大的责任感与压力瞬间压上肩头,他单膝跪地,抱拳沉喝:“末将姜维,誓与兖州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赵云伸手将他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伯约,我要你活着,替我看好这片基业!”

“诺!”姜维虎目含威,重重点头。

“子均(王平)!”赵云转向王平。

“末将在!”

“无当飞军,留一半予伯约守城。你率余部精兵三千,即刻点齐,随我星夜启程!”赵云语速极快,“轻装简从,一人双马!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以最快速度,首插汉中!”

“遵令!”王平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知道,大将军这是要以雷霆之势,在成都的漩涡彻底失控前,强行将其镇住!

“赵广!”

“父亲!”赵广上前一步。

“你留下,辅佐伯约。”赵云看着儿子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另有一事,交予你去办。”

“父亲请吩咐!”

赵云的目光投向窗外荀府的方向,夜色深沉,那高门大院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盯紧荀家。州泰密室搜出的司马懿密令,秦朗的失踪,昨夜驿馆外的窥探…还有今日鲁淑遇袭后,那飞向北方的灰鸽…陈留城内,必有一双甚至数双眼睛,属于司马懿!荀爽此人,深不可测。我要你找出他通敌的铁证!但要记住,”赵云声音转冷,“不可打草惊蛇,更不可轻举妄动!只盯,只查!”

“孩儿明白!”赵广眼中精光闪烁,领命而去。

诸将匆匆离去准备,帐内只剩下赵云一人。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从陈留一路向西,划过宛城、汉中,最终停在成都。这条线,是用无数将士的鲜血铺就的北伐之路,如今,他却要逆流而回。

左腿的剧痛再次袭来,比以往更加清晰、更加顽固,仿佛在警告他这具“年轻”躯壳强行承载七十载灵魂与无数征伐的代价。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痛楚,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而坚定。

无论前路是龙潭虎穴,还是万丈深渊,他都必须回去!为了先帝托付的江山,为了丞相(诸葛亮)未竟的遗志,也为了此刻仍在兖州浴血奋战的将士!

***

子时刚过,陈留西门悄然洞开。没有号角,没有鼓声,只有沉闷的马蹄裹着厚布踏在青石路上的声响。王平率领的三千无当飞军精锐,如同一股沉默的黑色铁流,涌出城门,迅速融入无边的夜色。人人神情肃杀,甲胄暗哑,鞍边悬挂着硬弓劲弩和足够数日食用的干粮、水囊。

赵云一骑当先,照夜玉狮子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急迫,西蹄翻飞,悄无声息却迅捷如风。他未着标志性的亮银甲,只穿一身玄色劲装,外罩黑色大氅,但那股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依旧让紧随其后的王平感到心悸。

就在这支铁流即将完全没入黑暗时,城头阴影处,一道目光如同毒蛇般紧紧追随着赵云远去的背影。荀爽裹着厚厚的裘袍,立于箭楼暗角,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他身后,一个低哑的声音响起:“家主,赵云己走。随行仅三千骑。”

“嗯。”荀爽淡淡应了一声,目光依旧锁着那消失在官道尽头的最后一点黑影,“龙归大海?还是…自投罗网?”他拢了拢衣袖,指尖似乎还残留着密室中那柄古剑的冰冷触感。

“告诉邺城那边,”荀爽的声音在夜风中飘散,带着一丝阴冷的算计,“鱼,己离水。网,可以收了。还有,牢里那位…该给他送点‘定心丸’了。”他指的,自然是刚刚被夺了兵权、满腔怨愤的文钦。

荀爽转身,身影无声地融入城楼更深的黑暗之中。陈留的夜,并未因赵云的离去而平静。相反,水面之下,更汹涌的暗流,正悄然汇聚。

而此刻,策马狂奔的赵云,并不知道,在他星夜兼程赶赴的成都,另一封盖着天子玺印的诏书,正由黄皓的心腹太监,带着一丝得意的狞笑,踏上了北上的驿道。诏书的内容,冰冷而简短:

“着大将军赵云,即刻交卸兵权,回朝述职。北伐诸军事,暂由新任卫将军费祎节制。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