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利益的纠葛

大齐春秋 垂死的吉他手 6296 字 2025-07-08 17:38

在申大夫府邸安歇了几日后,管仲便决定带着公子纠、召忽和田姑娘一同搬进曲阜的富齐居。申大夫的府邸虽宽敞舒适,但毕竟不是久居之地。管仲深知,寄人篱下终究不便,况且曲阜的富齐居本就是齐国的产业,如今正好作为他们的落脚之处。

搬进富齐居的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管仲站在富齐居的门前,抬头望着那熟悉的匾额,心中感慨万千。这座商馆曾经是齐国在鲁国的象征,如今却成了他与公子纠的避难之所。庭院中的老槐树依旧挺立,枝叶繁茂,仿佛在无声地迎接他们的到来。

“公子,这里便是我们在曲阜的根基了。”管仲转身对公子纠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公子纠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庭院,神情中透着一丝疲惫与茫然。自从离开齐国,他的心中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召忽站在他身后,神情肃穆,仿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情况。而田姑娘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温柔而坚定,仿佛在无声地支持着他们。

安顿下来后,管仲立刻开始行动。他深知,眼下的局势不容他有丝毫懈怠。富齐居不仅是他们的庇护所,更是他展开行动的根据地。他迅速向郑国和宋国的富齐居发号施令,要求他们将所有的情报都传递到曲阜富齐居。同时,他还调拨了大量的粮食和粮种,准备帮助鲁国彻底摆脱灾荒。

管仲的目光落在竹简上,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他知道,自己和公子纠若想在鲁国过得安定,必须仰仗申大夫的支持。因此,在赈济灾民的时候,他总是打着申大夫的名号。

申大夫得知此事后,心中既感激又感慨。他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远处的天空,喃喃自语:“想当初,管仲为了齐国的利益,设局导致鲁国陷入灾荒。如今,他却帮助鲁国摆脱灾荒,真是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啊。”

几天后,申大夫亲自前往富齐居,向管仲表达谢意。两人坐在书房中,茶香袅袅,气氛却有些微妙。

“管先生,此次赈济灾民,鲁国上下无不感激。申某代鲁国百姓,向您致谢。”申大夫拱手说道,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敬意。

管仲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申大夫言重了。管某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鲁国与齐国本是邻邦,理应互相扶持。况且,公子纠如今在鲁国避难,鲁国的安定对我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申大夫闻言,心中更是感慨万千。他望着管仲那张沉稳的面容,忽然觉得眼前之人深不可测。管仲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另有图谋?申大夫一时难以揣测,但他知道,无论如何,管仲的帮助对鲁国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夜深人静时,管仲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目光却并未落在上面。他的思绪飘回了多年前,那时他为了齐国的利益,设下计谋,导致鲁国陷入灾荒。如今,他却站在鲁国的土地上,帮助这个曾经被他算计的国家渡过难关。世事难料,命运弄人,管仲不禁苦笑。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公子纠的未来,为了齐国的复兴。然而,在这条路上,他不得不做出许多不得己的选择。

窗外,月光洒在庭院中,映照出斑驳的树影。管仲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必须坚持下去。为了公子纠,为了齐国,也为了他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

申大夫站在鲁国宫殿的廊檐下,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管仲的良苦用心不仅仅是为了救济鲁国的灾荒,更是为了公子纠的未来。作为鲁国的大夫,他必须为鲁国的利益考虑,而扶持公子纠,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进了大殿。鲁公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申大夫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道:“君上,臣有要事禀报。”

鲁公抬起头,目光落在申大夫身上,微微点头:“申大夫,有何事?”

申大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君上,近日曲阜城中百姓纷纷传颂齐国的管仲先生,称他赈济灾民,解百姓于水火之中。臣以为,管仲先生不仅智慧过人,更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他所辅佐的公子纠,更是贤明仁德,颇有齐桓公之风范。”

鲁公闻言,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申大夫的话产生了兴趣,想必申大夫不仅仅是来夸赞管仲和公子纠的。他放下手中的竹简,示意申大夫继续说下去。

申大夫见状,心中一喜,继续说道:“君上,公子纠的母亲乃是出自鲁国宗室,也就是说,公子纠是鲁国名副其实的外甥。若我们能善待公子纠,待齐国有变,便扶持公子纠回到齐国,成为齐公,那齐鲁两国必定会在政治上达成和谐,此乃齐鲁两国的福祉。”

鲁公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自然明白申大夫的意思,公子纠与鲁国的关系非同寻常。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宗室之女,而鲁公的母亲文姜,则是齐国宗室之女,正是齐公诸儿的妹妹,也是公子纠的妹妹。这样一来,鲁公与公子纠之间,不仅是舅甥关系,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君上,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而君上您则是公子纠的外甥。这互为舅甥的两个人,若不合作,简首天理不容啊。”申大夫语气坚定,目光中透着一丝期待。

鲁公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申大夫所言极是。公子纠既是鲁国的外甥,又是齐国的公子,扶持他回到齐国,不仅对鲁国有利,对齐国也是一件好事。”

申大夫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君上英明!臣以为,不妨设宴款待公子纠,以示鲁国的诚意。”

鲁公微微一笑,点头道:“好,就依申大夫所言。三日后,寡人设宴,款待公子纠。”

三日后,鲁国宫殿内张灯结彩,宴席摆满了珍馐美味。公子纠在管仲、召忽和田姑娘的陪同下,缓缓步入大殿。他身穿一袭华贵的锦袍,神情庄重,目光中透着一丝谦逊与感激。

公子纠连忙上前行礼,恭敬地说道:“鲁公厚爱,纠感激不尽。”

鲁公微微一笑,伸手扶起公子纠,语气温和:“公子不必多礼。你是我鲁国的外甥,今日设宴,正是为了与你共叙亲情。”

公子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低声道:“鲁公如此厚待,纠愧不敢当。”

鲁公摆了摆手,笑道:“公子不必谦虚。你母亲出自鲁国宗室,你我本就是一家人。今日设宴,不仅是为了叙旧,更是为了商讨齐鲁两国的未来。”

管仲站在公子纠身后,听到鲁公的话,微微一笑。他知道,鲁公己经表明了态度,公子纠在鲁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宴席上,鲁公与公子纠相谈甚欢。鲁公不时提及公子纠的母亲,言语中充满了怀念与敬意。公子纠则恭敬地回应,言辞间透着一丝对鲁国的感激与亲近。

酒过三巡,鲁公忽然正色道:“公子纠,寡人有一提议,不知你意下如何?”

公子纠连忙放下酒杯,恭敬地说道:“鲁公请讲。”

鲁公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待他日,齐国若有变,寡人愿助你回到齐国,继承齐公之位。公子可愿否?。”

公子纠闻言,心中一震,连忙起身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鲁公厚爱,纠感激不尽!若能得鲁公相助,纠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届时,纠愿携全国与鲁国世代修好,互通有无。”

而申大夫此时与管仲和召忽在一起畅饮畅谈,好不自在。

公孙无知骑在一匹黑色的骏马上,沿着蜿蜒的官道疾驰而去。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他的怀中揣着连妃亲手写下的信简,那竹简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依旧抑制不了他内心的兴奋:若能说服连称与自己联手,扳倒齐公诸儿,以目前齐国朝中的局势,自己肯定能够做齐公,那么到时候。。。。。。

而连称不就是想做上将军嘛,连妃想做夫人嘛,给他们就是了,只要自己能够做齐公,其他的都不重要。

连称作为将军,可以在武力上支援我,连妃作为齐公诸儿后宫的人,随时可以给自己提供齐公诸儿的行踪,有这俩兄妹助己,该是多大的福分啊。他开始羡慕自己的智商了。

“诸儿……你凭什么坐在那个位置上?”公孙无知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恨意。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阴冷,仿佛己经看到了齐公诸儿倒台的那一天。到那时,他将坐上齐公之位,成为齐国的主宰。

只要想到这里,他都兴奋地狠抽几下马屁股,好早一点到达葵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