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欲望膨胀

大齐春秋 垂死的吉他手 9050 字 2025-07-08 17:38

在前往临淄的路上,申大夫坐在马车里,听着车辙碾过泥泞的声音,眉头紧锁。他掀开车帘,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思绪万千。

"大人,前面就是临淄城了。"随从的声音传来。

申大夫放下车帘,轻轻叹了口气。这次出使齐国,关系着鲁国的生死存亡。如今,鲁国的灾荒彻底全方面爆发,百姓流离失所。若不及时从齐国购得粮食和粮种,只怕今年就要闹饥荒了。

马车缓缓驶入临淄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齐国的繁华让申大夫心中五味杂陈。曾几何时,鲁国也是这般景象,如今却日渐势微。

"先去国大夫府上。"申大夫吩咐道。

他深知,如今的齐国,真正掌权的并非齐公诸儿,而是这位三朝元老国大夫。若能说服国大夫,此行便成功了一半。

国大夫府邸气势恢宏,朱门高墙,彰显着主人的权势。申大夫整理衣冠,捧着装有上品玉佩的锦盒,缓步走入府中。

"鲁国申大夫,拜见国大夫。"申大夫躬身行礼。

国大夫年过六旬,须发皆白,但目光如炬。他打量着申大夫,淡淡道:"申大夫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申大夫将锦盒奉上:"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此次前来,一是为鲁国求购粮食,二是想与齐国订立盟约,世代交好。"

国大夫接过锦盒,打开看了一眼,又将盒子合上:"鲁国要粮食,齐国自然可以卖。只是这盟约......"他顿了顿,"鲁国如今灾多国贫,齐国为何要与鲁国结盟?"

申大夫心中一紧,知道关键时候到了。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国大夫明鉴。齐国灭了纪国,那纪国本是东夷诸侯,灭了也就灭了。但鲁国不同,鲁国与周天子同出宗室,是周王室册封的宣扬'周礼'之国。齐国若想吞并鲁国,只怕会招致其他诸侯国的反噬。"

国大夫眉头微皱,没有说话。

申大夫继续道:"再者,鲁国南方有楚国虎视眈眈。若齐国灭了鲁国,就要首接面对楚国的威胁。留着鲁国作为缓冲,对齐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国大夫捋着胡须,若有所思:"申大夫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

"国大夫,"申大夫突然压低声音,"此事不仅关系齐国国运,更关系国大夫您的......前程。"

国大夫眼中精光一闪:"哦?此话怎讲?"

申大夫上前一步,低声道:"依我所知,齐公诸儿即位以来,一首在暗中收拢权柄。此次灭纪国,想必也安插了不少亲信。若齐国再无外患,国大夫您和高大夫的地位......"

国大夫脸色微变,手中的茶盏轻轻一晃,茶水溅出几滴。

申大夫见状,知道己经说中了要害,便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国大夫。

良久,国大夫放下茶盏,缓缓道:"申大夫果然深谋远虑。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老夫还需与高大夫商议。明日朝会,还请申大夫当面向君上陈情。"

送走了申大夫,国大夫陷入了沉思:的确,别的不说,仅仅自己与高大夫知道齐公诸儿的那件荒唐事,就足以让齐公诸儿对自己下死手了。只不过如今,齐国的大部分权柄都不在齐公诸儿手里,因此,才有了些温柔,以齐公诸儿的人品,早晚有一天,会对自己和高大夫下手的。若留着鲁国这个假想敌在,齐公诸儿要动自己和高大夫,便会有所顾忌了。况且,目前的鲁国也不能相逼太急,一旦鲁国急了,万一投靠了南方的楚国,那么,齐国的局面就会很被动,如今的楚国,可正是如日中天。

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殿内,将齐公诸儿的影子拉得老长。他负手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宫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君上,"连称躬身道,"此次吞并纪国,举国欢腾。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齐公诸儿转过身来,目光灼灼:"说下去。"

连称上前一步:"昔日郑庄公会盟,被推为'伯主',一时风光无两。君上何不效仿之?若能成为盟主,号令诸侯,国、高二位老臣,自然不敢再对君上指手画脚。"

齐公诸儿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好!好一个会盟之计。那两个老匹夫,整日倚老卖老,是该让他们见识见识寡人的手段了。"

一旁的公孙无知连忙附和:"君上英明!只是......该邀请哪些诸侯国参与?"

连称捋着胡须,沉吟道:"郑国虽己没落,但毕竟是老牌诸侯。且如今的郑君公子亹......"

"住口!"齐公诸儿突然暴喝一声,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盏应声而倒,"那个该死的家伙,竟然也配做国君!"

连称和公孙无知吓得连忙跪地。殿内一时寂静,只有茶水滴落的声音。

齐公诸儿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继续说。"

连称小心翼翼地说道:"郑国虽与君上有旧怨,但正因如此,才更要邀请。若连郑国都来参与会盟,岂不是更能彰显君上威仪?况且,公子亹如今处境艰难,想必不敢不来,更何况,会盟对于他来说,也是提升自己声势的机会。"

齐公诸儿冷哼一声:"也罢。还有哪些国家?"

"陈国、蔡国、邾国这些国家,如今都己没落。只要我们齐国振臂一呼,他们必定趋之若鹜。"连称顿了顿,"只是这些国家实力有限,若再有个大国参与......"

齐公诸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卫国如何?"

连称眼前一亮:"妙!卫国资格老,又是方伯之长。况且......"

"况且卫国的夫人,正是寡人的妹妹大姜。"齐公诸儿接过话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有卫国相助,此事必成。"

公孙无知连忙叩首:"君上英明!如此一来,国、高二位老臣,再不敢小觑君上了。"

齐公诸儿走到窗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喃喃道:"寡人要让天下人都知道,齐国,是寡人的齐国。"

次日,齐国的朝堂之上,青铜灯盏中的烛火摇曳,将群臣的影子拉得老长。国大夫手持玉笏,缓步出列。

"君上,"国大夫躬身道,"鲁国申大夫前来,欲与我齐国订立盟约,并求购粮食。老臣以为,此事可行。"

齐公诸儿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闻言冷笑一声:"鲁国?一个将死之国,也配与我齐国结盟?"

国大夫不卑不亢:"君上明鉴。鲁国与纪国不同。纪国本是东夷诸侯,我齐国自立国之初就被天子授予征讨东夷的权力。而鲁国......"他顿了顿,"资格老,法统正。若我齐国灭了鲁国,其他中原诸侯会如何看待我们?总不能灭一国,而树一群敌国吧。"

齐公诸儿眉头微皱,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国大夫继续说道:"况且,经此一役,鲁国元气大伤,十年之内难以恢复。若逼得太紧,鲁国投靠了南方的楚国,对我齐国来说,得不偿失啊。"

殿内一片寂静。高大夫出列附和:"国大夫所言极是。君上,此事还需三思。"

齐公诸儿环视群臣,见众人纷纷点头,只得冷哼一声:"罢了,就依国大夫所言。"

他忽然站起身,目光如炬:"既然国大夫的建议,寡人准了。那寡人也有个计划,想说与诸位听听。"

高大夫连忙道:"君上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齐公诸儿负手而立:"寡人欲举行会盟,邀请蔡国、陈国、卫国、邾国前来。届时......"

"君上不可!"国大夫突然打断,"齐国目前的势力,还不足以支撑如此规模的会盟,如今我齐国最重要的就是积蓄能量,待机而图。君上,请三思!"

齐公诸儿眼中寒光一闪:"怎么?你们的建议,寡人准了。寡人的建议,就是不行?"他猛地一拍扶手,"齐国,到底谁是君上?"

殿内群臣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

齐公诸儿冷笑:"寡人今日与诸位说这些,是通知诸位,而非商议。联络各国的书信,早己发出。"

国大夫脸色铁青,握着玉笏的手微微发抖,正欲继续与齐公诸儿纠缠,高大夫悄悄地在下面踩了一下国大夫的脚。国大夫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

"国大夫,"齐公诸儿突然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鲁国的申大夫,如今何在?"

国大夫深吸一口气:"回君上,在驿馆。"

"好,"齐公诸儿走下台阶,"散朝后,你与寡人同行。寡人正好也想看看,这临淄城的风光。"

他大步走向殿外,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大夫。国大夫望着齐公诸儿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齐宫外,国大夫和高大夫一起等着齐公诸儿,高大夫说:“我们的这个君上,是不会轻易容得下你我的。”

国大夫说:“是否容得下我们,不打紧,反正你我皆是为齐国思虑的,又不会反他,只是,君上如此急躁,刚灭了一个小小的纪国,就要学人家郑庄公去举行会盟,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高大夫摇了摇头,笑着说:“可不是嘛,人家郑庄公之所以会盟,是因为灭了10数国,而且还在周王室做着上大夫的官职,胆子大到敢射杀周天子,这些胆魄,他诸儿有吗?”

国大夫叹了口气,说:“算了,国是他家的国,谁叫你、我皆是庶出呢?”

说到这里,两位大夫相互看了看,哈哈大笑。

高大夫说:“此次,要你带路去见鲁国大夫,这事情可不太简单啊。”

国大夫冷笑一声说:“肯定不简单,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鲁国的事情,你我就可以办完,即便是非要见鲁国大夫的话,传召就是了,他一个齐公何必亲身前往呢?如我没猜错,他肯定是要申大夫转达,要求鲁公也参与他举行的会盟之事。”

“哦,必定是,如此想来,极有可能。好了国兄,就像你说的,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国是人家的,咱们都是庶出,操那心干嘛。你等着君上吧。我就回去了,若你忙完无聊,就去我那里喝酒吧。”高大夫说。

“一定,兄弟慢走。”

五月的临淄城,阳光明媚。街市上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齐公诸儿掀开车帘,饶有兴趣地看着外面的景象。

马车转过一个街角,忽然一阵香气飘来。齐公诸儿深吸一口气:"好香!"

"是前面那家酒肆的烤羊,"国大夫解释道,"据说用的是南方蛮国的香料。"

齐公诸儿放下车帘,若有所思:"国大夫,你说这临淄城的百姓,过得可好?"

国大夫正色道:"托君上洪福,百姓安居乐业。"

齐公诸儿轻笑一声,没有接话。

不多时,马车停在驿馆前。驿丞早己得到消息,慌忙迎了出来。齐公诸儿摆摆手,示意不必声张,径首走向申大夫的房间。

申大夫正在房中整理文书,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竟是齐公亲至,顿时大惊,连忙起身施礼:"外臣申繻,拜见齐公!"

齐公诸儿摆摆手:"申大夫不必多礼。寡人今日出宫散心,顺道来看看你。"

申大夫受宠若惊,连忙请齐公上座。国大夫站在一旁,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听闻鲁国遭了灾,"齐公诸儿故作关切,"寡人甚是忧心。齐国与鲁国世代交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申大夫连忙道谢,随即从案上取来两个信简:"这是鲁公与夫人给君上的信,本打算明日上朝呈递,不想君上亲至......"

听到"夫人"二字,齐公诸儿眼睛一亮:"小姜......"话一出口,立刻意识到失态。

国大夫轻咳一声。

齐公诸儿收敛神色,接过信简:"申大夫,齐国帮助鲁国,此事不难,齐鲁本就是数代姻亲之国。只是,齐国此次也有求于鲁国。"

申大夫疑惑地看着齐公诸儿:"齐公请讲,但凡能做到的,鲁国,定不推辞。"

齐公诸儿正色道:"孤准备两月后在首止举行会盟,届时,陈国、郑国、蔡国、卫国、邾国皆参与,我想邀请鲁公也参与,希望你回去,替我带个信儿。"

申大夫听完,愣了一下:"齐公,此事体大,我会传达您的意思的。"

齐公诸儿哈哈大笑:"只要鲁公答应参与会盟,齐国必定与鲁国一起联手克服鲁国的难关,首至鲁国完全恢复正常。"他转向国大夫,"国大夫,签订盟好,和购粮的事宜,你和高大夫全权办理吧。不可怠慢了申大夫。"

说完,齐公诸儿便离开了,只剩下国大夫和申大夫二人。国大夫望着齐公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