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站在老宅的阁楼上,灰尘在阳光中飞舞。祖父去世己经三个月了,他这才鼓起勇气来整理遗物。
角落里堆着几个樟木箱子,陈远掀开最上面的一个,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几摞线装书,最上面那本的封面上写着《伤寒论》三个遒劲的毛笔字。
"这是......"陈远小心翼翼地拿起书,书页己经泛黄,但保存完好。翻开第一页,他愣住了——书页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字迹苍劲有力,正是祖父的手笔。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陈远轻声念着,突然发现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纸片。
那是一张药方,上面详细记录着用药剂量和煎煮方法。陈远的手指微微发抖,他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祖父在书房里写写画画,原来是在研究这本《伤寒论》。
"咚咚咚——"楼下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陈远哥!陈远哥!"是邻居家的小明,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奶奶发烧了,浑身发冷,还一首说胡话......"
陈远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楼,跟着小明来到他家。老人躺在床上,面色潮红,额头滚烫,却裹着厚厚的棉被瑟瑟发抖。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陈远一边把脉一边问。
"昨天下午就说头疼,晚上开始发烧。"小明抹着眼泪说。
陈远仔细回想着《伤寒论》里的内容,这症状不正是太阳中风证吗?他想起刚才看到的桂枝汤方子。
"小明,你照我说的去抓药。"陈远掏出那张泛黄的纸片,"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药抓来后,陈远按照祖父笔记上的方法煎煮。看着砂锅里翻滚的药汤,他的手心沁出了汗。这可是他第一次开方子,万一......
"陈远哥,奶奶出汗了!"小明的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绪。
只见老人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面色渐渐恢复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陈远长舒一口气,看来方子见效了。
"这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正是对症之方。"一个浑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陈远回头,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门口,手里拄着紫檀木拐杖,目光炯炯有神。
"您是......"
"老夫姓张,是个游方郎中。"老者捋着胡须说,"方才在门外闻到药香,便驻足一观。年轻人,你这方子开得不错,可愿与老夫探讨一二?"
陈远连忙请老者进屋,两人从桂枝汤谈到麻黄汤,从太阳病说到少阳病。老者学识渊博,每每点到关键处,都让陈远茅塞顿开。
"《伤寒论》讲究辨证论治,六经传变。"老者说着,突然话锋一转,"不过,你可知道这书中还藏着一个秘密?"
"秘密?"陈远一愣,手中的茶碗差点打翻。
老者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古朴的铜钱,放在桌上。"你可知道,这《伤寒论》中记载的方剂,为何都是奇数字?"
陈远翻开书页,果然发现桂枝汤中桂枝三两、芍药三两,麻黄汤中麻黄三两、桂枝二两,都是奇数。
"这......"陈远皱眉思索,"难道不是巧合?"
"自然不是。"老者轻叩桌面,"这是张仲景留下的暗号。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他用数字暗示了每味药的阴阳属性。"
陈远恍然大悟,难怪祖父的笔记上总在数字旁边画些奇怪的符号。他连忙翻开书页,果然在桂枝汤的"三两"旁发现一个小小的太阳符号。
"前辈高见!"陈远由衷赞叹,"不知这秘密还有多少人知道?"
老者笑而不答,反而问道:"你可注意到,你祖父的笔记中,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远想起那张夹在书中的药方,突然发现一个细节——那张纸上的墨迹,似乎比祖父去世的时间要新得多。
"难道......"陈远心跳加速,"祖父他......"
"你祖父陈老先生,是老夫的故交。"老者叹息道,"他临终前一首在研究一个方子,可惜......"
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陈远推开窗户,只见街上人群骚动,不少人捂着口鼻匆匆跑过。
"出什么事了?"陈远拉住一个路人。
"城西发现瘟疫了!"路人惊慌失措,"己经死了三个人,都是高烧不退,浑身发紫......"
陈远心头一震,转头看向老者。老者神色凝重,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纸。
"这是你祖父未完成的方子。"老者沉声道,"他预感到瘟疫将至,一首在寻找破解之法。可惜......"
陈远接过药方,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药材名称和剂量,最后几味药却被墨迹涂改得模糊不清。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陈远喃喃念着,"这是麻黄汤的底子,但加了石膏、黄芩......"
"不错。"老者点头,"你祖父认为,这次瘟疫是太阳、阳明合病,需要解表清里并用。但最后一味药,他始终拿不准。"
陈远仔细端详药方,突然发现被涂改的地方,隐约可见一个"三"字。
"三......"陈远灵光一闪,"难道是三黄?黄连、黄柏、黄芩?"
老者眼中精光一闪:"继续说。"
"三黄清热燥湿,正合瘟疫热毒之症。"陈远越说越兴奋,"但剂量需要调整,黄芩三钱,黄连两钱,黄柏......"
"好!"老者拍案而起,"不愧是陈老先生的孙子!"
就在这时,小明慌慌张张跑进来:"陈远哥,不好了!我奶奶又发烧了,这次比上次还厉害!"
陈远和老者对视一眼,立即赶往小明家。只见老人面色紫红,呼吸急促,舌苔黄腻,脉象洪数。
"这是瘟疫!"老者沉声道,"陈远,快按你刚才说的方子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