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于荆州之地吃了亏,庐江那厢又遭张辽一阵攻打,心中实在憋闷。
可实在没辙,只得做出一副要还击曹军的架势来。
如此一来,一则可稍解心中闷气,二则也让曹军知晓,他孙权并非任人拿捏之辈,即便连番受挫,亦有回击之力,以壮自家军威,稳定军心士气。
武都这边,童乐做下部署。
他亲自坐镇武都,遣马超与张飞二人,前去攻打天水。
这般安排,童乐意在稳守武都要地,借马超之勇、张飞之猛,谋取天水,占据更为有利之局势。
曹操得知马超与张飞欲攻天水,即刻差遣夏侯渊与张郃奔赴天水镇守,以抵挡张飞、马超二人。
夏侯渊与张郃领命后,日夜兼程赶赴天水。
至天水,二人便着手加固城防,操练士卒,严阵以待。
夏侯渊深知马超、张飞之勇猛,对张郃道:“此二人皆万人敌,我等需谨慎应对,不可轻敌,务必保天水不失,以全丞相重托。”
张郃亦神情凝重,点头称是,二人遂加紧筹备御敌之策,只等马超、张飞大军来犯。
彼时,军中一位年轻小将姜维,见夏侯渊与张郃忙于谋划,心忧局势,遂大胆向夏侯渊进言献策。
姜维言辞条理清晰,详述应对马超、张飞之法,其所言颇有见地。
然夏侯渊见姜维年纪轻轻,心中便有些轻视,未等姜维言毕,便随意敷衍几句,并未将其计策放在心上。
姜维见状,满心无奈,虽心中愤懑,却也只能行礼退下。
他暗自思忖,日后定要寻得时机,证明自身才能。
只叹当下空有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
姜维退下后,天水太守马遵瞧见他一脸失落模样,不禁嗤笑一声,开口讥讽道:“哼,你这小子,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竟妄图在夏侯将军面前卖弄,真是自不量力!这等军国大事,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姜维紧咬嘴唇,双拳紧握,心中怒火中烧,却又不便发作,只能默默忍受这羞辱。
马遵见状,愈发得意,继续冷嘲热讽,全然不顾姜维心中悲愤。
姜维空负一身才学,奈何马遵心胸狭隘,处处压制于他。
姜维念及家中老母亲,为让母亲安享晚年,只得将愤懑之情深埋心底,一忍再忍。
平日里,姜维虽心中郁积不平,却依旧尽心职守,只盼能寻得机缘,摆脱这困境,一展胸中抱负,也好让老母亲为自己骄傲,不再于这狭小天地中,受那无端的压制与屈辱。
金城中,郝昭与魏平亦未敢懈怠,忙着整军备战。
二人生怕对方分兵来偷袭。
郝昭对魏平道:“那马超、张飞甚是厉害,我等须日夜严守,不可有丝毫疏忽。”
魏平点头称是。
于是,二人加强巡逻,加固城防,只等敌军来犯,便全力迎击,誓保金城不失。
长安城中,司马懿眉头紧锁,苦思对策。
他知童乐坐镇武都,调度有方,张飞、马超更是勇猛难敌,若要破局,须得巧妙谋划。
司马懿踱步许久,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他寻思着,可暗中遣人联络武都周边势力,许以重利,让其在童乐后方制造事端,牵制童乐兵力。
同时,再派人潜入马超、张飞军中,散布谣言,挑拨二人关系,使其心生间隙,无法全力协作。
如此双管齐下,或能打乱敌军部署,为曹军创造战机。
当下,司马懿便着手安排亲信,秘密执行这一系列计策。
张飞与马超察觉司马懿离间计后,相视一笑,当即便决定将计就计。
二人遂在军中佯装不和,时常借故争吵,闹得营中众人皆知。
夏侯渊与张郃听闻此事,心中暗喜,以为有机可乘。
二人一番商议,决定趁夜出城劫营,欲打张飞、马超个措手不及。
是夜,夏侯渊、张郃率大军悄悄逼近蜀营。
见营中并无防备,二人以为得计,一声令下,曹军如潮水般涌入。
岂料,刚进营中,西周便喊声大起,火把齐明。
张飞、马超各率一军从两侧杀出,将曹军困在垓心。
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
夏侯渊、张郃知中埋伏,奋力突围。
但蜀兵勇猛,曹军死伤惨重。
二人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大败而归,灰溜溜退回城中。
经此一役,夏侯渊、张郃锐气大挫。
刘备势力既稳坐荆州,又连下汉中、武都等地,蜀中之地一时安全无虞。
此时,刘备帐下文武群臣纷纷道贺,皆言主公大业可成。
刘备亦心怀壮志,决意趁此大好形势,广纳贤才,厉兵秣马。
一面命诸葛亮整顿内政,发展农桑,积蓄粮草辎重;一面令黄忠等将领加紧操练士卒,提升军备。
蜀中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西方之士闻风来投,刘备之势愈发壮大,有与曹、孙成鼎足而立,进而逐鹿天下之态。
刘备麾下众将,见主公连番得胜,疆域渐广,势力日盛,皆觉汉室倾颓己久,当有明主匡复,是以心中渐生推尊刘备为帝之心。
然此事重大,关乎天下局势,又恐刘备不许,是以未敢轻易启齿。
众将一番商议,皆觉诸葛亮足智多谋,深得刘备信任,若能得他首肯,此事或有转机。
于是,几位将领相约同往诸葛亮营帐,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为首将领抱拳道:“军师,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式微,主公仁德兼备,屡建奇功,又得汉中、武都等地,实乃天命所归。
我等有意推尊主公为帝,以正天下视听,复兴汉室,然未敢擅作主张,特来向军师禀明,还望军师定夺。”
诸葛亮闻此,沉思良久,缓缓道:“诸君之意,亮己知晓。此事关乎重大,容亮思忖一二,再与诸君商议。”
众将见此,遂告辞而出,只等诸葛亮回复。
诸葛亮带着法正等人径首来到刘备营帐。入帐后,众人齐齐拜倒。
诸葛亮率先开口道:“主公,如今曹操独揽大权,肆意妄为,天下百姓苦无明主。
主公向来仁义,声名远播西海。
如今己坐拥两川广袤之地,此乃上天眷顾,民心所向。
主公当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即刻登临皇帝大位。
如此一来,师出有名,方可名正言顺地讨伐国贼曹操。此事刻不容缓,还望主公尽快择定良辰吉日。”
刘备听闻,面露惊色,连忙起身扶起众人,说道:“诸君何出此言?备虽蒙诸君厚爱,然汉室未亡,备岂敢有此僭越之举。
曹操篡汉,备恨不能即刻除之,以兴复汉室,怎可自立为帝,陷己于不义?”
法正向前一步,躬身说道:“主公,汉室倾颓己久,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天下共知。
主公若不称帝,恐人心离散,大业难成。
主公称帝,一则可凝聚天下忠义之士,共讨国贼;二则能使百姓有所归依,万民敬仰。此乃顺应时势之举,望主公三思。”
众臣也纷纷附和。
刘备环顾众人,心中踌躇,一时不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