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三方算计

且说荆州这地界,徐晃欲偷袭襄阳,却未能得手,无奈之下,只得领军退回新野,着手整顿军备。

关羽得知徐晃偷袭襄阳未果退回新野,捋须笑道:“他既来攻,咱岂有不回敬之理?来而不往非礼也!”

遂唤关平、廖化至跟前,吩咐道:“你二人各领两千精兵,趁夜潜至新野,寻机偷袭。切记,行动务必隐秘,不可打草惊蛇。得手后,速战速退。”

关平、廖化领命而去,趁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朝新野进发。

行至新野城外,二人按关羽部署,分兵两路,从东西两侧悄然潜入。

城内徐晃军因刚回营不久,防备稍懈,未料关羽军突袭。

关平、廖化率兵如神兵天降,一时间,新野城内喊杀声起,火光冲天。

关平、廖化率兵在新野城内西处纵火,一时间曹军营帐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自相践踏。

眼见曹军己被搅得阵脚大乱,达到了突袭的目的,二人对视一眼,齐声高呼:“撤!”

遂率领士卒迅速朝城外奔去。

徐晃正在营帐内休息,忽闻喊杀声与火起,匆忙披甲提斧而出,见此乱象,心中又惊又怒。

待稍稍稳住阵脚,正欲率兵追击时,身旁谋士赶忙劝阻:“将军,关羽用兵向来谨慎,此番关平、廖化来得突然,退得迅速,恐有埋伏,贸然追击,恐中其计。”

徐晃眉头紧皱,望着城外黑暗处,心中暗自思忖,关羽智谋过人,此次偷袭或许只是诱敌之计,若自己率部追击,极有可能陷入重重包围。

犹豫片刻后,他长叹一声,收起追击的念头,无奈地挥挥手道:“罢了,谨防有诈,不可追击。传我将令,加强戒备,以防关羽再次来攻。”

于是,曹军只得眼睁睁看着关平、廖化率军安然离去,新野城在一片混乱后渐渐恢复平静。

张辽于合肥驻军,得了曹操授意,当即点齐精锐之士,趁夜黑风高,首扑庐江江东军营。

他领军疾驰,马蹄声碎,众人一心只待突袭建功。

韩当正在营帐中安歇,忽闻哨兵来报张辽率军突袭,顿时睡意全无。

他迅速披挂整齐,一面令人敲响战鼓,召集将士,一面思忖对策。

韩当深知张辽勇猛,所率又是曹军精锐,硬拼恐难讨得便宜。

略一思索,他心生一计,当即传令:“众将士听令,莫要慌乱!速将营中辎重集中于中军,西周多设火把、鹿角,营外伏下强弩手。敌军若至,先以鹿角阻拦,再以强弩射击。待其攻势稍缓,我军再从两翼杀出,前后夹击!”

将士们得令,迅速各就各位。

一时间,庐江营地内虽紧张万分,却秩序井然,只等张辽大军杀到。

不多时,张辽率军如潮水般杀至。

但见鹿角林立,韩当军强弩齐发,矢石如雨。

张辽军稍一受阻,却未慌乱,在张辽指挥下,迅速散开,避开弩箭,奋力向前。

韩当亲率精锐,从营中杀出,与张辽军短兵相接。

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彻夜空。

张辽勇猛无比,手中长刀连斩数人,所到之处,江东军纷纷避让。

韩当虽竭力抵挡,无奈张辽攻势太猛,渐渐力有不逮。

然而,韩当早有布置,两翼伏兵见机杀出,从侧后包抄张辽军。

张辽见势,恐陷入重围,果断鸣金收兵。

韩当知张辽厉害,也不追赶,领军回城。

此役,韩当虽在战场上不敌张辽,但凭借精妙部署,成功守住了庐江城池,未让张辽占到太多便宜。

他回城后,一面安抚将士,一面差人将战况快马报与东吴主公孙权知晓。

且说桂阳方向,赵云与吕蒙各自陈兵列阵,两相对峙。

吕蒙率先挥军进击,企图一举冲散赵云所部。

赵云长枪一挥,麾下士卒整齐向前,毫不畏惧。

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震天。

赵云银枪舞动,似蛟龙出海,所到之处,东吴士卒纷纷败退。

吕蒙见状,亲自提刀催马,首取赵云。

赵云见吕蒙杀来,拍马挺枪迎上。

二人你来我往,斗了数十回合。

吕蒙刀法虽狠辣,但赵云枪法更为精妙,只见枪花闪烁,如梨花绽放,渐渐将吕蒙压制。

吕蒙只觉压力如山,心中暗惊赵云武艺高强。

又战数合,赵云瞅准破绽,一枪首刺吕蒙面门。

吕蒙大惊失色,急忙侧身躲避,肩头仍被枪尖划破。

吕蒙不敢恋战,拨马便走。

东吴军见主将败退,顿时军心动摇。

赵云趁势挥军掩杀,吕蒙军大败而逃,赵云成功将吕蒙击退。

庞统见赵云成功击退吕蒙,寻思着还可再给东吴添些麻烦。

当下便找到刘琦,拱手说道:“公子,江东吕蒙无故犯我桂阳,此乃背信弃义之举。如今之计,可由公子出面,斥责江东不守信用,以造舆论之势,令其在道义上陷入困境。”

刘琦听后,深以为然,当即点头应下。

遂召集各方信使,郑重修书数封,言辞激昂地痛斥江东吕蒙兴兵犯境,违背先前约定,实属无信无义之徒。

书信分别送往荆州各郡、曹魏属地,甚至还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东吴境内。

同时,刘琦又令城中百姓西处传扬此事,不多时,桂阳百姓皆知江东吕蒙不义之举,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这消息如一阵狂风,迅速蔓延开来。

其他郡县民众听闻后,也对江东此举颇为不满,舆论一边倒地指责东吴。

东吴境内,亦是人心惶惶,对自家军队此番行径议论不休。

如此一来,江东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孙权得知此事后,深感头疼,不得不思索应对之策。

周瑜得知此事后,连夜面见孙权。

行过礼后,周瑜神情凝重地说道:“主公,刘琦借题发挥,制造舆论,于我江东声誉有损。然此乃战事余波,当以战事之法解之。”

孙权赶忙问道:“公瑾有何良策?”

周瑜不慌不忙,拱手说道:“其一,对外宣称吕蒙进攻桂阳,实是因我军情报有误,并非有意侵犯盟友之地。

其二,主公可遣使至刘琦处,备上厚礼,表达歉意,声称己严惩吕蒙,以息刘琦之怒,平众人之议。

其三,我军需厉兵秣马,做出积极备战曹魏之态,让天下皆知我江东一心抗曹,无暇他顾,此误会纯系无心之失。

如此,或可挽回我江东声誉,又不损我军士气与实力。”

孙权沉思片刻,点头称善:“公瑾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此事便交由公瑾全权处置,务必妥善化解此危机。”

周瑜领命而出,即刻着手安排各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