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遂召张任前来,首言问道:“张任呐,吾意遣你前往武都,助那常孤雏驻守武都,不知你可愿意?”
张任万没料到,刘备竟开口让自己前往武都。心中犯起嘀咕,不知这是不是刘备对自己的试探。这念头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致使他一时间愣在原地,竟未能应答。
若应下前往,刘备是否会对童乐心生顾忌?毕竟自己与赵云、童乐皆同出一师门,如今又俱在刘备帐下效力,如此情形,难免会被旁人指责为结党营私。
可若不应允,自己至今尚未担任其他职事,刘备会不会就此觉得自己仍有异心,妄图在蜀中无所事事地待着?但这显然不太现实,自己心中亦是万分不甘。
刘备似是瞧出张任心中顾虑,忙道:“你无须多虑,吾真心盼你能去。你与静之乃师兄弟,有你往武都相帮,武都必然安稳不少。”
张任心中大为感动,当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朗声道:“多谢主公信重!”
见张任真心归降,刘备心中大喜过望,赶忙伸手将张任扶起,旋即吩咐下去,设宴款待张任。
李严与彭羕闻知刘备启用张任,且遣其前往武都,二人便一同前来面见刘备。
李严拱手道:“主公,那张任归降未久,心思尚未全明,此时便委以武都重任,恐有不妥。武都战略要地,关乎重大,若张任生变,后果不堪设想呐。”
彭羕亦附和道:“主公,诚如李严所言。张任与童乐等人师出同门,其情谊深厚,恐到武都后结为朋党,于主公大业有碍,还望主公三思啊。”
刘备神色肃然,朗声道:“吾向来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念。张任既己归降,吾便信他。你二人莫要再提此等言语,如此无端猜忌,实乃影响同僚之情谊。日后休得再讲,莫要坏了我军上下一心之氛围!”
李严与彭羕见刘备态度坚决至此,心中明白再说无益,遂齐齐躬身行礼,同声道:“主公所言极是,我等告退。”
言罢,二人转身,恭敬退下。
待李严与彭羕离去,诸葛亮自屏风后步出,向刘备拱手道:“主公,且看子龙、静之,乃至张任,皆为忠义之士。”
刘备看向诸葛亮,微笑道:“孔明啊,子龙的忠肝义胆,静之的赤胆忠心,吾岂会不知?那张任对旧主亦是忠心不二,这般人物,自然都是忠义之士。吾又怎会连这点度量都没有?”
诸葛亮闻此,与刘备目光交汇,二人心中灵犀相通,旋即相视而笑。
张飞听闻刘备派张任前往武都,赶忙匆匆赶回,一脸急切地对刘备说道:“大哥,你咋就叫张任去了呢?为啥不让俺去啊?俺也想去武都跟那曹军痛痛快快打上一仗!”
诸葛亮见状,微微一笑,对着张飞说道:“翼德啊,如今云长稳坐荆州,北面又有静之镇守。但这蜀中之地,亦至关重要,还需你与子龙在此,以保周全呐。”
张飞一屁股坐下,嘟囔道:“这蜀中不是己然平定了嘛?还有啥可担忧的?就算有人不服,有大哥和军师在此,难道还压不住?俺和子龙都快闲得发慌!”
诸葛亮与刘备无奈,只得耐下性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好一番安抚,费尽唇舌,才总算把张飞劝得消了气,将其打发走。
张任率五千兵马,一路风尘终抵武都。童乐与马超闻之,赶忙出城相迎,设宴为张任接风洗尘。
宴席间,张任看向童乐,笑道:“师弟,真未料到,师父竟教出你这般出类拔萃之人。咱一众同门里头,师父最看重的,怕就是你了吧。”
童乐赶忙摇头,说道:“师兄这是说的什么话?师弟我不过是在师父身边侍奉最久,故而多蒙师父照应了些罢了。”
张任一回想起往昔竟被童乐当面擒获,不禁面露赧色,暗自思忖,自己学艺着实不够精湛。
且说曹操闻知夏侯渊、张郃等未能守住武都,心中便欲加斥责。然而一转念间,他也明白,当务之急乃是加强长安一带的布防。
曹操赶忙往长安增派兵马,绝不能叫童乐等人趁机追击。只因长安若有失,他曹操的后方便如同袒露于敌前,危殆至极。
刘备闻知荆州局势现危急之象,便与诸葛亮一番商议,末了,决定将赵云派往荆州,助庞统与关羽一同应对东吴。
刘备仍觉有所不足,心忧荆州安危,寻思着多添几分保障,于是又差遣魏延赶赴荆州。
魏延与赵云一抵荆州,庞统便依当下局势,对二人妥善做出部署安排。
庞统令魏延往武陵去镇守,又将赵云遣至桂阳。
身处江陵的周瑜,闻知荆州如此安排,顿感此刻对荆州动手,殊为不易。
襄阳、武陵与桂阳成犄角之势,攻打任何一处皆棘手。
且不提魏延,单说关羽、赵云,二人统兵颇具章法,欲从他俩手中获利,绝非易事。
周瑜遂将这般情形,详细修书一封,着人快马加鞭呈予孙权,书中备述荆州襄阳、武陵、桂阳互为犄角,关羽、赵云等统兵得力,此时对荆州用兵困难重重之状。
孙权展读周瑜书信完毕,顿时怒发冲冠,破口大骂道:“刘备这匹夫,忒不讲信用!整日将仁义挂在嘴边,实则厚颜无耻至极!”
孙权此前于合肥吃了败仗,至今一肚子闷气无处发泄。如今,曹操不仅往合肥增派兵力,还在寿春囤积了大批兵马。这情形,首叫孙权憋屈得紧,满心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得魏延与赵云来援,关羽终能抽出身来,一边防备新野方向的曹军,一边留意江陵方向的周瑜。
曹操遣徐晃镇守新野,那徐晃便率军在新野,对襄阳之地虎视眈眈。
曹操于武都遭逢大败,军中士气低迷。此刻,他觉着非得从襄阳这处寻回些颜面,不然实在憋闷难捱。
曹操遂令徐晃,不时出兵袭扰襄阳。与此同时,差遣使者奔赴东吴,言称愿与东吴联手,共击荆襄之地,且许下诺言,若能攻克,所得之地两家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