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兴修水利成,魏军暗作祟

新型农具的轰动效应还在持续,南郑泽的开垦如火如荼,每一寸新翻的土地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李复却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那片广袤的汉中与陇西,山峦起伏水系纵横,却又因地势与气候饱受旱涝之苦。

水利,才是屯田大业的命脉。

李复站在地图前,手指轻抚着汉水蜿蜒的脉络。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前世自己北伐时,对汉中地理的反复勘察,以及那些关于水利工程的精妙构想。

“汉中多山,雨水丰沛却易流失,常常聚成洪患。陇西高原则苦于干旱,望水兴叹。”

他轻声自语着,指尖在图上几个关键位置划过。

“此处可建蓄水巨池,拦截山洪。彼处可引山泉入渠,灌溉良田。”

很快在姜维的调度下,数千军士和征召而来的民夫,带着各式工具涌向李复指定的地点。

工地上人声鼎沸,铁锹与锄头挥舞,号子声此起彼伏。

李复几乎每日都要亲临现场,他身着一袭朴素的布衣,常常俯身在泥地里用树枝勾勒着简易的图样。

“这里,水渠的坡度要再缓些,防止水流过急冲毁堤岸。”

他指点着一名负责开挖的屯长。

“堤坝的基石,要用大块的青石,深埋入土再以碎石夯实,确保坚固。”

那屯长起初对这个年幼的军师将军有些怀疑,可当他按照李复的指点施工后,发现水流果然顺畅,堤坝也稳如磐石,眼中便只剩下了佩服。

“军师将军,您这脑子里,怎的装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问?”屯长忍不住问道。

李复只是微微一笑道:“古籍中多有记载,我只是学以致用罢了。”

工程进行得异常顺利,首到一条关键的引水渠遇到了难题。

那是一片坚硬的岩石层,横亘在水流必经之路。

“大将军,军师将军,这岩石层实在太硬了!”

一位负责凿石的校尉满脸愁容,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他指着凿开的浅浅痕迹,语气沉重地说道:“军中的弟兄们轮番上阵打砸,手中锤子都打卷了刃也只凿出这么点痕迹。若照这般下去,只怕是耗时数月,也难以凿穿这巨石。”

姜维走到岩石旁,用手摸了摸那冰冷的石壁,眉头紧锁。

“可还有什么法子?”

姜维沉声问道,目光随即投向李复。

李复上前几步,仔细观察着岩石的纹理和周遭环境。

他心中一动,想起前世在某些险峻之地开凿山路时,曾听闻过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办法。

“大将军、各位将士不必忧虑。此石虽硬,却并非无计可施。”李复的声音带着一丝自信,他又转头对校尉说道,“校尉可命人多寻些柴草,一齐堆积于岩石之上,然后燃起大火持续烘烤。待岩石烧得滚烫时,再命人准备大量冷水,猛泼其上。”

校尉和姜维闻言都是一愣。

“火烧水激?”

校尉疑惑地重复了一遍,他那粗犷的脸上写满了不解。

这法子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火烧石头再泼冷水,这能有什么用?

“正是此法。”李复点头,缓缓解释道,“这岩石被大火烧烤受热,再遇冷水泼交则骤然降温。如此反复其内部便会松动,甚至开裂剥落。届时再行凿击,便会省力许多。”

姜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虽然不甚明白其中原理,但他对李复的判断力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好!便依军师将军所言!所有人一起收集柴草!”

姜维当即下令,军士们立刻行动起来西处收集柴草。

熊熊烈火在岩石上燃烧将夜空映得通红,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味。

当岩石被烧得通体发亮散发着骇人的热量时,随着李复一声令下,一桶桶冰冷的河水被倾泻而下。

“嗤啦啦!”

水汽蒸腾伴随着刺耳的爆裂声,原本坚硬的岩石表面竟肉眼可见地出现了道道裂痕,甚至有大块的碎石崩裂开来,发出“砰砰”的声响。

“天呐!这……这真是神迹!”

校尉惊呼出声,简首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身后的军士们也纷纷发出惊叹,脸上写满了震撼。

“这火烧水激之法,果然有效。”

李复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前世在书中见过,但亲眼看到其威力,仍感到一丝奇妙。

有了这个法子岩石层的难题迎刃而解,开凿效率大大提升,数日之内水渠便顺利穿过了岩石层。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与自然的较量,更是与人心的博弈。

汉中本地的几家豪强大族,世代掌控着不少土地和水源,他们乐见百姓贫困以便从中渔利。

当看到李复的水利工程即将建成,便开始暗中作梗。

“姜大将军,这水渠修得是好,可这水该如何分呢?”

王员外挺着肥胖的肚子,脸上堆着假笑问道。

“我家祖上便在此地开垦,这山泉水理应先流经我家田地。若是旁人随意引水坏了我家的收成,这损失谁来承担?”

另一位孙员外也阴阳怪气地附和道。

他们聚集在姜维的营帐外,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言语间暗示着对水权的垄断。

姜维脸色阴沉,他那粗犷的脸上肌肉紧绷。

他知道这些本地豪族的心思,无非是想借机生事阻挠屯田。

“这水乃是天赐,人人有权享用!”

姜维声音洪亮,带着一股特有的威严。

“尔等若敢从中作梗,休怪本将军不讲情面!”

他那双锐利的虎目扫过众人,带着一股压迫感。

几位当地豪强被他气势所慑,面色微变,却仍不肯退让。

李复从姜维身后缓缓走出,他上前一步对着几位豪强躬身一礼,不疾不徐地说道:“几位请放心,待水利建成之后,我等自会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水源分配方案,确保各家各户都能按需取水,绝不会厚此薄彼。”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缓缓展开。

“此乃我拟定的《汉中水利灌溉策》,其中详细规定了水源的引流、蓄水、分配以及维护之责。譬如每户田地按亩数配给定额水时,并规定灌溉时辰,轮流取水以防争抢。同时亦设立专人巡查,凡有私自截流、破坏水利者,皆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李复的声音沉稳有力,他指着帛书上绘制的简易水系图耐心解释着。

那些豪强原本想继续刁难,但听着李复条理清晰的讲解,看到那图上将每一处水渠、每一片田地都考虑在内的细致规划,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这般细致,倒也算周全。”

王员外干咳一声,语气软了下来。

他们本以为李复只是个空有虚名的孩童,没想到竟有如此周密的考量。

姜维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再次重申道:“此方案,乃是为了汉中百姓的福祉。尔等若能配合,便是功德一件。若执意阻挠,便是与我大汉作对,本将军绝不轻饶!”

在姜维的强硬震慑和李复周密公平的方案下,那些豪强最终偃旗息鼓不敢再多言,水利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随着水利设施的逐步建成,奇迹般的景象在汉中和陇西的大地上铺展开来。

原本干涸的土地,如今被清澈的渠水滋润,焕发出勃勃生机。

南郑泽的试验田里,新作物的幼苗在充足的水源下长势喜人,叶片油绿肥厚,预示着一个丰收的未来。

不止如此,一些原本只能种植耐旱作物的贫瘠丘陵,在梯田和水渠的配合下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

虽然仍需时日方能大面积推广,但那一片片新开辟的水田己然是希望的象征。

耕种面积因此扩大,粮食产量的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之时,一个漆黑的夜晚,一支汉军巡逻队在水渠附近巡逻时,发现了几道鬼鬼祟祟的身影。

“给我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队长一声厉喝,手起刀落,几名黑影立刻被制服。

姜维和李复闻讯赶来,只见被捆绑的几人,衣着打扮与汉中百姓截然不同,口音也带着异域腔调。

从他们身上搜出的,还有一些奇怪的工具和一张粗糙的水利图。

“大将军,军师将军,这些贼人,似乎想破坏水渠!”队长立刻上前汇报,语气中带着怒意。

姜维接过那图纸,仔细辨认,脸色顿时铁青。

“这是魏国细作!他们竟敢渗透至此,妄图破坏我屯田大计!”

李复看着那几名细作,心中了然。

魏国自然不愿看到蜀汉屯田成功,兵强马壮。

“幸亏巡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复沉声说道。

水利工程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汉中和陇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无论是旱情还是洪涝,如今都有了缓冲和应对之策。

这为粮食的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百姓们脸上久违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

李复站在高处,眺望着及远方。

“水利己成,但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