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捷报传蜀中,后主赐新名

姜维和李狗蛋在大帐内,准备撰写向成都上报的捷报奏章。

“狗蛋,此番大捷,你居功至伟。”姜维提起笔,墨汁饱蘸,“我欲将你的奇谋妙计详细写明,让朝中知晓你的才能!”

李狗蛋站在沙盘旁,瘦小的身影映在昏黄的烛光下。

他摇了摇头说道:“大将军,捷报当以全军将士用命为主,再辅以大将军指挥若定。”

姜维顿住笔,抬头看向他。

“此战魏军之败,轻敌冒进是其一,我军利用地利是其二,将士们浴血奋战是其三。”

“至于下官嘛,不过是献上一些微末之计,若无大将军决断和诸位将军勇武奋战,也无法奏效。”

李狗蛋顿了顿,继续说道:“且捷报之中,可着重提及后勤保障的得力,特别是那些‘木牛流马’在运送粮草辎重上的便利,使得前线无忧。这能为成都的诸位大人提供佐证。”

姜维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知道李狗蛋指的是诸葛瞻和董厥等人,他们一首在朝中与黄皓周旋。

提及木牛流马,这不仅是实情,也能为推广这些器械提供由头。

“你考虑得周全。”

姜维放下笔,看向李狗蛋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深思。

“不过分居功,又能顾及同僚,还能为新式器械铺路。你小小年纪,心思却如此缜密。”

李狗蛋闻言脸上没有丝毫得意之色。

“大将军过誉。下官只是希望大汉的国力能因此有所提升,国中百姓和前线将士们能少受些困苦。”

姜维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他重新拿起笔,按照李狗蛋的思路,修改着捷报的措辞。

字里行间,既有对将士英勇的赞颂,对自己指挥的肯定,也巧妙地融入了地形利用、后勤保障以及那些在崎岖山路上发挥奇效的器械。

李狗蛋的名字也被姜维刻意提及,作为“随军记室”有献策辅助之功。

捷报连夜送出,快马加鞭首奔成都。

数日后,成都皇宫。

“报!大捷!街亭大捷!”

急促的通报声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一名满身风尘的信使跪倒在地,双手呈上捷报。

刘禅坐在龙椅上本有些困倦的神色瞬间消失,他接过捷报展开细阅。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刘禅的眼睛越睁越大,脸上的表情从惊讶转为狂喜。

“好!好!好啊!”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响亮的声音。

“大捷!真是大捷!姜维不负朕望!”

他哈哈大笑起来,将捷报递给身旁的宦官。

“快将此捷报传阅给众卿看看!”

捷报在朝臣手中传递,殿内瞬间响起窃窃私语声。

“姜维竟能大败司马望七万大军?”

“街亭设伏,大破魏军前锋,又追击其主力!”

“陇西之危己解,实乃我大汉社稷之福!”

站在前列的卫将军诸葛瞻接过捷报,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他看向身旁的尚书仆射董厥,两人交换了一个欣慰的眼神。

“陛下,大将军姜维用兵如神,将士用命,方能取得如此辉煌胜利!”诸葛瞻出列奏道,“此战不仅保全了陇西,更极大地振奋了我大汉军民之心,理当重赏!”

董厥也上前附议道:“陛下,捷报中提及此战能胜,后勤保障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木牛流马,在山地运送粮草辎重,效率远超往昔。可见军国大事,需各方协调,不可偏废。”

他们的声音朗朗,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然而在殿内的一角,肥胖的黄皓脸上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身后的党羽们也个个面色难看,交头接耳,低声咒骂着。

“怎么可能?司马望七万大军啊……”

“姜维怎会如此厉害?还有那个什么李狗蛋!”

黄皓紧紧攥着宽大的袖子,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

姜维的胜利,特别是如此彻底的大胜,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不仅会巩固姜维的地位,更会提升诸葛瞻等人的声望,对他在朝中的权势构成巨大威胁。

那个叫李狗蛋的,竟然能让姜维取得如此成就,更让他感到不安。

刘禅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注意到诸葛瞻和董厥的赞扬,也看到了黄皓的不快。

他心中自有盘算。

“此战确实意义重大。大将军姜维当记首功,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参与此战的将士,亦有封赏。至于那记室令史李狗蛋……”

他停话语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此子虽是幼童,却有大智,当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然其名字过于粗鄙,难登大雅,朕意欲赐他新名,以为嘉赏。”

“此子数度助大将军战胜曹魏,有兴复汉室之功,朕便赐其名——复。”

“此子又神机妙算,行事颇有当年诸葛丞相之姿,朕便赐其表字——承志。”

“李复,李承志!望其继承先丞相之遗志,助朕兴复大汉!”

朝堂百官闻言皆叩首拜道。

“陛下圣明!”

街亭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蜀汉各地。

从汉中到巴蜀,从军营到乡野,到处都是欢庆的景象。

“听说了吗?大将军在街亭大败魏军,杀得司马望狼狈逃回关中!”

“是真的!缴获的粮草辎重堆满了狄道城!”

“听说此战能胜,全靠大将军身边一个神童记室,献上了奇谋妙计!”

“神童?有多神?”

“据说只有十岁,却有诸葛丞相再世之智!连魏军的滚石和圆木都能提前算到,还弄出能自己走路的木牛流马,运粮飞快!”

“卧龙再世?!”

街头巷尾,人们口耳相传着这场胜利的细节,以及那个神秘的十岁记室李狗蛋。

他的名字渐渐与“神童军师”、“卧龙再世”联系在一起,充满了传奇色彩。

士兵们的士气高涨,训练时更加刻苦,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百姓们也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对未来重燃信心。

然而在狄道汉军大营深处,李狗蛋并未被这些赞誉冲昏头脑。

他坐在简陋的书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外面的喧嚣和赞扬声隐隐传入耳中,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胜利确实辉煌,但代价也不小。

而且司马昭并非司马望,他深知这位未来魏国权臣的手段和心机。

一次局部胜利,远不足以改变大局。

“神童军师”、“卧龙再世”……这些名号传得越广,他就越是暴露在阳光下。

他能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正透过这些名号,试图看清他背后的虚实。

黄皓的敌意自不必说,司马昭也必然会对他展开调查。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权力斗争和间谍渗透,远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加隐蔽和致命。

他想起前世的结局,五丈原的秋风,未竟的北伐大业。

如今重来一世,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成功,但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艰辛和危险。

“任重而道远。”

他轻声自语,声音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利用好每一次机会积蓄力量。名声是双刃剑,带来声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他必须学会驾驭它,或者在必要时,再次隐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