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汉军暗度陈仓,设伏守株待兔

夜幕低垂,汉中大营笼罩在一片紧张而压抑的静默中。

姜维站在帅帐前,仰望天际。

他深吸一口气,胸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这是他第一次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或者说按照那个孩童的“古兵法注解”,来决定大军的走向。

身后一支支队列如幽灵般无声地集结。

将士们脸上带着疲惫,更多的是一种被秘密任务赋予的肃穆。

他们不知道此行的真正目标,只知道这是卫将军亲自部署的绝密行动。

李狗蛋裹着一件稍显宽大的棉袍,站在姜维身侧不远处。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低头,而是抬头望着天空,又看了看远方连绵的山影。

他的眼神不再是白日里的懵懂,而是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邃和清明。

“风向偏西了。”

李狗蛋轻声说道。

姜维闻言一怔,转头看他。

这孩童的观察细致入微。

偏西的风意味着如果魏军在东面放火,烟尘不会飘向他们行进的方向。

虽然这不是计划中的关键,但每一个微小的有利因素都让他感到一丝宽慰。

“卫将军,时辰到了。”

夏侯霸大步上前,抱拳禀报。

他身披重甲,眼神锐利,战意昂扬。

姜维点头,抽出腰间佩剑,指向西边黑沉沉的山脉。

“全军听令!出发!”

没有慷慨激昂的誓词,没有震天动地的号角。

只有一道低沉的命令,以及随之而来的,如潮水般涌动的行军队伍。

主力部队没有选择官道,而是沿着李狗蛋在地图上标注的隐秘路线前进。

那是一条蜿蜒曲折、人迹罕至的河谷,时而穿过茂密的林地,时而紧贴着陡峭的山壁。

秋季的河水变得浅窄,部分河段露出了湿滑的卵石滩,行军异常艰难。

将士们咬紧牙关,默默前行。

他们扛着辎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月光被山峦遮挡,能见度极低,全凭经验和前方的火把指引。

火把的光芒被刻意压低并用布遮挡,从远处看去只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微弱光带,极难发现。

李狗蛋坐在一个特制的、安装在马背上的小筐里。

与其说是姜维照顾他,不如说是为了让他能更方便地观察沿途的地形。

他手中拿着一张简陋的草图,那是他凭记忆和姜维提供的地形图绘制的。

每经过一个关键地点,他都会抬头确认,偶尔会小声提醒带路的军官注意某个隐蔽的岔路,或者某个容易塌方的地方。

“这里,书上说,山体比较松散,靠太近容易惊动上面的石头。”

他指着前方一段狭窄的山谷,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

军官们起初对此将信将疑,但几次按照他的提示避开了潜在的危险后便再也不敢轻视。

他们开始用一种复杂的目光打量这个坐在马背上的孩童,敬畏之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恐惧。

仿佛他不是在看地图,而是在看透这片大地的脉络。

行军途中,偶尔会遇到魏军的边境斥候。

这些斥候通常只有数人警惕性很高,然而汉军的行动更加迅速和隐蔽。

负责前哨的精锐小队总能提前发现他们,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无声无息地解决,不留下任何活口和痕迹。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仿佛从未发生过。

李狗蛋亲眼看到几次这样的遭遇。

他紧紧抓着筐沿,小小的身体有些颤抖。

这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巨大的紧张。

他知道每一次成功的隐蔽,每一次无声的清除,都在为最终的胜利增加筹码。

这是他前世未能完成的布局,是赌上国运的冒险。

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

后勤的压力是巨大的,秘密行军意味着无法使用大型车辆,粮草和物资全靠骡马和人力驮运。

山路崎岖,运输队行进缓慢损耗不小。

但李狗蛋之前提供的关于沿途水源、可能补给点的信息,以及对物资分配的建议,确实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负担。

“将军,这孩子的法子,真是邪门。”

一位负责后勤的军官低声对姜维说道。

“有些地方,若非他指点,咱们怕是要绕远路,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水源。”

姜维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点头。

他看着前方在夜色中蜿蜒前进的队伍,听着将士们压抑的喘息声和脚步声。

虽然艰苦,但他能感觉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在队伍中蔓延。

这不像以往那种按部就班的行军,这更像是一群猎人在黑暗中悄悄接近猎物,充满了隐秘的兴奋和紧张。

与此同时远在狄道的魏军主将王经,正焦躁不安地审阅着斥候送来的军情。

情报显示蜀汉大军似乎正在剑阁方向集结,并有向陈仓、祁山一线佯动的迹象。

“哼!姜维这厮,还是老一套!”

王经不屑地冷哼一声。

“以为故布疑阵,就能瞒过本将?他若敢攻陈仓,本将便聚兵于此,给他迎头痛击!传令下去,加固陈仓防线,调集部分兵力向前沿靠拢!”

他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些看似指向东面的情报,不过是姜维和李狗蛋精心编织的谎言。

他更不会想到,蜀汉的主力正像一条潜行的毒蛇,沿着他认为不可能通过的路线,悄悄地绕向他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后方。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蜀汉主力终于抵达了洮西区域的预定地点。

这里地势险峻,河谷深邃,两岸山体连绵植被茂密,正是设伏藏兵的绝佳之地。

大军迅速隐蔽起来,利用地形构筑简易的工事。

将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到达目的地后的紧张感冲淡了倦意。

他们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来临。

李狗蛋也从马背上下来。

他站在一处高地,眺望着眼前真实的地形。

地图上的线条此刻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山峦、河流和树林。

他眯起眼睛,仔细比对着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景象。

“将军,这里,河谷最窄,两边都是悬崖,魏军运粮队通过时,避无可避。”

他指着一个地点说道。

“还有这里,山坡上密林深处,可以藏下足够的人马,从高处发起突袭。”

他甚至指出了几处可能被魏军用作临时宿营或存放物资的地点,以及如何利用河水声掩盖行军动静的细节。

姜维静静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眼前这个孩童展现出的对地形的理解和对战机的把握,让他感到一阵阵的震撼。

他不再怀疑,这孩童脑中的“古兵法注解”,绝非寻常之物。

一切准备就绪,蜀军潜伏在洮西的群山之中,如同蛰伏的猛虎。

他们等待着,等待着那支注定要经过此地的魏军运粮队,以及被错误情报牵引而来的王经主力。

陷阱己经布下,只待猎物上钩。

远方的狄道城,魏军的旗帜在秋风中飘扬,王经正依照他自己的判断,一步步踏入这个他毫不知情的死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