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外,汉军大营中。
姜维的副将宁随正伏案细阅密探呈上的卷宗。
烛火跳跃,映照在他紧锁的眉头之上。
“城中粮商张福竟与樵夫刘三私下往来密切?”
宁随看着卷宗内容,惊讶的低语道。
他缓缓放下卷宗,揉了揉眉心。
自那日听完李狗蛋的讲述后他立刻着手开始暗中调查此事。
手下最精干的密探撒了出去,盯住李狗蛋描述的那个络腮胡子和瘦高个。
调查进展有,但却不大。
那两人确实常在营门附近转悠,口音古怪警惕性却极高。
他们逢人便问东问西,伺机打探军营虚实,甚至试图收买一些营外闲散人员。
但每次接触都很短暂,极难抓到实质证据。
更棘手的是那个樵夫刘三。
密探顺着刘三的踪迹,发现他并非只是个普通樵柴的。
他砍柴只是掩护,真正的落脚点竟然在城里,而且与城中一个颇有声望的粮商张福有秘密联系。
张福在汉中经营粮行多年,人脉颇广。
谁能想到,这条线竟然牵扯到他身上。
宁随起身,在大帐里踱步。
粮商掌握着汉中的粮草命脉,若魏谍渗透至此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的图谋绝不仅仅是打探军情这么简单。
他必须尽快摸清他们的底细,特别是他们如何传递情报。
若是硬抓只会打草惊蛇,让他们背后的势力立刻缩紧,线索全断。
而且张福在城里有头有脸,没有确凿证据贸然动手会引起恐慌,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
宁随感到一阵烦躁,调查就此陷入了僵局。
他能确定有敌人在活动,也摸到了一条涉及粮商的线,但他们如何联络、何时联络、情报内容是什么却一概不知。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帐外。
夜色己深,军营渐渐安静下来。
凉风吹过,宁随深吸一口气,他需要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李狗蛋的帐篷里。
李狗蛋并未睡觉,他坐在小桌旁,手里拿着一根细竹条,眼神专注。
这几天,他一首在想那两个可疑的人。
络腮胡子和瘦高个他们打探军营,收买樵夫,这些都是为了获取情报。
可获取情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将情报传送出去。
汉中晚上宵禁城门紧闭,若是走陆路出城风险极大,尤其是在姜维加强戒备之后。
“那他们会用什么方式?”
李狗蛋脑海里快速闪过各种可能性。
“伪装百姓?暗道潜出?还是......”
“飞禽?!”
他突然想起白天无意中看到的一幕。
那个瘦高个在营门附近的高地上,手里似乎提着一个笼子。
虽然只是一瞥,但他记下了这个细节。
“高地和笼子。”
诸葛亮前世的记忆瞬间被激活。
“飞鸽传书?!”
这是古代常用的秘密通讯手段。
在高地放飞信鸽可以更快地升空,且不容易被发现。
“对!很可能是信鸽!”
李狗蛋心中暗暗想到,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如果他们用的信鸽,那就有机会截获情报。”
“可是该怎么截获信鸽呢?”
李狗蛋皱起小小的眉头,陷入沉思。
“用弓箭射吗?风险太高,又容易暴露。而且鸽子飞得快,就我这孩童力气怕是连弓都拉不开。”
“撒网?面积太大,也不隐蔽。”
他开始回忆前世自己对机关巧术、对鸟类习性的了解。
“捕捉飞鸟,需要诱饵,需要巧妙的机关。”
“既要能抓住,又不能伤到鸽子,更不能引起怀疑。”
他拿起竹条,又摸了摸桌上的麻绳。
“做个捕鸟索套?太简陋,目标容易挣脱。”
“小型机关笼?这需要更复杂的结构,眼下根本凑不齐材料。”
李狗蛋闭上眼睛,脑海中构建着各种捕鸟装置的图样。
他需要一个轻巧、隐蔽、成功率高的陷阱。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
“不如利用鸟类对食物的贪婪,结合一个简单的联动结构。”
他睁开眼,拿起竹条和麻绳开始动手。
他掰断竹条,削尖一端,又截取一段麻绳。
他将麻绳打结,做成一个活套。
他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触发机关以及诱饵。
李狗蛋一边思考,一边尝试。
竹条做支架,细绳做牵引,再用一粒谷子做诱饵。
他将竹条交叉固定,形成一个简单的骨架。
麻绳套放在骨架中央。
再用一根更细的竹签,巧妙地支撑起一个活动部分。
只要鸟儿啄食诱饵,就会触动竹签,麻绳套瞬间收紧。
这个陷阱很小可以轻易藏匿,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李狗蛋反复试验了几次,调整竹签的角度和麻绳套的大小。
虽然是孩童的身体,但他的手指却异常灵活动作熟练。
半个时辰后,一个简易却精巧的捕鸟陷阱呈现在他面前。
他将陷阱放在地上,撒了几粒谷子进去。
然后用手模拟鸟儿啄食的动作,竹签轻微一动麻绳套立刻绷紧。
“成了!”
李狗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
这个陷阱虽然简陋,但对付一只信鸽应该绰绰有余。
现在他需要将这个陷阱,放在那个可疑人员经常出现的高地上。
但他一个孩童如何去那种地方,又如何设置陷阱而不被发现。
“必须找人帮忙。但是找谁呢?”
他想起了卫将军府里的亲兵,那些对他还算友善的大汉。
特别是那个叫老张的,李狗蛋心里有了主意。
他必须想个办法让那些士兵帮他完成这件事,而且要让他们觉得这只是个孩子心血来潮的玩闹。
他轻轻收起陷阱,藏在床底。
今晚他要好好睡一觉,明日他就要开始行动了。
但他并不知道是,宁随的调查己经触及到了汉中城内的粮商,这条线比他想象的更深更复杂。
他也更不知道,他的这个小小陷阱,即将捕获的不仅仅是一只信鸽,而是可能改变汉中命运的关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