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流民

宋拾年 原石君 4196 字 2025-07-08 17:40

也是因为这些流民如此能吃苦,以致到了如今,江宁周边百里范围内的所有纤夫,都是被这些流民所垄断。

而听高仪所说,最艰难的时候,为了三五百文都敢把命卖出去的都不在少数。

以前的周原对这些当然都不在意,也不了解,不过现在听到高仪这样说,他也有些咋舌。

他以前以为以大宋的富庶,不说其他,至少天下的百姓都是能吃上饱饭的,只是见了他庄上佃户的情况后,才知道没有这么轻松。

而听七叔周良讲过周庄之外那些身负徭役之责的人的艰难,周原也才知道这年头,绝大部分的底层百姓的生活,一直都是挣扎在家破人亡的边缘。

但现在再听高仪随口提起江宁城外这些流民的情况,周原才知道或许相比这些流民,那些小地主、自耕农、佃户等,都已经算是过得不错的了。

只是流民的生活,当真是有这般艰难的么?周原也有些怀疑。

不过等他随着高仪出了南城门后一路行来,也才知道高仪所说当真不假。

流民虽靠着江宁这座江东巨富之城生活,但城里却绝不会有他们的容身之所,所有的流民,除非在城中有可靠且愿意担保的良家投靠,均只能在城墙外搭建简易的窝棚容身,下午时看到曹家的住所周原已经感觉到底层人生活的艰难,可等他看到流民的情况,才发现对比起流民来说,曹家已经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南城外的所有流民都被限定在城外的柳林后面,以免影响到江宁城的形象,流民的窝棚基本都是拿一根竹竿支撑,边上拿几张草席围成,大小或五六平,或八九平,一家人便以此为遮风避雨之所,站在稍高处一眼望过去,当真是密密麻麻犹如坟林,一片森然。

甚至还有更加不堪的家庭,连草席也没有的,直接席地而居,或者靠树为家。

所有的流民,不管男女老幼,差不多都面黄肌瘦,头发凌乱而枯槁。看到周原等人走过来,都以为这边有什么好生计,纷纷热切而又怯怯的围近过来,小心翼翼的询问有没有什么活计。

高仪虽然也想帮这些流民,不过这么多人围上来,他更担心让周原心生厌恶而坏了事,他也不清楚周原心里的打算,只能领人将这些人远远的拦住。

周原叹了口气,示意高仪不要反应过度将这些流民吓着了。

刚刚走过来,他在柳林边就看到地上摆放了十多具尸体,差不多都是枯瘦如柴的模样,只一眼就能看出是严重的营养不良与食物短缺造成的死亡,看那些尸体的模样都还颇新,应该都是今天没来得及处理的。

他也看见好些个流民吃的晚饭——都是些夹杂着糠麸的粗粥,还加有不少的野菜,树叶等等,就这寒酸到极点的吃食,在那流民的眼中都是珍贵之极,吃的时候,连指甲缝都要舔吸干净——其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

周原心里如同堵住一般的难受,他想自已多少能给这些流民一点希望,便将准备招收数百流民的消息放了出去,不过让这些人不要拦他,他会去找黄正达落实。

人群顿时轰然炸裂开来。

足足数百人的劳力!就算每天只十文钱的工钱,那也能买两斤出头的粮食,足够家里四五个人的吃食!就算只要他们两百人,他们真定府这边也能有一千多人,差不多都能吃饱饭了!

这简直天大的好消息!

登时便有人主动将周围哄闹的人群驱赶开,一边派人赶快去给首领报讯,一边护着众人前行。

差不多走了一里来路,对面十余人快步跑来,当头一人约五旬年纪,身宽体胖,一身员外打扮,看到周原,满脸喜色的拱手招呼:老夫黄正达......

黄正达时年五十有二,与绝大多数的流民不同,他略显肥胖的身材极为特殊,虽然面色有些憔悴,却也生得一副儒雅相貌,穿着一身员外服,若是在其他地方遇到,别人断不会相信他便是江宁城外数千真定流民的首领。

周原也不太相信一个富家翁打扮的黄正达会是这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流民的首领,只看他那一身的肥肉,就知道他的日子比这些流民要好上许多,不过见到周围流民对这黄正达真心诚意的拥护,周原心想其中或许有自已所不知道的隐情吧?

其中有什么隐情,周原也不会去管,他只需要能找些可靠的人到庄上做事就可,至于这黄正达是什么底细,周原不会太过在意,看他客气的拱手过来,周原自然也能以礼相待。

也没有其他的会客地点,在大略得知周原的来历以及来意后,黄正达便力邀周原到左近的一座草屋详谈,并夸口将此事尽数交与真定帮绝对无碍。

周原当然不会如此决定,毕竟真定府众统计才一千余户,他虽有心照拂,但沿途流民的身体他也大略看过,以他的要求,人选方面肯定不齐,再者这些流难各地的流民在一地以乡情聚集后,凝聚力非同一般,全伙伙的到了庄上,怕会客大欺主的多。

看着面前如同富家翁打扮的黄正达拍着胸脯打包票,周原只是端着茶杯笑着说肯定会在他这边选个两三百,其余的倒还是要在其他地方看看。

高仪显然是对真定的这群流民有相当的感情,看周原对黄正达有些不太信任,也是将他请到一边,将黄正达的底细说给他听。

要说黄正达此人,在江宁城外的流民群中确实有些名声:

黄正达,名柏恒,原为河北西路真定府人氏。黄氏之祖为本朝名臣,祖籍开封,后开枝散叶到真定安家,黄正达为当地拥地千百亩的田主,也于城内设有粮店售粮,日子过得相当的舒坦宽裕。

十年前因真定府大旱,加之蝗灾过境,一县之地几乎尽数绝收,府县之内饥民无数,黄正达怜悯灾民,未与其他粮商一同抬价,还设了数处粥场赈济,此举惹怒了其他囤粮商客,有人暗中鼓动下,灾民蜂拥至黄家店铺,将店中米粮哄抢一空,又被人鼓动冲入黄宅,直到有明事理的首领赶至才让黄家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