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硕果满仓报捷音

时间如白驹过隙,春去秋来,襄邑县的田野间早己一片金黄。

与去年的凋零景象截然不同,今年放眼望去,田间的粟米在阳光下闪耀着喜人的光泽。

风吹过处掀起层层金浪,空气中都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香甜气息。

田垄间农户们挥舞着镰刀,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闹,不时捡拾着遗落的麦穗,清脆的笑声传出老远。

陆琰等人也换上便服,卷着袖管与民一同劳作。

陆琰割麦的动作虽不及老农娴熟,却也一丝不苟,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刘晔则不时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谷穗的成色,或是与老农攀谈几句询问收成情况,偶尔还会捡起掉落的麦穗神情专注的查验着。

许褚和陆虎这两个壮汉,更是将力气活儿包揽了大半。

割下的一大捆麦子,寻常农户们需两人合力才能抬动,他们却是一人便能扛起数捆,稳稳当当地送到打谷场上,引得一旁歇息的农妇们掩嘴轻笑,连连称赞他们好身板。

许褚听闻农妇们之言则是憨厚地挠挠头傻笑,陆虎则挺了挺胸膛,脸上颇有几分自得。

秋收的喧嚣渐渐平息,田野重归宁静,但屯田署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辆辆满载着金黄谷物的牛车,吱呀呀地驶入屯田署的粮仓。

王主簿带着几名书吏手持算筹和账簿,在堆积如山的粮食前忙得脚不沾地,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陆琰与刘晔则在一旁的长案上,对照着各村上交的清册,在总账上仔细记录。

墨香与谷香交织,是丰收独有的气息。窗外的阳光透过格窗照进来,映着他们专注的侧脸。

许褚与陆虎帮不上这些精细活,于是便自觉地承担起端茶递水、搬运卷宗的杂务。

许褚那蒲扇般的大手,端着小巧的茶杯时总显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捏碎了,那副紧张模样倒让一向严肃的刘晔也忍不住莞尔一笑。

陆虎则不时为埋首案牍的陆琰和刘晔扇扇风,驱赶秋日的蚊蝇,偶尔还会憨厚地问上一句。

“公子,要不要末将给您捶捶背?”惹得陆琰失笑摇头。

如此忙碌了数日,堆积如山的粮册终于渐渐见了底。

这日午后,王主簿放下手中的狼毫笔,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反复核对着账簿上的总数,脸上的疲惫被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所取代。

他霍然起身,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朝着陆琰和刘晔等人喊道:“陆大人!刘先生!成了!下官终于算出来了!”

陆琰与刘晔闻声抬首,皆停下了手中的笔。

陆琰淡定得问道:“王主簿,快别卖关子了,今年收成如何,速速道来!”

王主簿三两步抢到陆琰案前,将账簿“啪”的一声摊开,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激动得脸颊泛红。

“陆大人,您看!五成!整整五成!今年咱们襄邑县的屯田收成,比去年足足高了五成有余啊!”

他说话时,尾音都带着颤。

“什么?!提高了五成?!”

陆琰接过账簿目光迅速扫过,确认无误后,眼中也漾起深深的喜悦。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代表着无数百姓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代表着屯田之策的巨大成功。

刘晔凑过来看了,平日里略显清冷的脸上也绽放出笑容连连点头。

“好,好啊!百姓们一年的辛苦,总算有了回报!这牛力翻车,果然没有辜负期望!”

许褚和陆虎虽不明白这“五成”究竟意味着多少粮食,但见陆琰和刘晔如此高兴,也跟着咧嘴笑了起来。

许褚更是兴奋地一拍大腿:“太好了!公子,这下那些瞧不起屯田的家伙,该闭嘴了吧!”

整个屯田署内洋溢着一股欢欣鼓舞的气氛。

陆琰当即命人取来笔墨,将襄邑屯田大获丰收的喜讯以及详细的粮产数目、牛力翻车的推广成效,一一写明,封好后交给一名心腹亲兵。

“将此信即刻快马送往陈留,务必亲手交到曹将军手中!”

“遵命!”亲兵郑重接过信件,领命而去。

待喜悦稍平,陆琰便开始着手准备亲自押运首批税粮前往陈留复命之事。

这不仅是向曹操展示屯田的成果,更是对襄邑县民心士气的一次极大鼓舞,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再向曹操争取一些支持,以便将屯田的成功经验向周边推广。

他看向许褚与陆虎缓缓说道:“仲康,陆虎,你们二人挑选数十名精锐的陆氏亲兵,备好车马,三日后随我一同押运粮草前往陈留。”

“是,公子!”二人轰然应诺,脸上满是兴奋。

能随公子面见曹将军,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份荣耀,更是对他们武勇的肯定。

刘晔则突然说道:“启元,我便留在襄邑,继续督造农具,并筹备冬小麦的播种事宜。襄邑初定,事务繁多,离不开人。”

陆琰点头,拍了拍刘晔的肩膀道:“有子扬兄在此主持大局,我自然放心。襄邑诸事便拜托你了。待我从陈留回来,再与你共饮庆功酒。”

“在下静候启元兄佳音。”

刘晔微微一笑道。

三日后,晨曦微露。

屯田署外,数十辆装满粮食的大车整齐排列,数十名陆氏亲兵护卫在侧。

陆琰一身劲装,翻身上马,目光扫过前来送行的刘晔和王主簿等人,以及自发聚集在路旁的百姓。

“诸位乡亲们!这一年耕作辛苦了!我陆启元此次定当亲禀曹将军,为大家请功!”

“出发!”

陆琰朗声下令。

车轮滚滚,烟尘微起,满载着襄邑百姓一年辛劳与希望的粮队,浩浩荡荡地向着陈留的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