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辽东局势

九月里,建奴终于按捺不住,重兵首逼蒲河。

贺世贤谨遵熊廷弼的命令,死守城池,亲自上城墙督战,重炮对准建奴大营猛轰。

一番激战,虽伤亡惨重,但终究守住蒲河,随后反击,让那些敢于来犯的建奴付出了代价。

努尔哈赤野心不死,转而围攻沈阳重镇。

可熊廷弼亲自坐镇,哪有那么容易让他得逞?

这努尔哈赤,围着沈阳快一个月了,熊廷弼却稳如泰山,坚守不出。

终于,听说天启皇帝朱由校依然信任熊廷弼,努尔哈赤无奈,只能在今夜撤兵。

他心里明白,再耗下去也无济于事。

熊廷弼看着城墙上的士兵们冻得通红的手,不禁摇头。

寒冬己至,朝廷的军饷迟迟未发,军服更是不见踪影。

这局势,真是让人笑不出来啊。

熊廷弼心头,除了对形势的忧虑,还有对新天子的担心。他可不想那少年天子被谗言所惑,坏了辽东的大好局面。

辽东的现状,袁应泰倒是乐观看待,总想主动出击。在熊廷弼眼中,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

瞧瞧,那招募女真降卒和蒙古难民的决定,不就是个大失误?

熊廷弼暗自思量,这些人里头,保不齐就有建奴的内应。他们暂且按兵不动,定是在寻觅最佳时机!

可惜,决策权不在熊廷弼手中,他也只能干瞪眼,看着袁应泰自鸣得意。

如今,熊廷弼所能指挥的兵力有限,唯一能做的,就是建奴来犯时,拼尽全力守城。

建奴突然撤退,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朝廷又有新动向?

熊廷弼心中清楚,京师里头,建奴的奸细多如牛毛。

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建奴总能比明军快一步,有些要紧事儿,他还没听说,建奴却早己知晓。

带着这样的忧虑,熊廷弼度过了个心惊肉跳的夜晚。

不过,一听军饷可能到来,他立刻来了精神。

军饷?嘿,要是能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饷,熊廷弼还想和建奴好好较量一番!

熊廷弼一登上城墙,便见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远处缓缓行来的一队人马。

那队伍招旗飘飘,红色的大木箱更是醒目非常,一路向城墙而来。

“喂,你们猜猜,那些箱子里头藏的是啥宝贝?”

“这还用说,肯定是咱们的军饷啊!新皇一上位,就想着咱们这些边疆汉子呢!”

“我咋觉得悬乎呢?国库不是早掏空了?皇上有心也无力啊。”

“你这就不懂了吧,皇家内库深着呢,不是你我能揣测的。”

士兵们交头接耳,兴奋不己,王体乾一行人终于磨蹭到了沈阳城下。

一看天使真来了,熊廷弼急忙下城,步履匆匆地去迎接。

朱由校心中,熊廷弼可是辽东的支柱,必须得稳如磐石。因此,发放饷银这等重要事务,他只放心交给魏忠贤。

魏忠贤这人,至少知道分寸,明白哪些银子是不能动手的。

他正好借着这机会,大显身手,给东林党点颜色看看。天启皇帝对辽东的战事重视有加,他自然得小心翼翼,不敢有失。

这一路,东厂押运,硬是让那些心有贪念的文臣们,一个个打消了非分之想。

熊廷弼领着沈阳城的一众官员,齐刷刷行礼,嘴上说道:“哎呀,臣熊廷弼未曾料到天使大驾,迎接不周,还请多多包涵!”

“这天儿冷飕飕的,天使您还是赶紧随我入城避避寒吧。”

王体乾一边搓手一边想,来辽东前添了衣服,哪知道这儿竟然飘起雪花。

他忍不住对熊廷弼抱怨:“这一趟出来,真是冷得够呛,咱们还是先进镇守府暖和暖和再说。”

熊廷弼一听旨意,心跳加速,忙让道:“请天使快快入城。”

到了镇守府,王体乾瞧见一群人在玩冰棱,便小心翼翼绕道而行,边哈气边说:“这辽东的冷,真是出乎意料,早知道我就多带些暖和衣物了。”

熊廷弼对宦官不太待见,但对方身份特殊,只得耐着性子说:“天使从京城来到这寒冷之地,真是辛苦了。”

王体乾在炉火旁暖手,听了这话,打趣地回应:“熊经略言重了,这是咱家的职责所在,哪有什么辛不辛苦的。”

察觉到熊廷弼话里的讽刺意味,王体乾笑眯眯补充:“经略莫急,我可是带着天大的好事儿来的,咱们还是去校场吧。皇上有令,要让每一位将士都听到这个喜讯。”

熊廷弼心中一块石头悄然落地,口中却随意问道:“天使大人,不在府上多歇息片刻?”

王体乾本想小坐一番,哪知刚落座,就被熊廷弼几句玩笑挤兑得尴尬不己,心想再不走,恐怕真要被人说成偷懒了。

他无奈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只好带着一丝不舍离开了镇守府。

到了沈阳校场,王体乾一步一台阶登上点将台,身后缇骑整齐划一,仿佛一道屏障。

每当他念出圣旨上的字句,这些缇骑便大声复述,声浪一阵高过一阵,生怕在场的人听不见。

王体乾心中急切,巴不得早点读完圣旨,好找个暖和的地方躲躲,这辽东的寒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从袖中取出金黄色的卷轴,朗声念道:“皇帝诏曰:

知辽东战事艰辛,念及建州之困。

特加封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赐尚方宝剑,发放帑银二十万两,以充军需。延误者,严惩不贷!

另擢升袁应泰为礼部侍郎,即刻返京。辽东巡抚空缺期间,由熊廷弼暂行其职!此旨。”

话音刚落,缇骑的复述声还在校场上空飘荡,场内顿时一片哗然。

“二十万两银子啊!”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熊廷弼在新皇的眼中,可是个红人儿啊!

不但赐了他尚方宝剑,还让他先一步掌管辽东的大权。

想想看,在新巡抚来之前,辽东的地盘儿,可都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熊廷弼接到圣旨的时候,心里也清楚,皇上特意用“敕曰”开头,那是提醒他别骄傲,还得继续为国家卖命呢!

他兴奋得站了起来,大声道:“臣熊廷弼,领旨谢恩!”

王体乾微微一笑,掏出张写满字的绢布,慢条斯理地说:“皇上还有话要说。”

缇骑们一听,刚想松口气,又赶紧集中精神,生怕漏听了什么。

“朕知道你们在辽东守着,吃了不少苦,饷银也久未发放,军装、兵器也没换新。”

“可眼下国家有难,大家得体谅一下!”

“朕在乾清宫,向远方的将士们问候一声:你们受累了!”

“这五个字,或许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朕刚刚登基,要振兴大明,非消灭建奴不可!”

“这事儿,还得靠你们帮忙!”

“你们在辽东跟建奴拼杀,朕在京师与天下周旋,你们的每一滴血汗,朕都会铭记在心!”

“唉,国事艰难,朕能力有限,但你们的亲人,朕会一个不落地接到京师,让他们在那儿安度余生,只要咱们大明还在,他们便是京师的座上宾。”

“朕还打算让工部在京师挑个好地方,建个忠烈祠,让每一位战死的英雄都能有块安息之地,享受后人的香火,该有的待遇,一样都不会少!”

“这还没完呢,这场战斗,咱们大明是要一口气干到底,非把建奴打得落花流水不可!”

“天日可见,大明辉煌依旧!各位战友,跟朕一起,把建奴赶尽杀绝!”

王体乾一通喊完,长舒一口气,心里暗想,这天启皇帝的话,真是遗传了老朱家的豪气,让他这个传话的都忍不住热血沸腾。

缇骑们听了这番话,喉咙都喊哑了,纷纷掏出水囊,大口大口地灌下去,解解渴。

下面的人群更是像炸了锅一样,哭的、笑的、叫的,什么都有,场面异常热闹。

“皇上还记得咱们呢,皇上心里有咱们啊!”

“是不是要发饷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一个人愣愣地问道。

旁边的人二话不说,给了他一巴掌。

“疼不疼?疼就说明是真的!”

捂着脸的那人眼珠子都亮了起来,摇着旁边人的肩膀:“是真的,是真的!大哥,咱们要是战死了,也能进那忠烈祠不?”

“皇上金口玉言,那还能有假?”

“嘿嘿嘿!”那人大笑三声,转而声音一变,哭了出来。他跪在雪地里,手中的雪花渐渐融化,他咬牙切齿地说:“要是爹娘能知道这些,他们也就安心了!”

“别担心,以后咱们就紧跟皇上,把鞑子赶尽杀绝,给咱爹娘报仇!我挂了你就顶上,你挂了我再接着来,让他们不得安宁!”

“没错,跟皇上一起,把这些狗鞑子杀个片甲不留,给咱爹娘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