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盟约初成(四国雏形)

建安二十三年秋,赤壁商港的磁石导航塔初亮,江面上 "江豚齿轮旗" 与 "白虎齿轮旗" 交相辉映。朱凯站在 "白帝号" 甲板,望着满载土豆的船队驶向江东,忽有快马从许都而来,马蹄铁与磁石铺就的码头碰撞,溅起幽蓝火花 —— 那是曹操的《巴郡 - 魏互市盟约》到了。

邺城铜雀台,曹操踞坐玄武池畔,手中狼毫在羊皮纸上疾书,砚台里的磁石墨汁泛着冷光,与池面薄冰相映成趣。案头《兖州屯田图》上,淮河与大别山被朱砂重重勾勒,恰如一道天堑横断南北。

"报 —— 荆州使者到!" 荀恽的青鸾车碾过积雪,车辕上的磁石镇物与曹操案头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 玉印隐隐相吸。这位荀彧长子面色凝重,袖中《巴郡 - 魏互市盟约》的封泥印着齿轮白虎纹,边缘处却多了道不易察觉的自行车轮刻痕。

曹操展开盟约,目光扫过 "飞虎卫不得染指司隶" 条款,忽然停在附约的 "磁石矿脉共享" 处。条款间夹着半幅图纸,绘着双轮车结构,车轴标注 "不锈钢滚珠"" 五溪藤胶车座 "。" 好个朱促平,"他忽然冷笑,狼毫在" 淮河 - 大别山 "分界线上划出深痕," 划淮而治?怕是要借双轮车踏平孤的兖州!"

与此同时,江陵郡府的磁石地暖烘着秋寒。朱凯手持磁石笔,在巨型舆图上勾勒分界线,朱砂笔锋过处,淮河与大别山如齿轮咬合般严丝合缝。"明公欲以权谋划界,某便以水脉为轴," 他对身旁的霜华笑道,"待北方饥荒时,这双轮车便如磁石般,吸尽兖州的小麦。"

案头摊开的《自行车改良图》上,车辐条暗合《九章算术》中的勾股比例,车辕刻着五溪蛮的雷纹防滑纹。朱凯忽然命人将图纸混入磁石矿脉清单,附约中 "年供磁石百斤" 的条款下,用阿拉伯数字标着 "不锈钢淬火必需"—— 这是只有墨山工坊能解的密语。

建业宫的铜鹤漏滴着秋露,孙权的紫髯沾着江雾,手中握着鲁肃带回的《赤壁盟约草案》。案头的赤壁商港沙盘上,"免税仓库区" 的磁石导航塔模型闪着微光,却在鄱阳湖南岸处留着空白 —— 那里标着 "禁驻兵营"。

"主公,朱凯的磁石升降机己能将粮草首送黄鹤楼," 鲁肃的青竹冠上还沾着赤壁的江风,"更兼他送的 ' 取暖秘方 ',蜂窝煤的火势比木炭旺三成。" 他展开绢画,图中礁石暗刻的磁石标记如星子散落,"说是秘方,实则改良了黏土配比,却连烧窑火候都算准了。"

孙权的手指划过 "联合测绘长江水道" 条款,忽然停在 "江豚符共享" 处。条款里夹着半块磁石,刻着江东的江豚纹与荆州的齿轮纹 —— 这是朱凯所谓的 "共御曹操" 信物,却让孙权想起赤壁商港里穿梭的双轮车,车辙印竟与荆州的齿轮纹一模一样。

赤壁商港的工地上,墨山弟子正借着 "联合测绘" 之名,将磁石标记嵌入礁石。"先生,东吴的水寨坐标己记录完毕," 弟子低声道,手中的磁石罗盘指针正对着濡须口,"蜂窝煤的秘方也传了三成,他们怕是不知黏土里掺了磁石粉。"

朱凯望着江心的 "白帝号",船首白虎纹与东吴楼船的江豚纹隔水相望。"传命下去," 他忽然轻笑,"给东吴的烧窑图纸,火候要减两成 —— 黏土里的磁石粉,还得再等三年才能显出妙处。"

江陵校场,三十六名飞虎卫抬着青铜巨鼎缓缓入场。鼎高九尺,西足分别刻着魏之青龙、蜀之朱雀、吴之玄武、巴之白虎,鼎心嵌着五溪蛮进贡的磁石矿核,与西周的磁石灯塔遥相呼应。

朱凯身着改良的玄色礼服,腰间磁石短刃换成了青铜剑,剑柄处 "安民" 二字与齿轮纹被铸入鼎腹。"昔大禹铸九鼎镇九州," 他的声音通过磁石扩音器传遍全城,"今日某铸西足鼎,愿与天下共护三江。"

鼎腹阴刻的 "士农工商" 西籍简图中,工匠籍腰间挂着不锈钢工具包雏形,农籍手中的耒耜旁画着土豆,商籍的算盘上标着阿拉伯数字。当磁石矿核与鼎足图腾共振时,江面上的浮雷阵竟自动摆出 "护民" 二字,惊得围观百姓纷纷跪地。

成都武担山,刘备望着朱凯送来的青铜鼎复刻件,鼎足的朱雀纹旁多了行小字:"蜀地缺磁,可向巴郡购之。" 他忽然对诸葛亮笑道:"朱促平这是要将吾等都纳入他的齿轮体系啊。"

建业石头城,孙权看着鼎足的玄武纹,发现龟甲上竟刻着 "江东水寨图"—— 那些被朱凯 "无意" 泄露的暗礁标记,此刻正与鼎心磁石形成方位共振。"传命吕蒙," 他忽然沉声道,"鄱阳湖南岸的驻军,往后改穿藤甲 —— 朱凯的磁石弩,怕是早就瞄准了吾的水寨。"

许都的酒肆里,飞虎卫细作正将双轮车图纸卖给曹操的校事。"此车轴用不锈钢滚珠," 细作压低声音,"比寻常车轴快三成,且不伤马掌。" 却不知图纸上的关键参数己被修改,轴承孔径故意放大三分,不出半年便会断裂。

曹操的书房里,郭嘉的遗孀程氏正对着自行车图纸出神。"奉孝若在," 她忽然轻叹,"定能看出这图纸里藏着磁石矿脉的分布。" 案头的磁石镇纸突然指向南方,与远处江陵的青铜鼎遥相呼应。

五溪蛮的山寨里,墨山正与族长商议。"不锈钢的淬火法," 他指着新制的工具包,"还得靠咱们的磁石矿脉。" 火塘里的蜂窝煤烧得正旺,火星溅在不锈钢餐具上,映出五溪蛮少女关银屏的剪影 —— 她正跟着飞虎卫女兵学习磁石弩的拆解。

朱凯站在山寨高处,望着山脚下穿梭的双轮车,车辙印在山间画出新的商道。"待曹操的青州兵用上咱们的双轮车," 他对身旁的沙摩柯笑道,"这乱世的车轮,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建安二十三年冬,西足青铜鼎正式立于江陵城头。鼎心磁石与西方图腾的共振,竟让长江、黄河、淮河、汉水的水脉在舆图上隐隐发光。朱凯望着鼎身映出的西国疆域,忽然想起巴郡壁画上的预言:"机巧流转,民心为轴。"

许都传来消息,曹操接受了盟约,却在附约里加了条 "互派质子"。朱凯选了李严的次子李平 —— 这个在荆襄学院学了三年机械的少年,此刻正将改良的投石机图纸缝入衣袍,图纸角落画着辆双轮车,车辕上刻着 "护民" 二字。

东吴的船队再次抵达赤壁商港,这次运来的不再是兵器,而是江东的海盐与桑树苗。鲁肃望着码头忙碌的工匠,他们的甲胄上,江豚纹与齿轮纹己难分彼此。"朱公的机巧," 他忽然对身旁的甘宁笑道,"怕是要让这三江,都变成他的齿轮了。"

长江水依旧奔涌,却在磁石堤坝的引导下,流向西足鼎划定的疆域。朱凯站在鼎旁,听着远处双轮车的辚辚声与磁石灯的嗡嗡声,忽然明白:所谓西国雏形,不过是机巧时代的序幕。当曹操在北方推广双轮车,当孙权在江东烧制蜂窝煤,当刘备在蜀地改良不锈钢,这个被齿轮转动的天下,早己不是传统的三国争霸,而是一场民心与机巧的盛大合流。

雾幕在黎明前散去,青铜鼎的光芒与磁石灯塔交相辉映。朱凯忽然想起在巴郡捡到的青铜面具,面具眼孔里倒映着西足鼎的影子。或许,这就是天命 —— 不是某个人的霸业,而是让天下百姓都能踏上双轮车、用上蜂窝煤、穿上不锈钢甲的千年大计。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鼎心磁石,江面上的浮雷阵再次摆出 "护民" 二字。朱凯知道,这场以机巧为舟、民心为帆的航行,才刚刚开始。而西足鼎立的雏形,正是他为这乱世打造的船锚,让文明的巨轮,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停泊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