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附体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金兵大军压境,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向南逃去。金西路军在太原遇到抵抗,无法前进。东路军南下包围了首都汴京。

宋国国主宋钦宗赵桓求和。

金国要求尊金国国主为伯父,割三地,赔偿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百万匹,同时遣送亲王和宰相入金营为人质。

赵桓六神无主,赶紧答应金军开出的所有条件。

但是派哪一位亲王出使,大臣们拿不出一个方案。康王赵构主动请缨,由少宰张邦昌陪同,携先期筹备到的金三十万两,银八百万两前往为质。

赵构,时年19岁。因母亲韦氏身份低微,一首不受其父宋徽宗赵佶重视。此次他自负盛勇,在未见过金国兵锋时便迫不及待抢着出使金营,只为争取一次出头露面的机会。

这是虚假的勇气,是螳臂当车的勇气,是缺乏斟酌的拼命行为。

这种在出人头地的欲望驱使下鼓起的勇气是注定不会长久的,所以他后来变成著名的“逃跑皇帝”,彻底失去与金人对抗的胆量。

此时历史的车轮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赵构走进金军大营那一刻,他看到的是一片肃杀之气。

金国士兵眼神冷酷,手中武器闪烁着寒光。

赵构心生恐惧,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从这个地方活着走出去。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赵构大吃一惊,整个人像被电击一般僵立在原地。

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的深渊,震得他心神俱裂。

赵构顿时感到一股强烈不安和恐惧涌上心头,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在这惊恐的瞬间,赵构只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

赵构死了,他是被吓死的。

爆炸声响起,赵康闭上了眼睛,回忆如潮水般翻涌。

1996年。赵康出生在大国中部一个小城市。

从小天赋异禀,成绩优异,体育强悍。

高中夺得全国射箭冠军。

大学就读国防大学陆军指挥专业。

大二经选拔进入威龙突击队,成为一名特种兵。

参加猎人学校培训。

出色完成多项境外歼灭任务。

晋升为突击队长。

一切都似乎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命运常在给你带来幸福的同时,给你带来不幸。

北国任务中由于情报部门失误,赵康陷入了独自追捕毒枭牟巴的境地,最后关头毅然选择与手持手雷的牟巴同归于尽。

面对死亡,赵康没有过多的恐惧,他微笑着面对了死亡。

赵构又活了过来。

赵康,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意外地附体在赵构身上。

这一瞬间,赵康感到一股巨大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那是赵构一生的记忆与经历。

数个时辰后,赵康睁开眼睛。

随同的少宰张邦昌大脸凑在眼前,鼻息可闻。

“起开,”赵康不悦。

“殿下殿下,你总算活过来”,年近五十的老臣边说边哭,“吓死我了,真怕殿下一病不起。”

赵康眨了眨眼,头还有点晕,不过应该没有大碍。

他翻身坐起,打量周边环境。

此处应是一处营帐,室内布置简洁实用,中央摆放着一张木桌,角落里挂着一张大弓,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床铺整洁,铺着毛毯。

营帐简单,但处处透露严谨和战力。

刘彦宗从营帐门口走进来。这位年过半百的金国老将看起来精神抖擞。

“殿下无恙,我便放心了。都怪儿郎们不懂规矩,乱敲战鼓惊扰了贵人。”

眼中却是忍不住的戏谑之情。

赵康哭笑不得,这身体前主人太怂,连累他成了金人的笑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康和张邦昌一同在金营中安顿下来。

赵康坦然自若,身处金营与在自家后院无异。他每日餐食规律,定时按部队的作息训练,甚至还会在营中悠闲地溜达,与遇到的金兵鸡同鸭讲。

张邦昌却是另一番景象。他失魂落魄,每日都难以入眠。

第十日清晨,赵康一行随刘彦宗来到元帅大帐。

金军一将端坐于主桌前,另有一人侧坐在旁。

西周陈设简朴庄重,几案上摆放着地图和兵书。

两名卫兵身材魁梧,穿着光亮整齐的铠甲,锐气逼人。

刘彦宗一一介绍。

主桌前是东路军首领完颜宗望。另一人是完颜阇母。

赵康脚步沉稳,镇定行礼。

完颜宗望身披轻甲,甲胄之上刻着复杂的图案,透出威严与霸气。他脸庞线条分明,眼神锐利深邃,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完颜阇母一身黑色战甲,甲片上镶嵌着冷冽的铆钉,闪烁着寒光。血红的眼睛透露出凶狠与残忍。他满脸横肉,嘴角挂着残忍的笑意,皮肤因长期征战而显得粗糙黝黑。

完颜宗望微微点头,示意赵康坐下。

张邦昌立在赵康身旁,低垂着头,面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不敢首视完颜宗望。

赵康安然落座,目光落在角落里悬挂着的大弓上。那弓身粗壮,弓弦紧绷,看来拉力不小。

赵康以前可是全国射箭冠军,看到真实的传统巨弓免不了激动。现代社会训练主要是用复合弓,真正使用传统弓箭的机会不多。

完颜宗望似乎发现了赵康的关注点,“殿下也对箭术有研究?”

“高中时拿过全国青年赛冠军。。。咳咳咳,有时也在府里练练。”赵康说漏了嘴。

完颜宗望没听懂前半句,但毫不介意。他望着赵康,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不知是否有兴趣与我一试高下,比试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