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君临天下

学着成化做崇祯 尿性 4650 字 2025-07-08 17:56

崇祯元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

这一天,天公作美,一扫连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但紫禁城内,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春意。一股无形的、肃杀的威压,自皇城的最深处弥漫开来,笼罩在每一个前来参加登基大典的官员心头。

太和殿前的巨大广场上,数千名文武百官,早己身着最隆重的朝服,按照品级,静静地肃立。他们如同一片片沉默的雕塑,汇成了这帝国权力的海洋。

人群之中,暗流涌动。

东林党的官员们聚在一起,低声交换着眼神,其中充满了期待与自信。在他们看来,经过数月的“守孝”和沉寂,这位年轻的天子,理应己经耗尽了锐气,是时候“回归正途”,清算阉党,与他们这些“清流”共治天下了。

而以内阁首辅黄立极为首的老臣们,则满面愁容。他们既畏惧新君的酷烈,又担忧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改革”会引发天下大乱。他们今日的目的,便是要用“祖宗之法”和“天下公议”,来重新为这头初生的猛虎,套上枷锁。

至于魏忠贤和他的党羽,则站在队列的最前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在他们看来,新君连魏忠贤本人都能容下,可见其“离不开”厂卫。今日的大典,不过是为他们的权势,再镀上一层金边罢了。

就在这百官百态、各怀心思的寂静中,厚重悠远的钟声,从钟楼之上传来,响彻了整个京城。

“咚——!咚——!咚——!”

紧接着,编钟、管弦、丝竹之声,齐齐奏响!那恢弘、古雅的雅乐,仿佛能涤荡人的灵魂,让人不自觉地便心生敬畏。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太和殿那两扇巨大的、需要十六名太监才能缓缓推开的朱漆大门,终于打开了。

一道身着繁复至极的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冠冕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的门口。正是朱越!

他身后,魏忠贤手捧玉玺,王承恩手持拂尘,再往后,是内阁大学士与六部九卿。

朱越的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他走过巨大的汉白玉御道,走过那三层高高的丹陛,最终,在万众瞩目之下,缓缓地,登上了那个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宝座——太和殿龙椅。

当他坐下的那一刻,广场之上的雅乐,戛然而止。整个天地,瞬间陷入了一片绝对的寂静。

“吉时己到!百官,朝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内阁首辅黄立极为首,广场上数千名文武百官,如同被风吹过的麦浪,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对着太和殿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大礼。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在紫禁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在完成了繁琐而漫长的朝贺仪式之后,按照惯例,新君登基,当有“恩赏”。

礼部尚书黄克缵,手持象牙笏板,出列奏道:“启禀万岁爷,新君登基,天降祥瑞,万象更新。按照祖宗惯例,当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示皇恩浩荡,与万民同乐!”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也是历代皇帝登基的常规操作。所有人都以为,朱越会点头应允。

然而,龙椅之上的朱越,却沉默了片刻。他透过冕旒,看着下方跪着的礼部尚书,声音平静地问道:“黄爱卿,朕问你,如今国库之中,尚有多少存银?”

礼部尚书一愣,这个问题,不该是问户部尚书吗?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答道:“回万岁爷,臣……臣不知其详,但想来,应……应是充裕的。”

“充裕?”朱越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淡淡的讥讽。他转向户部尚书的队列,“郭尚书,你来告诉朕。”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魏忠贤的党羽,此刻连忙出列,跪倒在地,声音却有些发虚:“回……回万岁爷,国库……国库账面之上,存银,尚有七百余万两……”

“账面之上?”朱越的声音陡然转冷,“那朕再问你,这七百多万两,有多少,是陈年旧账,是有名无实的空头数目?有多少,是你们户部和地方官府勾结,做出来的假账?”

“真正能动用的,能立刻拨出来,发给九边将士当军饷的,又有多少?!”

郭允厚被这连珠炮似的发问,问得浑身冷汗,趴在地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大殿前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朱越缓缓地站起身,走到了丹陛的边缘。他的目光,扫过下方所有的大臣,声音如洪钟般响起:

“大赦天下?朕那本密疏上写着,天下官绅侵占民田超三百万顷,流民失地,嗷嗷待哺。朕大赦天下,是赦了这些贪官污吏,让他们继续鱼肉百姓吗?”

“减免赋税?朕的宗室,每年耗费国库九百万两,朕的九边将士,每年军饷亏空近三百万两!国库早己被蛀空,再减免赋税,难道要让朕的将士们,饿着肚子,去和关外的虎狼之师拼命吗?!”

“这样的皇恩,朕,施不起!”

“这样的万民同乐,朕,也不要!”

他顿了顿,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布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道,也是震惊天下的旨意:

“传朕旨意!”

“即日起,清查国库,丈量天下田亩!所有侵占之官田、勋贵田庄,一律收回!”

“朕登基,不赦罪,只杀人!杀那些贪官污吏,杀那些地方豪强,杀那些侵占民田、阻碍国政的蠹虫!”

“朕不减税,只加税!向所有宗室、藩王、官僚、士绅一体征收商税、矿税、盐税!与国同戚,与民同苦!”

“朕的恩赏,只给两种人!”他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赏我大明九边的所有将士!即日起,全军饷银,上调三成!由朕之内库先行垫付!”

“第二,”朱越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赏我大明所有的百姓!朕,将派钦差,巡行天下,寻找能让百姓吃饱饭的‘高产之物’,‘富民之术’!凡有进献者,无论出身,无论贵贱,一经验证,朕,不吝封赏!”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声音,在整个紫禁城的上空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霸气与决心。

“朕的钱,只会花在刀刃上!”

“朕的仁慈,也只会留给那些真正为这个国家流血流汗,辛勤耕耘的人!”

“至于其他人……”他冷冷地扫了一眼下方那些早己目瞪口呆、面如死灰的大臣们。

“……就请诸位爱卿,和朕一起,勒紧裤腰带,准备过几年苦日子吧。”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