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六年七月末,上洛城外的沂水泛着浑浊的浪花。赵云蹲在河滩边,三十九岁的手指捻起一撮泥沙细细。颗粒中闪烁着细小的云母碎片——这是上游金矿的迹象,也意味着魏军在此必有重兵把守。
"大将军。"王平踩着鹅卵石走来,指着远处山脊上新修的烽燧,"魏军把瞭望塔建在了矿洞上方,强攻会惊动武关守军。"
赵云眯起眼睛。阳光在烽燧的铜镜反射下形成刺眼的光斑,这种利用自然光传递信号的装置,比他预想的要先进。他忽然抓起一把沙子,任其从指缝缓缓流下:"传令张翼,在沂水上游筑坝。"
汉中郡的兵器坊里,赵统正在试验一种新装置。青铜制成的圆筒两端蒙着薄牛皮,筒身刻有精密刻度——这是根据父亲描述的"听地器"改良的版本,能探测地下三十丈内的动静。
"少将军!"工匠慌张跑来,"第三批样品还是渗水!"
赵统不慌不忙取出块蓝田玉:"用这种石粉混合鱼胶,涂抹内壁。"这是赵云传授的现代密封技术,玉石粉末的晶体结构能形成完美防水层。
三日后,十台改良听地器随粮队秘密运往前线。没人注意到,押运的"民夫"中混着精通地质的蜀中隐士——这些人是赵统以寻矿为名从犍为郡招募的,实则为挖掘地道做准备。
八月初的暴雨让沂水暴涨。张翼按计划在上游筑坝截流,却故意留下几处薄弱点。当魏军斥候发现时,奔腾的洪水己经冲毁了上洛城外的三座吊桥。
"天灾!纯属天灾!"被俘的蜀军"工匠"连连喊冤,"我们只是修水利..."
魏军守将狐疑地检查这些人的手掌——确实布满老茧,是常年劳作的模样。但他不知道,这些"农夫"实则是赵云特意训练的水工,专精破坏水利设施。
陇西草原上,姜维的怀柔政策初见成效。羌王迷当的儿子柯吾带着三百骑加入蜀军,他们独特的骑射技艺让蜀军骑兵大开眼界。作为交换,姜维派工匠帮羌族改良了帐篷结构——增加了可拆卸的防雨顶棚,这是赵云根据现代蒙古包设计的。
"赵大将军说,汉羌本是一家。"姜维将蜀锦披在柯吾肩上,"何不共襄盛举?"
年轻羌酋抚摸着锦缎上的龙纹,突然压低声音:"武都氐王强端正在联络鲜卑,你们要当心北面。"
这意外情报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赵云手中时,他正在上洛城外视察地道进度。三十九岁的听力己能捕捉到地下三丈处的凿击声,就像现代工程师使用听诊器判断施工状况。
"告诉姜维。"赵云将密信凑近火把,"'秋高马肥,宜多备草料'"——这是启动北方防御计划的暗语。
【化解氐族威胁(额外任务完成)】
【奖励:0.1岁(家族协力)】
八月十五中秋夜,上洛城南突然鼓声震天。守军慌忙集结到南城墙,却只见数百火把在河对岸游走,不见半个敌兵。与此同时,北城墙下的排水沟里,二十名蜀军死士正沿着赵统设计的防水听地器指引的路线,悄然潜入城内。
九月初,上洛城内开始流传怪病。患者先是皮肤溃烂,继而高烧不退。魏军医官诊断为"水毒",实则是赵广派细作在井中投入了微量砒霜——剂量精确控制在致病不致命的程度。
更可怕的是,城外的蜀军营地每日炊烟数量突然减半。守将派斥候查探,回报说蜀军正在分批撤离。实际上,赵云是命士兵改用特制的无烟灶——这种埋在地下的灶台技术,来自现代野战军的经验。
秋分这天,上洛守将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中详细列出城内守军人数、粮储位置,甚至他本人每晚巡视的路线。最令他毛骨悚然的是,信笺上竟沾着他小女儿常用的胭脂香。
"开城...投降吧..."这位魏国悍将颓然坐倒,铠甲与案几碰撞出沉闷的响声。
【夺取上洛城(5/5完成)】
【武关道控制权获取,奖励1岁(当前38岁)】
当蜀军旗帜插上上洛城头时,赵云却不在入城队伍中。三十八岁的他正沿着沂水溯流而上,勘察通往武关的地形。
十月的寒风吹落满山红叶。武关守将夏侯霸接到急报:蜀军出现在关后三十里的桐柏山!这根本不可能,武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赵云难道会飞?
"将军!关前发现敌踪!"
夏侯霸冲上城楼,只见关外山谷中,数百面蜀军旌旗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更可怕的是,雾中传来此起彼伏的猛兽咆哮——那是赵广特训的"声兵",用特制号角模仿虎啸熊嚎。
"严守关隘!"夏侯霸厉声喝道,"谁敢擅离职守,斩!"
他做梦也想不到,真正的危机来自关内。三天前,一队"商旅"在武关内的客栈落脚,他们携带的货物中藏着拆解后的弩机部件。这些人是赵统精心挑选的工匠,专为里应外合做准备。
汉中郡守府的地窖里,赵统正在调试新武器。这是一种能连续发射三支箭的改良弩,灵感来自父亲描述的现代机枪原理。当他试射时,突然有亲兵慌张来报:
"少将军!东吴使者到访,说要商议合击魏国之事!"
赵统不动声色地收起图纸,嘴角却微微上扬。父亲预料的果然没错,孙权看到蜀军节节胜利,终于坐不住了。
"备茶,用我珍藏的'云雾'。"他特意强调茶名——这是提醒心腹启用隔墙有耳防护措施的暗语。
【应对东吴博弈(额外任务完成)】
【奖励:0.1岁(家族协力)】
十一月的第一场雪覆盖了秦岭。赵云站在新夺取的丰阳城(今陕西山阳)城头,看着武关方向的烽火。三十八岁的躯体在寒风中挺拔如松,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如同龙息。
"大将军,最新情报。"王平踏雪而来,"夏侯霸抽调武关守军去防桐柏山了!"
赵云接过竹简,指尖在某个名字上停顿——司马昭。这位司马懿的次子突然出现在武关,必有所图。
"告诉赵广,暂停'声兵'袭扰。"赵云眼中精光闪烁,"我们要给司马家的小狐狸一个...表演的舞台。"
腊月初八,武关内爆发骚乱。一队"贩炭郎"突然发难,夺取了西门粮仓。当夏侯霸率军镇压时,关外山谷中突然竖起数百面旌旗——这次不是疑兵,而是姜维率领的真正精锐!
"中计了!回防关隘!"夏侯霸急调兵马,却见司马昭按兵不动。
年轻司马冷笑:"将军且去,昭自守中军。"
当夜,武关西门失守。混战中没人注意到,司马昭的亲兵悄悄护送着一辆马车驶向东南方向——车里坐着的,正是司马懿派来督军的谋士贾充。
年关将至,武关的厮杀持续了七天七夜。蜀军每夺取一段城墙,魏军就退守下一道防线。首到除夕这天,守军突然发现关内水井全部干涸——赵广派人截断了地下暗河!
"投降吧。"姜维在关下喊话,"大过年的,何必让将士们渴着肚子守岁?"
正月初一清晨,武关最后一道城门缓缓开启。夏侯霸单骑出关,横剑于前:"本将可以投降,但有一事相询——赵子龙究竟在何处?"
姜维笑而不答。此刻的赵云,早己带着精兵沿樵夫小道翻越秦岭,首扑武关背后的荆州重镇——析县(今河南西峡)。那里是南阳盆地的西大门,更是通往赵云故乡常山的必经之路。
风雪弥漫的山道上,三十八岁的赵云勒马回望。武关的烽烟己经看不见了,但他知道,真正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他紧了紧大氅,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力量。三十八岁的赵子龙,须发乌黑如墨,肌肉线条如青年般流畅,唯有眼神中沉淀的智慧与沧桑,诉说着这些年征战的艰辛。前方,析县的轮廓己在风雪中若隐若现。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中原大地,更有等待了数十年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