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入宫前夕:延禧攻略之新章启幕

清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府的一处雅致小院里,海棠花开得正盛。微风拂过,粉色花瓣如雪般飘落,洒在庭院的小径上。

魏璎宁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枚精致的玉佩,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她即将要踏上前往京城的路,去参加那宫中的宫女选秀。这玉佩是她幼时母亲留给她的唯一念想,温润的玉质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姐姐,你真的要走吗?” 一个娇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魏璎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房内。她生得灵秀,眉眼间透着一股灵动与倔强。

魏璎宁缓缓转过身,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却难掩眼底的愁绪:“珞珞,姐姐此去,是为了咱们魏家。若是能在宫中谋得好前程,也能让爹娘在九泉之下安心。”

魏璎珞走到姐姐身边,紧紧拉住她的手:“可宫中险恶,姐姐,我怕你受委屈。”

魏璎宁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傻妹妹,姐姐自小跟着师傅学了一手好绣活,此次入宫参选宫女,凭这手艺定能有立足之地。况且,宫中也并非全然是龙潭虎穴,姐姐会小心的。”

此时,院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前来接魏璎宁的车马己经到了。魏璎宁深吸一口气,将玉佩小心地放入怀中,提起早己收拾好的包袱,与魏璎珞一同走出了房间。

院门口,邻里乡亲们都来为她送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祝福的话,魏璎宁一一谢过。她看向魏璎珞,眼中满是叮嘱:“珞珞,姐姐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等姐姐在宫中安顿下来,便想法子接你去京城。”

魏璎珞强忍着泪水,重重地点点头:“姐姐放心,我会乖乖的,等你来信。”

马车缓缓启动,魏璎宁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看着苏州城渐渐远去,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去,前路未卜,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宫廷生活,她不敢细想。

京城,紫禁城。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威严而庄重。魏璎宁随着一众参选宫女,在宫人的引领下,缓缓走进了这深宫大院。

刚一踏入宫门,一股压抑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宫道两旁,宫人们行色匆匆,却都噤若寒蝉,不敢多言。魏璎宁心中虽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选秀的地点在一处宽敞的宫殿内,参选的宫女们按照顺序依次进入殿中。魏璎宁站在队伍里,看着前面的女子们或紧张得面色苍白,或强装镇定,心中暗自给自己打气。

轮到她时,魏璎宁深吸一口气,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殿中。她抬头,看到殿上坐着几位面容威严的嬷嬷,中间的那位,眼神犀利,正上下打量着她。

“抬起头来。” 中间的嬷嬷开口说道。魏璎宁缓缓抬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嬷嬷仔细端详了她的面容,又问了一些关于身世和技艺的问题。魏璎宁不卑不亢地一一作答。

“听说你绣活不错,可有什么拿手的?” 嬷嬷又问。

魏璎宁微微一笑:“回嬷嬷的话,民女擅长双面绣,能在一块绣布上绣出正反不同却又相得益彰的图案。”

嬷嬷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那倒是有些本事。这样吧,你且现场绣一个试试。” 说罢,便有宫人拿来了绣布和针线。

魏璎宁接过,不慌不忙地坐下,开始穿针引线。她的手指灵活翻飞,那针线在绣布上穿梭自如,宛如灵动的游鱼。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便在绣布上绽放开来。嬷嬷们凑上前去,仔细查看,都不禁点头称赞。

就这样,魏璎宁凭借着出色的绣活,顺利通过了选秀,被分配到了内务府的绣坊。

当她随着领路的宫人前往绣坊时,路过一处花园。园中百花争艳,蝶舞蜂飞,可魏璎宁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她深知,自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绣坊内,机杼声此起彼伏。魏璎宁被带到了一位名叫方嬷嬷的面前。方嬷嬷是绣坊的掌事嬷嬷,为人严厉,在绣坊里说一不二。

“你就是新来的魏璎宁?” 方嬷嬷上下打量着她,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是,嬷嬷。民女魏璎宁,以后还请嬷嬷多多教导。” 魏璎宁恭敬地行了个礼。

方嬷嬷点点头:“既入了我这绣坊,就得守规矩。这绣坊里,最看重的就是手艺。你若能好好干活,自然有你的好处;若是偷懒耍滑,或是坏了规矩,休怪我不客气。”

魏璎宁忙应道:“嬷嬷放心,民女一定好好做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从那以后,魏璎宁便开始了在绣坊的生活。每日天还未亮,她便起身,与其他绣女一同开始一天的工作。绣坊里的活计繁多,从宫女的服饰到宫中庆典所用的绣品,都出自她们之手。

魏璎宁凭借着精湛的绣艺,很快便脱颖而出。她绣出的图案精美绝伦,色彩搭配和谐,常常得到方嬷嬷的夸赞。这也引来了一些绣女的嫉妒。

其中,有个叫锦绣的绣女,尤为不满。锦绣自恃有些绣活功底,平日里在绣坊里也是眼高于顶。看到魏璎宁受宠,心中很是不服气。

一日,魏璎宁正在专心绣制一件给某位小主的旗装。锦绣悄悄走到她身后,故意撞了她一下,魏璎宁手中的针不小心刺破了手指,一滴血滴在了绣布上。

“哎呀,真是对不住了,我不是故意的。” 锦绣嘴上说着抱歉的话,脸上却带着一丝得意的笑。

魏璎宁看了看染血的绣布,心中虽有些焦急,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她冷静地拿起剪刀,将染血的部分剪掉,然后重新取了一块绣布,凭借着记忆,继续绣制起来。

周围的绣女们都围了过来,看着魏璎宁重新绣制的旗装,针法依旧细腻,图案也丝毫不差,都不禁暗暗赞叹。锦绣见此,心中更加恼恨,冷哼一声,转身走了。

此事传到了方嬷嬷耳中,方嬷嬷将锦绣叫去狠狠训斥了一番,还罚她做了一个月的粗活。而魏璎宁,因为妥善处理了此事,又得到了方嬷嬷的嘉奖。

然而,这小小的风波只是绣坊生活的一个开端。随着宫中各类庆典的临近,绣坊的任务愈发繁重起来。而魏璎宁,也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努力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一步步在这深宫中寻找着自己的立足之地……

宫中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中秋佳节。这日,绣坊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要为后宫几位得宠的小主赶制中秋庆典时所穿的服饰。

魏璎宁被安排负责其中一位贵人的旗装绣制。她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日夜赶工,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就在服饰即将完工之时,一位身着华服的宫女走进了绣坊。她正是长春宫富察皇后身边的大宫女明玉。明玉在绣坊里转了一圈,看到魏璎宁绣制的旗装,眼前一亮。

“这是谁绣的?手艺倒是不错。” 明玉问道。

方嬷嬷忙上前赔笑:“回姑姑的话,这是新来的魏璎宁绣的。她绣活精湛,在咱们绣坊可是数一数二的。”

明玉点点头,仔细端详着旗装:“皇后娘娘正缺一件合适的中秋服饰,我看这绣工,倒也能入娘娘的眼。你且随我去长春宫,让娘娘过目。若是娘娘满意,少不了你的好处。”

魏璎宁一听,心中既惊喜又紧张。能得到富察皇后的赏识,那可是天大的机会。她忙收拾好旗装,跟着明玉前往长春宫。

长春宫内,富察皇后正坐在榻上看书。明玉带着魏璎宁进了殿,行了礼后,便将旗装呈上。

“娘娘,这是绣坊新送来的旗装,您瞧瞧。” 明玉说道。

富察皇后放下手中的书,接过旗装,仔细看了起来。只见那旗装上绣着的月桂图案栩栩如生,枝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见,用的丝线也是格外的细腻柔和,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这绣工倒是精巧。你叫什么名字?” 富察皇后看向魏璎宁。

“回娘娘的话,奴婢叫魏璎宁,在绣坊当差。” 魏璎宁恭敬地回答。

富察皇后微微一笑:“这旗装我很满意,你这手艺,日后若是能为本宫多绣些物件,倒也不错。”

魏璎宁忙跪下谢恩:“能为娘娘效劳,是奴婢的福气,奴婢定当尽心尽力。”

就这样,魏璎宁因为这一手出色的绣活,得到了富察皇后的青睐。从那以后,她便时常被召到长春宫,为皇后绣制各类服饰和物件。在这深宫中,她似乎找到了一个小小的依靠,也看到了一丝未来的希望。但她不知道的是,这宫廷之中,风云变幻莫测,她的命运,也将随着这一次的机遇,发生巨大的转变……

自从魏璎宁得到富察皇后的赏识后,在绣坊里的地位便不一样了。其他绣女看她的眼神中,除了嫉妒,更多了几分敬畏。而魏璎宁,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每一个人都客客气气的。

然而,她的得势还是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尤其是那内务府的总管太监李玉,一首以来,他都靠着克扣绣坊的材料和工钱来谋取私利。魏璎宁到了长春宫当差后,皇后对绣品的要求极高,所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这便断了李玉的一条财路。

一日,李玉趁着魏璎宁从长春宫回绣坊的路上,拦住了她。

“魏姑娘,近来可是风光无限啊。” 李玉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魏璎宁心中一紧,但面上依旧镇定:“李总管,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奴婢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罢了。”

李玉冷哼一声:“哼,别以为有皇后娘娘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宫中的规矩,可不是你能坏的。”

魏璎宁不解地问道:“李总管,奴婢不明白您的意思。奴婢一向恪守本分,从未有过逾矩之举。”

李玉逼近一步,压低声音说:“少在我面前装糊涂。你可知,这绣坊的材料,若是用得太好,可是会坏了规矩的。”

魏璎宁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影响了他的利益。她不卑不亢地说道:“李总管,皇后娘娘对绣品要求高,所用材料自然是要上乘的。这也是为了皇后娘娘的颜面,更是为了皇上的颜面。若是因此冲撞了您,还请您大人有大量,多多包涵。”

李玉被她这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瞪了她一眼,甩手走了。

魏璎宁看着李玉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自己这是得罪了人。但她也没有办法,在这宫中,她只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回到绣坊后,魏璎宁将此事告诉了方嬷嬷。方嬷嬷听后,也是眉头紧皱:“这李玉,一向是个难缠的主。姑娘你可得小心了,他若是要使坏,怕是有你受的。”

魏璎宁点点头:“嬷嬷放心,奴婢会小心的。只是这材料的事,还得请嬷嬷多费心,尽量不要让他抓到把柄。”

方嬷嬷叹了口气:“唉,这宫中啊,到处都是暗流涌动。你一个小姑娘家,要想在这活下去,可不容易。”

从那以后,魏璎宁便更加谨慎了。她深知,在这深宫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她也没有退缩,她相信,只要自己坚守本心,凭借着皇后的庇护,一定能在这宫廷的风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此时,远在苏州的魏璎珞,也因为思念姐姐,正计划着踏上前往京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