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皇后修好书信,交付穆顺。穆顺将书信藏于发间,悄悄出宫,径首来到伏完府邸,从发中取出书信递给伏完。
伏完见是伏后亲笔书信,便对穆顺道:“曹操身边亲信众多,此事不可贸然行事。除非江东孙权、西川刘备在外起兵,届时曹操必定离开许都前往抵御。那时再联络朝中忠义大臣,一同谋划,内外夹攻,方才有胜算。”
穆顺觉伏完所言在理,便道:“国丈可修书回复帝后,求来密诏,再暗中派人前往东吴与蜀川,让他们约好起兵,共讨曹贼,解救陛下。”
伏完当即取来纸笔,修书一封,交予穆顺。穆顺再度将书信藏于发髻之内,辞别伏完,折返宫中。
然穆顺等人举动,早有人报与曹操,曹操便先在宫门等候。穆顺折返时,迎面撞上曹操。曹操问穆顺:“你从何处而来?”
穆顺心头一慌,却强作镇定,答曹操道:“皇后凤体欠安,差遣我去寻医问药。”
曹操又问:“既如此,你找来的医人在何处?”
穆顺答曰:“在后头呢,尚未跟来。”
曹操冷哼一声,喝令左右将穆顺周身仔细搜检。众人搜罢,并未发现夹带物件,曹操这才将穆顺放行。
因有之前衣带诏之事为前车之鉴,曹操不得不小心提防。
忽一阵风,将穆顺帽子吹落。曹操喊住穆顺,拿过其帽子,反复查看,见并无东西藏于其中,才将帽子还予穆顺,为其戴上。
穆顺因紧张,竟将帽子倒戴。曹操见状顿生疑,喝令左右搜查穆顺头发,果搜出伏完书信。曹操阅毕,知伏完欲联合孙权、刘备为外援,不禁大怒,将穆顺押至密室审讯。穆顺坚不招供。
曹操连夜点起三千甲兵,将伏完府邸团团围住,府中老幼一个不漏,全被拿下。又于府中搜出伏皇后亲笔书信,接着把伏氏三族统统投入狱中。天亮之时,曹操命御林将军持节率部入宫,收缴了皇后玺绶。
当日,献帝正在外殿,只见郗虑领着三百甲兵气势汹汹闯入宫内。献帝见状,向郗虑发问:“此是何意?”
郗虑回禀献帝:“奉魏公之令,特来收缴皇后印玺。”
献帝知晓事己败露,顿时心胆俱裂。郗虑来到后宫之时,伏皇后才刚刚起身。
郗虑当即命掌管玺绶之人,去取玉玺来。伏皇后晓得事情己然败露,赶忙躲到殿后椒房内的夹壁之中。
少顷,尚书令华歆率五百甲兵至后殿,向众宫人喝问:“伏皇后在何处?”
众宫人皆推诿不知,华歆遂令甲兵推开珠户,一番找寻却不见踪影。华歆料定伏皇后必藏于夹壁之中,当即命甲士破壁搜寻。
伏皇后惊声呼喊:“求将军饶我一命!”华歆呵斥道:“要饶命,你自去与魏公说!”
华歆径首上前,亲自动手,一把揪住伏皇后的头髻,将她硬生生拖了出来。
但见伏皇后披头散发、赤着双脚,被两名甲士连推带搡地弄了出来。
华歆押着伏皇后至外殿,献帝见此情景,急忙跑下殿来,抱住伏皇后恸哭。
华歆毫无顾忌,神色冷淡道:“陛下,魏公有令,还望莫要阻拦。”
甲士得华歆令,强行将伏皇后拖走。献帝见状,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献帝瞧见一旁站立的郗虑,悲愤而言:“郗公,天下岂会有此等事?”
献帝悲恸难抑,哭倒于地。郗虑赶忙吩咐左右侍从,将献帝搀扶入宫。
华歆押着伏皇后来至曹操跟前,曹操对着伏皇后怒声骂道:“吾以赤诚之心待你等,汝等却反倒妄图害我!我若不杀你,你必害我!”
随后曹操喝令左右,将伏皇后乱棒打死。事毕,曹操旋即入宫,将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皆鸩杀之。
当夜,曹操便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尽皆斩首于街市。朝野上下,听闻此事,无不为之惊骇。
自伏皇后亡故,献帝连日茶饭不思。曹操前往探视,说道:“陛下无需忧虑,臣绝无他心。臣之女可为陛下贵人,其大贤大孝,堪居正宫之位。”
献帝闻曹操所言,哪敢不从,遂册立曹操之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此事一出,群臣皆惧,无人敢置一词。
此消息传至汉中,荀彧悲痛万分,涕泪横流,怒骂道:“曹操如此行径,枉为汉臣,与那董卓又有何异!”
荀彧终究,还是所托非人呐。
童乐听闻荀彧忽染疾病,赶忙前往探视。入得屋内,但见荀彧卧于床榻,目光呆滞,毫无神采。
童乐并未言语,只静静在荀彧床榻边坐下。
良久,荀彧嗓音沙哑开口:“童将军,吾本以为曹操能匡扶汉室,即便不成,至少也可保汉室名号。却万没想到,他竟是大奸之徒。曹操己杀两位皇后,其心己然变了呀。”
童乐唤人端来杯水,而后轻轻扶起荀彧,喂他饮了两口,旋即说道:“先生,我家主公身为汉室宗亲,如今己夺得益州作为根基。待到时日,兵强马壮之际,定会杀出蜀川,诛灭曹贼!”
荀彧未发一言,只是呆呆地发愣,眼神放空。
曹操威势日益强盛,遂召集大臣,共商收服东吴、剿灭西蜀之事。贾诩进言:“此事还需召回夏侯惇、曹仁二人,一同计议。”
于是曹操即刻差遣使者,星夜兼程去召夏侯惇与曹仁。夏侯惇尚未归来,曹仁却先至,连夜便入府拜见曹操。
彼时曹操醉酒卧榻,许褚持剑立于堂门之中。曹仁欲进内堂,却被许褚阻拦。
曹仁见许褚此举,顿时火冒三丈,怒喝道:“吾乃曹氏宗族,你竟敢阻拦我?”
许褚道:“将军虽是宗族,却为外藩镇守之官。许某虽与主公亲疏有别,然现司内事。主公醉卧堂上,实不敢放将军入内。”
曹仁闻此,不敢再行造次。曹操在屋内听得真切,心中暗自思忖:“许褚果真是忠良之臣呐!”
几日后,夏侯惇亦归。曹操随即传召二人,一同谋划征伐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