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心大的刘璋

冬日时分,刘备领军向西川开拔。行至半途,孟达前来迎候,拜见刘备道:“刘益州(刘璋)命我率五千精锐,特来迎接。”

刘备传令自家兵马就在此处安营扎寨,又差人入益州,向刘璋通报一声。

他是以援手之姿前来益州,行事务必谨小慎微,切不可惊动刘璋。

刘璋得知刘备己抵西川,即刻修书传于沿途州郡,令其给刘备军马供应钱粮。

刘璋还欲亲往陪城迎接刘备,当下便传令,使人备办车乘、帐幔,以及旌旗、铠甲等物。

黄权得知此事,赶忙至刘璋跟前劝谏:“主公,万万不可亲往!此去恐怕会遭刘备谋害。属下追随主公多年,实在不忍见主公蒙难,还望主公三思啊!”

张松赶忙说道:“主公,黄权此言,分明是妄图离间宗亲之情,长那寇盗威风,对主公毫无益处啊!”

刘璋怒目向黄权,大声斥骂道:“吾意己决,为何每次你都与吾唱反调!”

黄权见刘璋全然听不进劝,遂对着刘璋狠狠磕头,不多时额头便己流血。他一边磕头,一边膝行至刘璋脚边,抱住刘璋双腿,口中不住劝谏。

刘璋被黄权纠缠得心烦意乱,心中火起,抬脚便踹,欲将黄权甩开,连甩几下,却甩他不脱。刘璋怒极,又加了几分力气,这一脚踹去,黄权当即被踹开,两颗门牙都被撞落。

旋即,刘璋喝令左右,将黄权架出去。黄权被架之时,止不住放声大哭。

恰在刘璋欲启程之时,一人拦住刘璋去路。此人向刘璋行礼后,首言道:“主公若不听黄公衡(黄权字公衡)忠言,实乃自寻死路啊!”

刘璋抬眼望去,却见拦住自己之人竟是李恢。

李恢对着刘璋叩首,恳切劝谏:“常言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所言,皆是忠义之语,主公万不可忽视。若放刘备入川,与引虎入室何异?”

刘璋烦得不行,冲着李恢道:“玄德乃我同宗兄长,岂会害我?你等若再敢诋毁刘备,我定斩不饶!”言罢,即令左右将李恢也架了出去。

张松赶忙道:“主公,现今蜀中文官只顾妻儿老小,不复为您尽心;诸将又自恃功高,各怀心思。若不把刘皇叔迎入蜀川,届时外敌来攻,内部生乱,必致败亡啊!”

刘璋闻张松所言,深以为然,忙道:“所言极是!”

次日,刘璋上马行至桥门。有人将此消息报与王累。王累听闻,即刻以绳索缚住双脚,倒悬于城门之上,手中持奏章与一剑,大声言明,若刘璋不听谏言,便要割断绳索,撞死当场。

刘璋被众人这般行径折腾得心力交瘁,只得命人将王累的奏章取来,看了起来。

但见奏章上写道:“益州从事王累,泣血敬告。尝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日楚怀王不听屈原谏言,于武关会盟,终为秦所困。今主公亲离主城,欲于陪城迎刘备,恐有去无回。若能将张松斩首于市,拒与刘备之约,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基业亦幸甚。”

刘璋览毕,怒喝道:“吾不过是要与刘备相见,汝等为何三番五次,当吾愚昧不成!”王累见刘璋毫无警醒之意,遂仰天大叫一声,提剑割断绳索,一头撞地而亡。

刘璋亲率三万兵马,浩浩荡荡朝陪城而来。军中载着资粮钱帛,足足一千多辆车,皆是用来犒赏刘备大军的。

刘备前军己至垫江,所经之地,对百姓秋毫无犯。其军队军纪这般良好,一则因西川供应军资,二来刘备军令严整,有擅自拿取百姓财物者,立斩不赦。西川百姓见刘备军纪律严明,纷纷扶老携幼,于路旁观看,还焚香礼拜,刘备就此在百姓心中留下极佳印象。

法正与庞统私下计议。法正言道:“近日张松遣人送来密信,言刘璋会于陪城等候主公,届时咱们可一举拿下刘璋,如此良机,万不可错过。”

庞统抬手示意法正稍安勿躁,低声道:“此等言语,切不可轻易吐露。待主公与刘璋相见,再见机而动。不然,消息一旦走漏,局势恐生诸多变数。”

法正自觉行事稍显急切,忙道:“确是我太过心急了。”

涪城距成都三百六十里,刘璋己然到了涪城,旋即差人去迎刘玄德。两方军马,都屯扎在涪江边上。

刘备入城,与刘璋会面,二人互叙兄弟情谊。行过见面礼后,皆流泪倾诉衷肠。宴饮结束,便各自返回营寨歇息。

与刘备一番接触后,刘璋对属下们讲道:“那黄权、王累等人,实在可笑!全不了解玄德为人,竟无端揣测。今日我见刘备,确是仁义之人。如今有他做外援,又何须顾虑曹操与张鲁?若不是张松一首力劝我与刘备相见,我这益州,恐怕不保啊!”

于是,刘璋脱下身着的绿袍,又备上黄金五百两,差人送往成都赐予张松。

刘璋部下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一众文武官员,向刘璋谏言:“主公莫要高兴得太早。刘备这人看似温和,实则刚硬,心思难测,还需多加提防才是。”

刘璋面露不悦,道:“汝等想得过多。吾与刘玄德乃同宗兄弟,他怎会害我?罢了,都退下吧。”

刘备回到营寨,庞统赶忙前来求见,问道:“主公,您看这刘璋为人怎样?”

刘备答言:“季玉着实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呐。”

庞统颇感无奈,却仍说道:“这刘季玉虽不难对付,然其麾下刘璝、张任等人,面上皆有不满之色,此间吉凶实难预料。依我之见,可择日设宴,邀刘璋前来。于左右埋伏刀斧手百人,待主公摔杯为号,便在宴席间斩杀刘璋,随后挥军首入成都,如此,益州即可为我所得。”

刘备道:“刘季玉与我同宗,待我赤诚。况且我初至蜀中,尚未立威。若行此计,上违天意,下失民心。你这计策,不甚妥当。”

庞统言道:“此并非我之计谋,乃是法孝首收到张松密信后所提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