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闻知江夏局势危急,周瑜被困,心急如焚。
当即召张昭、顾雍等一干重臣,至议事厅商议救援之策。
众人到齐,分坐两旁,孙权神色凝重,率先开口道:“如今周瑜被困江夏,关羽、童乐两路围攻,情势紧迫,诸位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张昭轻抚胡须,沉思片刻,进言道:“主公,江夏乃战略要地,不容有失。然我军如今多处受敌,兵力分散。依臣之见,可先调遣附近郡县之兵,火速增援江夏。同时,遣使再往曹魏,陈明利害,许以重利,求其再度出兵牵制蜀汉,减轻我军压力。”
顾雍微微点头,补充道:“张公所言极是。但遣使曹魏之事,需谨慎为之。曹魏向来首鼠两端,恐其借机索要诸多好处。此外,可命陆逊在庐江整军,若时机成熟,从侧翼出击,骚扰关羽后路,使其不敢全力攻城。”
孙权眉头紧锁,思忖二人所言,尚未回应。
此时,又有一臣起身道:“主公,亦可调派水师,封锁江面。关羽、童乐之军若需补给,必经水路,如此或可断其粮草,令其不战自乱。”
孙权听众人各抒己见,心中权衡利弊。
良久,缓缓说道:“诸位所献之策,皆有可取之处。即刻传令,调附近郡县兵马,日夜兼程援救江夏;遣使曹魏,务必言辞恳切,许以合理之利,促其出兵;令陆逊整军待命,寻机而动;另调水师封锁江面,切不可疏忽。愿诸公齐心协力,共解江夏之围,救周瑜于水火。”
众人皆起身,齐声应道:“谨遵主公之命!”
且说孙权下令救援江夏后,潘璋领命,即刻点齐援兵,一路疾驰,奔赴庐江。潘璋心急如焚,恨不能肋生双翅,速解江夏之围。
未几,潘璋率军抵达庐江。庐江城中,陆逊虽断臂之伤未愈,仍强撑着处理军务。闻知潘璋率援兵前来,陆逊赶忙出府相迎。
潘璋见陆逊面色苍白,右臂包扎,心中不禁一阵酸楚,疾步上前,拱手道:“伯言,许久不见,不想你竟身负重伤,潘璋实在痛心。”
陆逊微微一笑,回礼道:“无妨,些许小伤,不足挂齿。此次你率援兵前来,实乃解我东吴燃眉之急,江夏有望矣。”
潘璋忧心道:“伯言,江夏如今形势危急,关羽、童乐围攻甚急,不知你有何见解,此番我等该如何救援?”
陆逊思索片刻,道:“关羽、童乐两路夹攻,周瑜将军压力颇大。你此次援兵虽至,然不可贸然前往。可先在庐江稍作休整,待我观察敌军部署,寻其破绽。关羽军于北门,童乐军在他处,我军可设法切断其联络,再分而击之。”
潘璋点头称是,道:“一切但凭伯言吩咐,潘璋定当全力配合。”
二人又商议良久,对救援细节一一斟酌。
之后,潘璋在庐江安排将士休整,筹备粮草军械,准备与陆逊一同谋划,寻机奔赴江夏,解救周瑜,力挽东吴之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