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后勤得保障,黄门心中怒

汉中大营的临时工坊外,今日的气氛格外不同。

姜维带着几名亲卫,早早便立于场边,目光投向场中那几架崭新的“木牛流马”。

这些木牛流马较之最初的原型更为精炼,结构也更显稳固。

木料经过细致的烘烤与打磨,关键的连接处都用上了姜维特批的少量铁料加固。

李狗蛋站在一旁,他脸上带着几分难掩的倦色,眼中却闪烁着期待。

几名工匠师傅围在木牛流马旁,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李记室,大将军,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一名年长的工匠高声说道。

李狗蛋点了点头道。

“大将军,请检阅我等成果。”

姜维微微颔首。

“开始吧。”

几名士兵上前,依照李狗蛋先前的指点,将沉甸甸的粮袋一一装上木牛流马。

每头木牛,都稳稳当当承载了近五百斤的粮草。

“预备,推!”

随着李狗蛋一声令下,士兵们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木牛的推杆腰部猛地发力。

那承载着五百斤重物的木牛,竟真的缓缓向前移动起来!

士兵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转为喜悦。

他发现推动这木牛,虽然仍需力气,但较之用肩扛手提简首有天壤之别。

“走!走起来了!”

“看,转弯也稳当!”

工匠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姜维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几头缓缓行进的木牛上。

他看到士兵们推动木牛,走上特意设置的缓坡,甚至绕过了几处障碍。

木牛的轮子在齿轮与杠杆的巧妙配合下,竟能颇为顺畅地克服这些地形。

“妙哉!妙哉!”

姜维忍不住击掌赞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物,当真神奇!五百斤之重物,竟然只需一人便可推动,且能适应山路,如履平地!”

他快步上前,亲自握住一头木牛的推杆,稍一用力。

木牛应手而动。

那股通过机括传递过来的力量,让他清晰感受到其中的精妙。

“李记室,你又为我大汉立下一大功!”

姜维转头看向李狗蛋,眼中满是赞赏与惊叹。

李狗蛋微微躬身。

“此乃众位工匠师傅之功,狗蛋不过是打打下手,略作整合罢了。”

他语气平静的说道。

“若有此物相助,北伐何愁粮草不济!”

一名老工匠抚摸着木牛光滑的木身,感慨万千。

周围的士兵们看着这些“木牛流马”,也都是啧啧称奇议论纷纷。

“有了这东西运粮,可比咱们用肩膀扛省力太多了!”

“是啊,以后运粮可就轻松多了!”

成功的喜悦,迅速在营中传开。

数日后,汉中通往前线的一条崎岖山道上。

一支特殊的运输队伍正在缓缓行进。

队伍的前方,是一头头造型奇特的“木牛流马”。

每头木牛旁都跟着一名士兵,双手扶着推杆控制着方向与速度。

“嘿,老张,你这‘木头疙瘩’走得还挺稳当啊!”

一名士兵对着身旁推着木牛的同伴打趣道。

老张咧嘴一笑。

“那是!李记室造的这宝贝,可不是盖的!以前运这点粮食,不知得累趴下几个兄弟。”

“谁说不是呢!刚开始还以为这玩意儿不中用,没想到这么省劲儿!”

另一名士兵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佩服。

他们是第一批使用改良后木牛流马的运输部队。

最初接到命令时众人心中都犯嘀咕,让他们去摆弄这些稀奇古怪的“机关兽”,还不如老老实实自己扛来得踏实。

可当他们真正上手操作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这些木牛流马仿佛真的有灵性一般,只需不大的力气,便能载着数百斤的粮草在山路上行走。

一名士兵一天下来,运送的粮草量几乎是过去的数倍。

“你们说,这李记室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么个小娃娃,竟能想出这等神物!”

“莫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来助我大汉的?”

“我看像!不然哪有这般智慧!”

士兵们一边推着木牛,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狗蛋的名字,以及他所创造的“木牛流马”,迅速在这些负责后勤的士兵中传扬开来,几乎带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他们对这个年仅十岁的“小军师”,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汉中大营内。

姜维看着面前桌案上摊开的一份文书,眉头渐渐舒展。

文书并非军情战报,而是一套详细的《木牛流马运输管理章程》。

“大将军,木牛流马虽己制成,然欲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尚需章法调度。”

李狗蛋指着文书上的条目说道。

“其一,路线规划。当择选相对平缓、坚实之路,避开过于险峻泥泞之处,并分段设点,以便交接轮换。”

“其二,维护保养。每批木牛使用后,需有专人检查、上油、更换易损部件,确保其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工坊亦需储备足够备件。”

“其三,人员培训。操作木牛,需熟练掌握其特性,统一号令,协同行进。当设教习,分批培训运粮兵士。”

“其西,信息反馈。运输途中遇何问题,或有何改进建议,皆需及时上报,以便不断完善此物,并调整运输策略。”

一条条,一款款,清晰详尽,考虑周全。

从木牛的调度、维护,到人员的培训、管理,再到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体系。

姜维听着李狗蛋的讲解,心中愈发惊讶。

这孩子不仅能造出奇巧之物,竟还有如此条理清晰的统筹管理之能。

这哪里像一个十岁的孩童?分明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干吏!

“狗蛋,你这章程,思虑之周详,远超本将预料。”

姜维放下文书看着李狗蛋道。

“若非亲眼所见,本将实难相信,此乃出自你手。”

李狗蛋依旧是那副恭谨的模样。

“大将军谬赞。兵法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亦需善用之法,方能尽其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章程尚属初稿,下官以为,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检验、修正,使其更合我军所需。”

姜维缓缓点头。

“好!就依你所言,即刻颁行此章程,命各部遵照执行!”

他心中清楚,这套管理办法的价值,丝毫不亚于木牛流马本身。

有了此物,再辅以此法,汉中大军的后勤运输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成都,黄皓府邸。

黄皓斜倚在软榻上,一名小宦官正小心翼翼地为他捶着腿。

“说吧,汉中那边又有什么新动静?”

黄皓闭着眼,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

最近从汉中传来的消息总让他心烦。

一名心腹宦官躬身趋前,声音压得极低。

“回禀黄门令大人,汉中那边姜维的粮草供应,似乎有所好转。”

“哦?”

黄皓眼皮微微抬起一条缝,透出一丝冷光。

“好转?如何好转?莫非那姜维从哪儿又变出粮食来了?”

心腹宦官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倒不是姜维,据细作传回的消息,是那记室令使李狗蛋,又弄出了新名堂。”

“李狗蛋?!”

黄皓闻言猛地坐首了身子。

“又是那个小畜生!他又耍什么花招了?!”

“细作说他造出了一种……一种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能够运载大量粮草,在山路上行走如飞。汉中前线的粮草,如今多靠此物运输,效率……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心腹宦官的声音越说越小,头也越埋越低。

“什么?!”

黄皓失声叫道,脸上的肥肉因震惊而颤抖。

“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运粮如飞?!”

他一把推开捶腿的小宦官,霍然起身。

“这……这怎么可能?!区区一个黄口小儿,哪来这等奇能?!”

他之前只当李狗蛋是走了狗屎运,侥幸献了几个计策。

可如今,这“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听起来简首匪夷所思。

“此事当真?!”

黄皓厉声问道,眼中充满了怀疑与不安。

“千真万确。细作亲眼所见,那些木头牛,确实能载数百斤之物,一人便可推动。”

黄皓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原以为掐断几路粮道,再暗中使些绊子,便能让姜维在汉中坐困愁城。

没想到这个李狗蛋,竟然一次又一次地破坏他的布置。

从最初的奇袭粮仓,到如今这匪夷所思的“木牛流马”。

“此子绝非寻常!”

“看来,本官还是小觑了他!”

黄皓咬牙切齿,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

简单的后勤阻挠,怕是难以奏效了。

这个李狗蛋必须除之后快,而且不能再用之前那些不痛不痒的手段。

“此子……究竟是何来历?背后可有什么人指点?”

黄皓眯起眼睛,心中疑窦丛生。

他开始怀疑,李狗蛋那超乎年龄的智慧与能力,并非偶然。

“传令下去,给我盯紧了那个李狗蛋!他的一举一动,巨细无遗,都要报上来!”

“本官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另外,想办法在本官的‘朋友’面前,多提提这‘木牛流马’的神奇之处,也多提提这位‘小神仙’的‘丰功伟绩’!”

他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来暗的。

他要让这个碍眼的小鬼,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