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营的临时工坊外,今日的气氛格外不同。
姜维带着几名亲卫,早早便立于场边,目光投向场中那几架崭新的“木牛流马”。
这些木牛流马较之最初的原型更为精炼,结构也更显稳固。
木料经过细致的烘烤与打磨,关键的连接处都用上了姜维特批的少量铁料加固。
李狗蛋站在一旁,他脸上带着几分难掩的倦色,眼中却闪烁着期待。
几名工匠师傅围在木牛流马旁,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李记室,大将军,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一名年长的工匠高声说道。
李狗蛋点了点头道。
“大将军,请检阅我等成果。”
姜维微微颔首。
“开始吧。”
几名士兵上前,依照李狗蛋先前的指点,将沉甸甸的粮袋一一装上木牛流马。
每头木牛,都稳稳当当承载了近五百斤的粮草。
“预备,推!”
随着李狗蛋一声令下,士兵们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木牛的推杆腰部猛地发力。
那承载着五百斤重物的木牛,竟真的缓缓向前移动起来!
士兵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转为喜悦。
他发现推动这木牛,虽然仍需力气,但较之用肩扛手提简首有天壤之别。
“走!走起来了!”
“看,转弯也稳当!”
工匠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姜维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几头缓缓行进的木牛上。
他看到士兵们推动木牛,走上特意设置的缓坡,甚至绕过了几处障碍。
木牛的轮子在齿轮与杠杆的巧妙配合下,竟能颇为顺畅地克服这些地形。
“妙哉!妙哉!”
姜维忍不住击掌赞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物,当真神奇!五百斤之重物,竟然只需一人便可推动,且能适应山路,如履平地!”
他快步上前,亲自握住一头木牛的推杆,稍一用力。
木牛应手而动。
那股通过机括传递过来的力量,让他清晰感受到其中的精妙。
“李记室,你又为我大汉立下一大功!”
姜维转头看向李狗蛋,眼中满是赞赏与惊叹。
李狗蛋微微躬身。
“此乃众位工匠师傅之功,狗蛋不过是打打下手,略作整合罢了。”
他语气平静的说道。
“若有此物相助,北伐何愁粮草不济!”
一名老工匠抚摸着木牛光滑的木身,感慨万千。
周围的士兵们看着这些“木牛流马”,也都是啧啧称奇议论纷纷。
“有了这东西运粮,可比咱们用肩膀扛省力太多了!”
“是啊,以后运粮可就轻松多了!”
成功的喜悦,迅速在营中传开。
数日后,汉中通往前线的一条崎岖山道上。
一支特殊的运输队伍正在缓缓行进。
队伍的前方,是一头头造型奇特的“木牛流马”。
每头木牛旁都跟着一名士兵,双手扶着推杆控制着方向与速度。
“嘿,老张,你这‘木头疙瘩’走得还挺稳当啊!”
一名士兵对着身旁推着木牛的同伴打趣道。
老张咧嘴一笑。
“那是!李记室造的这宝贝,可不是盖的!以前运这点粮食,不知得累趴下几个兄弟。”
“谁说不是呢!刚开始还以为这玩意儿不中用,没想到这么省劲儿!”
另一名士兵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佩服。
他们是第一批使用改良后木牛流马的运输部队。
最初接到命令时众人心中都犯嘀咕,让他们去摆弄这些稀奇古怪的“机关兽”,还不如老老实实自己扛来得踏实。
可当他们真正上手操作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这些木牛流马仿佛真的有灵性一般,只需不大的力气,便能载着数百斤的粮草在山路上行走。
一名士兵一天下来,运送的粮草量几乎是过去的数倍。
“你们说,这李记室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么个小娃娃,竟能想出这等神物!”
“莫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来助我大汉的?”
“我看像!不然哪有这般智慧!”
士兵们一边推着木牛,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狗蛋的名字,以及他所创造的“木牛流马”,迅速在这些负责后勤的士兵中传扬开来,几乎带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他们对这个年仅十岁的“小军师”,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汉中大营内。
姜维看着面前桌案上摊开的一份文书,眉头渐渐舒展。
文书并非军情战报,而是一套详细的《木牛流马运输管理章程》。
“大将军,木牛流马虽己制成,然欲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尚需章法调度。”
李狗蛋指着文书上的条目说道。
“其一,路线规划。当择选相对平缓、坚实之路,避开过于险峻泥泞之处,并分段设点,以便交接轮换。”
“其二,维护保养。每批木牛使用后,需有专人检查、上油、更换易损部件,确保其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工坊亦需储备足够备件。”
“其三,人员培训。操作木牛,需熟练掌握其特性,统一号令,协同行进。当设教习,分批培训运粮兵士。”
“其西,信息反馈。运输途中遇何问题,或有何改进建议,皆需及时上报,以便不断完善此物,并调整运输策略。”
一条条,一款款,清晰详尽,考虑周全。
从木牛的调度、维护,到人员的培训、管理,再到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体系。
姜维听着李狗蛋的讲解,心中愈发惊讶。
这孩子不仅能造出奇巧之物,竟还有如此条理清晰的统筹管理之能。
这哪里像一个十岁的孩童?分明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干吏!
“狗蛋,你这章程,思虑之周详,远超本将预料。”
姜维放下文书看着李狗蛋道。
“若非亲眼所见,本将实难相信,此乃出自你手。”
李狗蛋依旧是那副恭谨的模样。
“大将军谬赞。兵法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亦需善用之法,方能尽其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章程尚属初稿,下官以为,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检验、修正,使其更合我军所需。”
姜维缓缓点头。
“好!就依你所言,即刻颁行此章程,命各部遵照执行!”
他心中清楚,这套管理办法的价值,丝毫不亚于木牛流马本身。
有了此物,再辅以此法,汉中大军的后勤运输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成都,黄皓府邸。
黄皓斜倚在软榻上,一名小宦官正小心翼翼地为他捶着腿。
“说吧,汉中那边又有什么新动静?”
黄皓闭着眼,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
最近从汉中传来的消息总让他心烦。
一名心腹宦官躬身趋前,声音压得极低。
“回禀黄门令大人,汉中那边姜维的粮草供应,似乎有所好转。”
“哦?”
黄皓眼皮微微抬起一条缝,透出一丝冷光。
“好转?如何好转?莫非那姜维从哪儿又变出粮食来了?”
心腹宦官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倒不是姜维,据细作传回的消息,是那记室令使李狗蛋,又弄出了新名堂。”
“李狗蛋?!”
黄皓闻言猛地坐首了身子。
“又是那个小畜生!他又耍什么花招了?!”
“细作说他造出了一种……一种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能够运载大量粮草,在山路上行走如飞。汉中前线的粮草,如今多靠此物运输,效率……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心腹宦官的声音越说越小,头也越埋越低。
“什么?!”
黄皓失声叫道,脸上的肥肉因震惊而颤抖。
“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运粮如飞?!”
他一把推开捶腿的小宦官,霍然起身。
“这……这怎么可能?!区区一个黄口小儿,哪来这等奇能?!”
他之前只当李狗蛋是走了狗屎运,侥幸献了几个计策。
可如今,这“会自己走路的木头牛”,听起来简首匪夷所思。
“此事当真?!”
黄皓厉声问道,眼中充满了怀疑与不安。
“千真万确。细作亲眼所见,那些木头牛,确实能载数百斤之物,一人便可推动。”
黄皓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原以为掐断几路粮道,再暗中使些绊子,便能让姜维在汉中坐困愁城。
没想到这个李狗蛋,竟然一次又一次地破坏他的布置。
从最初的奇袭粮仓,到如今这匪夷所思的“木牛流马”。
“此子绝非寻常!”
“看来,本官还是小觑了他!”
黄皓咬牙切齿,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
简单的后勤阻挠,怕是难以奏效了。
这个李狗蛋必须除之后快,而且不能再用之前那些不痛不痒的手段。
“此子……究竟是何来历?背后可有什么人指点?”
黄皓眯起眼睛,心中疑窦丛生。
他开始怀疑,李狗蛋那超乎年龄的智慧与能力,并非偶然。
“传令下去,给我盯紧了那个李狗蛋!他的一举一动,巨细无遗,都要报上来!”
“本官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另外,想办法在本官的‘朋友’面前,多提提这‘木牛流马’的神奇之处,也多提提这位‘小神仙’的‘丰功伟绩’!”
他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来暗的。
他要让这个碍眼的小鬼,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