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捷班师归,百姓齐拥戴

汉中的秋风,似乎也因着洮西的大捷而带上了几分暖意。

姜维率领着得胜之师,踏上了返回汉中大营的归途。

大军旌旗招展,绵延数里。

与出征时的沉寂压抑不同,归来的道路两旁竟是人头攒动。

老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侧,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盼的光芒。

“回来了!姜维将军回来了!”

“听说将军打了大胜仗!把魏狗杀得片甲不留!”

“是真的!俺家二娃子就在军中,托人捎信回来了!斩了三万魏军!俘虏了两万!还抓了一个魏国的大官!”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多少年了,蜀中百姓己经太久没有听到过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

当看到队伍中那个身形尚显单薄,骑在马上却神态自若的少年时,欢呼声变得更加热烈。

“快看!那就是传闻中的小神算!”

“就是他!听说就是他算准了魏军的动作!”

“神童啊!真是老天爷开眼,赐给我大汉一个活神仙!”

百姓们挥舞着手臂,将手中的瓜果、粗粮饼子,甚至自家养的鸡鸭鱼肉都奋力地想塞给路过的士兵,表达着最朴素的感激。

李狗蛋端坐在马上,望着一张张激动而淳朴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

民心可用,民心思安,这正是他穷尽一生想要守护的东西。

他微微颔首,向着道路两旁的百姓致意,那份沉稳与从容让百姓们愈发觉得“神算子”名不虚传。

大军终于抵达汉中主营。

营门大开,留守的将士早己列队等候,鼓声震天号角齐鸣。

“恭迎卫将军凯旋!”

“恭贺大军洮西大捷!”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在营地上空回荡。

当晚,汉中大营灯火通明。

中军大帐内外摆开了盛大的庆功宴席,烤肉的香气混合着浓烈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

姜维高坐主位,红光满面。

他举起酒尊,声音洪亮的说道。

“将士们!陛下己有旨意传来!择日将论功行赏,犒赏三军!”

“此战,我军在洮西获得大捷,乃是诸位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换来的!陛下有功必赏!人人有份!”

“吼!”

将士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纷纷举起手中的酒碗大口畅饮,大块吃肉。

压抑己久的兴奋与喜悦,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不少亲历了洮西之战的将士端着酒碗,三三两两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的目标,正是坐在姜维下首不远处的李狗蛋。

“小先生!”

一名胳膊上还缠着布条的士兵,带着几个弟兄挤到李狗蛋面前,脸上带着无比的敬畏和感激。

他“噗通”一声跪地,双手高举酒碗说道:“小先生,俺叫张石头!俺这条命是您给的!若不是您神机妙算让将军提前布防,俺们弟兄怕是早就成了洮水里的冤魂!俺嘴笨不会说话!这碗酒俺敬您!”

他身后几名士兵也跟着跪下,眼神灼热地望着李狗蛋。

“小先生,俺也敬您!”

“神算子!俺们都服您!”

周围的喧嚣似乎都安静了许多,不少将士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李狗蛋站起身,稚嫩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他没有去接那碗酒,而是伸出双手将张石头扶了起来。

“张叔叔快快请起!诸位叔伯快快请起!”

他声音清朗的说道。

“狗蛋年幼,当不得如此大礼。洮西之胜,功劳在卫将军指挥若定,在诸位将士奋勇杀敌,同心戮力。狗蛋不过是恰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当不得诸位如此大礼。”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姜维的功劳,也肯定了将士们的付出,更将自己的功劳轻轻带过,显得谦逊而得体。

张石头等人站起身,看着眼前这个明明只是个孩子模样,说话行事却如此老成周到的“神算子”,心中的敬佩更深了。

“小先生太谦虚了!”

“是啊!若无小先生神机妙算,我军哪有这般大胜!”

姜维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拍了拍李狗蛋的肩膀,然后面向所有将士,朗声说道:

“狗蛋不必过谦!此战你的功劳,天地可鉴!将士们有目共睹!”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

“陛下在捷报上亲笔朱批,称赞狗蛋智计过人,实乃天赐奇才!在我姜维看来,狗蛋,你便是我大汉复兴的希望!”

“大汉的希望!”

“大汉的希望!”

将士们被姜维的话语点燃,再次爆发出震天的呼喊。

无数道目光汇聚在李狗蛋身上,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经过此战和姜维的公开表彰,李狗蛋在军中的地位己然彻底稳固。

再无人敢因他年幼而小觑,也无人再质疑他的“神算”之能

。他成了军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近乎传奇的符号。

宴席的角落里,一个负责管理粮草的文书眼神闪烁地看着被将士们簇拥的李狗蛋。

他悄悄地将杯中的残酒饮尽,趁着无人注意离开了喧闹的宴席,朝着营帐深处走去。

不久之后,一只信鸽趁着夜色,从汉中大营不起眼的角落飞起,朝着东南方成都的方向疾飞而去。

夜己渐深,军中喧嚣散去。

姜维的中军大帐内,只剩下他和李狗蛋两人。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两人脸上凝重的神色。

“狗蛋,你今日应对得很好。”姜维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不骄不躁,有大将之风。”

李狗蛋微微摇头说道:“将军谬赞。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今日将士们越是拥戴,他日若有差池,反噬便越是猛烈。更何况……”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姜维明白他的意思。

更何况远在成都的那位皇帝,还有那位黄门令会如何看待这份泼天的功劳,如何看待他这个“大汉的希望”?

“魏国的反扑,恐怕很快就会到来。”

姜维将话题转回军事继续说道。

“司马昭此次吃了如此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我己收到消息,他调了邓艾前往雍凉主持军务。此人才干非王经可比,智勇兼备,用兵老辣,日后必是我军劲敌。”

李狗蛋点了点头,稚嫩的脸上露出一抹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思。

“眼下当务之急,一是尽快消化洮西战果,稳固陇西新得之地,收拢民心以为根基。二是必须加强汉中及入蜀各处关隘的防御,防备邓艾可能的奇袭。三则需遣精锐斥候,密切监视魏军动向。”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着,仿佛眼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战略地图。

姜维凝神听着,不住点头。

这些想法与他不谋而合,甚至某些细节考虑得比他更周全。

“你说得对。”姜维叹了口气,“只是,要稳固陇西,安抚民心,都需要时间,更需要朝廷的支持。如今……”

他的话音未落,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亲兵掀开帐帘,神色匆忙地禀报道:“启禀将军!成都急使,持陛下诏令,己至辕门外!”

姜维和李狗蛋同时抬起头,对视一眼。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