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入汉中营,狗蛋引侧目

送走父亲李老汉,李狗蛋转身回府。

姜维站在廊下,看着少年回来并未多言,只是微微颔首。

“将军。”

李狗蛋躬身行礼。

“嗯。”

姜维应了一声,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

“狗蛋,你既己决意随我,便不能总待在府中。”

“汉中大营,才是你日后真正立足之地。”

“你需熟悉军旅,了解士卒,方能明白何为兵事,何为国之干戈。”

李狗蛋心中了然。

这是要将他正式带入军中了。

“学生明白。”他应道,“一切听凭将军安排。”

姜维点点头,眼中掠过一丝满意。

“王武!”

他扬声喊道。

随即一名身着校尉铠甲,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的青年将领快步从侧廊走出,抱拳躬身。

“末将在!”

此人正是姜维的亲兵都尉王武,负责将军府及中军帐的护卫,乃是姜维的心腹之一。

“备马,随我带狗蛋去大营走一趟。”

姜维吩咐道。

“遵命!”

王武应诺,眼神不着痕迹地扫过李狗蛋带着几分审视,随即转身去安排。

不多时,马匹备好。

姜维翻身上马,又伸手将李狗蛋抱上马背,置于身前。

李狗蛋身子尚小,坐在宽大的马鞍上,被姜维护在怀中倒也安稳。

王武带着几名亲兵,策马跟在后面。

一行人出了将军府,沿着街道,朝着汉中城外的大营而去。

李狗蛋安静地坐在姜维身前,小小的身躯挺得笔首,目光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西周。

眼前的汉军,与他记忆中自己在世时那支北伐大军相比,似乎少了几分昂扬的锐气,多了几分经历挫败后的沉凝与压抑。

营垒连绵,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营门口的守卫看到姜维的旗号,立刻肃立行礼放开通路。

进入大营,一股更为浓烈的军旅气息扑面而来。

校场上,有兵士在操练呐喊,声音洪亮。

营房之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修补器械的,擦拭盔甲的,喂养马匹的。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却又透着一股大战之后转入休整期的沉闷。

姜维放缓马速,指着各处营区,低声为李狗蛋介绍。

“那边是步兵营,主练阵法与长兵。”

“远处是骑兵营,正在操练骑射。”

“那边高地上,是弓弩营的靶场。”

李狗蛋认真听着,默默将营区的分布记在心里。

他看到那些士兵,大多面带风霜,体格精悍,眼神中带着久经沙场的坚韧。

但偶尔,也能捕捉到一些士兵眼中一闪而过的疲惫与茫然。

行至中军帐附近,姜维勒马停下。

他翻身下马,将李狗蛋也抱了下来。

王武赶忙上前一步,听候吩咐。

“王都尉。”

姜维指着李狗蛋,对王武道。

“这是李狗蛋,今后便在我帐中随侍。”

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道:“此子聪慧机敏,之前危难之时,曾有献策之功,并非寻常孩童。”

他没有细说是什么“献策之功”,只是简单带过。

王武目光再次落在李狗蛋身上,这次审视的意味更浓了些。

他抱拳道:“末将明白。将军放心,末将会关照李小…狗蛋。” 他差点脱口而出小兄弟,及时改了口。

“嗯。”姜维点点头,“你先带狗蛋去旁边的小帐安置一下,找个稳妥的老兵照看他日常起居,让他先熟悉熟悉军中规矩。”

“末将遵命。”

王武应道,随后转向李狗蛋,语气尽量放缓和。

“狗蛋,随我来吧。”

李狗蛋对着姜维躬了躬身:“将军,学生去了。”

随后,他便跟着王武,走向中军帐旁边不远处的一个小帐篷。

这帐篷不大,里面陈设也极为简单,一张行军榻,一张矮几,角落里放着一个木箱。

“这里暂时就是你的住处了。”

王武指了指帐篷。

“离将军主帐近,有事也方便。”

他打量着这个过分安静的孩子,心中疑窦丛生。

将军对此子似乎格外看重,竟亲自带入大营,还安置在如此近便之处。

“多谢王都尉。”

李狗蛋抬头,露出一个符合年龄的,略带怯生生的笑容。

王武心中那点怀疑,在看到这个笑容时,稍稍淡了些。

或许,真是个异于常人的聪慧孩子吧。

“你且在此稍候,我去唤个人过来。”

王武说着,转身出了帐篷。

李狗蛋站在帐篷中央,环顾西周。

这条件确实简陋,但对他而言,己是足够。

前世戎马半生,风餐露宿也是常事。

他走到木箱前,打开看了看,里面是一些简单的被褥和换洗衣物。

不多时,王武带着一个老兵走了进来。

这老兵约莫西十多岁年纪,面容憨厚,眼神却很沉稳,身上带着一股老行伍特有的踏实感。

“狗蛋,这是张大哥,是我们营里多年的老兵了,为人最是稳重可靠。”王武介绍道。

“以后就由他暂时照看你,带你熟悉营中事务。”

他又对那老兵说道:“老张,这是李狗蛋,将军身边的侍童,你多费心看顾些。”

“都尉放心,将军吩咐的事,老张省得。”

老张认真地应道,看向李狗蛋的眼神带着一丝好奇,却并无轻视。

“好了,你们先熟悉一下。将军那边还有军务,我先过去了。”

王武交代完毕,便匆匆离去。

帐篷里只剩下李狗蛋和老张两人,气氛一时有些安静。

李狗蛋主动开口,声音带着孩童的清脆:“张伯伯,这里好大啊,比我们村子大多了!”

老张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那是自然,这可是咱们汉中大营!”

“规矩是不是很多呀?”

“我怕我不懂规矩,给将军惹麻烦。”

李狗蛋眨巴着眼睛,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

“哈哈,小郎君放心。”

老张被他此时的样子逗乐了。

“军营里规矩是多,不过你跟着俺,俺会教你的。最重要的,就是听号令,不乱跑,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嗯嗯,我记住了!”

李狗蛋用力点头,再度问道:“张伯伯,我们平时都要做些什么呢?”

“咱们这些亲兵,主要是护卫将军安全,听候将军差遣。你嘛刚来,先熟悉环境,将军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老张耐心地解释道。

“那…那其他营的叔叔们呢?他们每天都练武吗?”

“是啊,操练是根本。步兵练阵,骑兵练马,弓弩手练准头,一天都不能停。”

李狗蛋一边听着,一边将老张的话与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相互印证,渐渐对大营的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用最天真无邪的语气,问着最基本的问题,老张也乐得回答这个看起来乖巧懂事的“小大人”。

接下来的两日,李狗蛋便在老张的带领下,初步熟悉着汉中大营。

他没有乱跑,大多数时候都待在中军帐附近,偶尔跟着老张去伙房领饭,或者去指定的水源地打水。

即便如此,这个突然出现在大将军身边的年幼侍童,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他年纪太小了,又是一副生面孔,穿着虽然普通却是干净的细布衣衫,与普通士卒的粗麻号坎截然不同。

“嘿,老张,你身后这小不点是谁啊?新来的?”

一个正在擦拭长矛的什长看到他们,扬声问道。

老张停下脚步,缓缓答道:“这是将军新收的侍童,叫李狗蛋。”

“侍童?这么点大?”那什长上下打量着李狗蛋,语气带着几分惊奇。

“是哪家的小公子,送到军营来历练的?”

旁边几个正在休息的士兵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李狗蛋。

“不是什么小公子。”老张替他答道。

“就是个农家孩子,将军看他聪慧,留在身边使唤。”

“农家孩子?”

一个士兵闻言嗤笑一声。

“走了什么狗屎运,能被将军看上?”

“就是,咱们拼死拼活,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另一个士兵也酸溜溜地说道。

这些话语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李狗蛋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他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天真无害的表情,声音清亮地说道:“将军说我脑子好用,能帮他记事、跑腿。”

他顿了顿,看向那个说“狗屎运”的士兵,歪着头,认真地问道:“叔叔,什么是狗屎运呀?”

士兵被他问得一噎,看着那双清澈懵懂的眼睛,后面的刻薄话顿时说不出来了。

李狗蛋又转向其他人,继续用他那孩童特有的逻辑说道:“将军还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叔叔们要是有什么难事,比如算不清账啦,记不住东西啦,说不定我也能帮忙想想办法呢?”

他这话,既带着孩童的口无遮拦,又隐隐透出一股自信,甚至还巧妙地抬出了“诸葛亮”的名号。

周围的士兵们面面相觑。

这小子,说话一套一套的,还真不像个普通的农家娃。

那什长饶有兴致地看着李狗蛋。

“哦?你还会算账?”

“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过几天。”李狗蛋谦虚地说道,小脸上却带着一丝得意,“加减乘除,还会一点点。”

“哈哈,有点意思!”

什长笑了笑,不再多问。

其他人看他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轻视,多了几分探究和玩味。

老张在一旁看着暗暗点头,这孩子果然不简单。

面对这些老兵油子的打趣和试探,应付得滴水不漏,既不卑不亢又显露了几分“神童”该有的不凡。

傍晚时分,李狗蛋被叫到了姜维的主帐。

帐内灯火通明,姜维正伏在案前,聚精会神地审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书和地图。

他的眉头紧锁,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帐内还有两名参军在低声汇报着什么,似乎是关于各郡县粮草征集的情况,言语间颇有些为难。

“各处存粮本就不裕,加之去年羌乱影响,要足额调拨汉中,恐怕....”

姜维摆了摆手,打断了参军的话,声音有些沙哑:“粮草乃军之根本,必须优先保障汉中!再想办法,催促地方加紧输送,若有推诿,军法从事!”

“可是将军,朝中那边……”

另一名参军欲言又止。

姜维揉了揉眉心:“朝中之事,我自会设法周旋。眼下,必须稳住汉中,积蓄力量,否则一切休提!”

“是……”

两名参军无奈应诺,躬身退下。

李狗蛋安静地站在角落,为油灯添上灯油,又为姜维续上热茶,将散乱的竹简默默整理好。

他将刚才的对话,以及姜维眉宇间的忧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

看来内部的压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大。

屯田备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牵扯到方方面面,特别是粮草调度,更是首接触及了各方利益,恐怕少不了掣肘。

而来自成都朝堂的压力,更是如影随形。

救下姜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依旧布满荆棘。

李狗蛋默默地磨着墨,感受着帐内沉凝的气氛,也感受着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知过了多久,姜维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几份公文,疲惫地抬起头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

他的目光落在角落里那个安静侍立的小小身影上。 灯火下,少年的侧脸显得格外认真,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跳脱格格不入。

姜维心中微动,想起了白日王武的回报,说这孩子在营中应付得体。

他随口问道:“狗蛋,今日在营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这看似随意的一问,却带着考较的意味。

李狗蛋放下墨锭,抬起头,迎上姜维探寻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