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商队带着满载的粮食和种子归来,无疑给朔王府的村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压抑了一个冬天的饥饿和恐惧,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人们围着马车,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麦子和豆子,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满足和希望。
赵珩立刻吩咐老王,将粮食妥善保管,并重新调整了配给。虽然不能立刻放开肚皮大吃,但至少,没有人再需要为下一餐而担忧。珍贵的种子也被小心翼翼地分发下去,等待着播种。
当晚,赵珩召集了老刘、老王、王大锤以及几名在冬日劳作中表现突出的仆役,在炉火熊熊的屋子里,再次展开了重要的会议。
“各位,我们成功了。”赵珩看着众人,语气平静却充满了力量,“我们挺过了寒冬,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换来了粮食和希望。”
老刘面带疲惫,但精神奕奕:“殿下,这次的铁器,在镇上极为抢手。掌柜的首夸咱们的铁器质地精良,比市面上那些寻常货色要好上数倍!”
王大锤听到自己的手艺得到认可,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很好。”赵珩满意地点头,“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各位,这仅仅是开始。我们不能满足于此。”
他铺开一张简陋的地图,上面用木炭勾勒出村落、煤矿、铁矿和泉眼的位置。
“老刘,这次远行,你对外界的了解更多了。你认为,除了铁器,我们还能生产什么,来换取更多的物资?”赵珩问道。
老刘沉思片刻:“殿下,镇上除了铁器,布匹、盐、瓷器、酒水等都是紧俏货。但这些……咱们目前都造不出来。”
“正是如此。”赵珩指了指地图上的矿点,“我们的优势在于资源。除了煤炭和铁矿,老刘,你还记得本王让你们勘察的铜矿点吗?”
老刘一愣,随即恍然:“殿下,那处矿点在铁矿的南边,当时只发现一些绿色的石头,殿下说可能是铜矿。”
“没错。”赵珩眼中闪烁着光芒,“铜是仅次于铁的重要金属,它有独特的用途。我们下一步,要尝试开采铜矿,并研究如何冶炼铜。”
他知道,铜的熔点比铁低,冶炼相对容易,而且铜可以用来制造导电材料、合金(如青铜),用途广泛。
“王老丈,你的任务将更重了。”赵珩看向王大锤,“除了继续炼铁,我们还要尝试炼铜。同时,你和你的学徒们,要开始学习打造更精密的部件,比如齿轮、轴承,以及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
王大锤虽然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但殿下的话,他己经无条件地相信。他抱拳应下:“殿下尽管吩咐,老朽定当尽力!”
“老刘,你的商队这次虽然成功,但每次远行,耗费人力物力巨大,且风险不小。”赵珩又转向老刘,“我们需要思考更高效的运输方式。你这次在镇上,有没有看到过那种用马拉的,装载量更大的车子?”
老刘点头:“有!殿下,镇上那些大户人家,都有那种西轮大车,装载量比咱们的独轮车和背篓大多了。”
“很好。”赵珩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们也要造那样的车!王老丈,你需要用铁打造车轴和车轮的铁箍,甚至未来可以尝试打造铁轮。老王,你负责组织人手,学习木工,打造车厢和车轮的木质部分。”
老王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殿下,这村子里,会木工活的也不多,都是些粗浅的活计。”
“那就学!”赵珩斩钉截铁,“从明日起,老王,你负责挑选那些心灵手巧的仆役,组成一个木工坊,本王会亲自指导他们。我们不仅要造车,未来还要造更好的房屋,更多的工具,甚至……纺织机!”
纺织机这个词,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和困惑,但赵珩的眼神充满了憧憬,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此外,人口也是我们发展的关键。”赵珩语气严肃,“我们现在的人口太少,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生产和建设。老刘,下次再去城镇,除了物资,你还要留意那些愿意来朔王府谋生的流民或者穷苦百姓。只要他们愿意踏实干活,我们朔王府都欢迎他们。”
老刘闻言,心中一凛。殿下这是要扩充人口,壮大朔王府的实力啊!
“殿下,如果人口多了,粮食消耗也会大增。”老王有些担忧地说道。
“所以,春耕至关重要!”赵珩的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仅要开垦更多的荒地,还要提高耕作效率。老王,你负责管理农事,本王会教你们一些新的耕作方法,比如轮作、施肥等,尽力提高亩产。”
他知道,这些在现代农业中司空见惯的技术,在这个时代却是颠覆性的。
会议持续了很久,赵珩将自己脑海中庞大的工业蓝图,一点点地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从矿产开采、金属冶炼,到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再到人口扩张、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虽然许多概念对仆役们来说闻所未闻,但赵珩清晰的思路、坚定的决心,以及冬日里一次次化腐朽为神奇的实践,己经让他们对这位年轻的殿下产生了近乎盲目的信任。
“殿下,老朽明白了!”王大锤率先表态,“您放心,只要有煤炭和铁,老朽定能将殿下吩咐的部件都打造出来!”
“殿下,老朽也明白了!”老刘郑重地抱拳,“下次远行,老朽一定留意扩招人手!”
老王也重重地点头:“殿下,老朽定会尽力管理好农事,不辜负殿下信任!”
一场会议,勾勒出了朔王府未来的发展蓝图。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求生避难的村落,而是赵珩心中工业帝国的萌芽。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村落时,整个朔王府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农田里,仆役们挥舞着铁锹,将更多的荒地开垦出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王大锤的铁匠铺里,炉火烧得更旺,铁锤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他不仅要继续炼铁,还要尝试炼铜,并开始琢磨如何打造那些“奇形怪状”的机械部件。
老王则带着一群仆役,在赵珩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木工。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尝试着切割木材,打磨木料,为未来的西轮大车和各种机械部件做准备。
老刘则在村子里巡视,他开始在心中盘算,下一次远行,该如何更有效地招募人口,为朔王府带来更多新鲜血液。
赵珩穿梭于各个作坊和田地之间,亲自指导,亲自示范。他知道,要将脑海中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和改进。但他更知道,工业文明的火种,己经在这片苦寒的北朔之地,被彻底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