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两个根本

县衙大堂内,气氛热烈得仿佛能将冬日的寒气一扫而空。

关羽、张飞、刘晔和糜芳等人被紧急召集而来,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不解,不知道主公和陆琰又是唱的是哪一出。

刘备此刻难掩激动之色,亲自将陆琰那番“织锦大计”复述了一遍。

从养蚕取丝,到成立工坊,再到通过糜氏商行贩售天下。

一个以小沛为中心,集农、工、商于一体的宏大蓝图,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

大堂内,一时间鸦雀无声。

张飞瞪着环眼挠着头,第一个憋不住开了腔道:“大哥,陆参军,俺……俺没听错吧?咱们不练兵,不打仗,要去跟一群娘们儿似的养虫子,织布?”

他这话糙理不糙,也问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一支军队,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刀枪,怎么就转到针线活上去了?

“三弟!”刘备难得地没有呵斥他的无礼,反而耐着性子解释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匹绢,可值百钱。一匹锦,则值万钱啊!有了钱,我们才能招兵买马,才能给弟兄们换上新甲,让老百姓吃上饱饭!你能明白其中道理吗?!”

“什么?!可值万钱?!”张飞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他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后瓮声瓮气地嘟囔道,“那……那能换多少酒喝啊?”

众人闻言,皆是莞尔。

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关羽,嘴角也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

他抚着长髯,丹凤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比张飞想得更深,钱粮正是一支军队的血脉。

陆琰此策看似走了偏门,实则首指当下军中核心。

刘晔则完全被另一个点吸引了,他走到陆琰身边,低声问道:“启元兄,你说织锦,可是需要用到织机?我曾在一卷杂记上见过一种多综多蹑的织机图样,其结构繁复,但织出的纹样也远非寻常织机可比。若能将其复原改良,我等所产之锦,必能冠绝天下!”

看着刘晔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属于技术宅的光芒,陆琰就知道这事儿稳了。

“好啊!此事正要仰仗子扬兄的巧思!”

陆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我刘备半生漂泊,今日方知立业之本!”

刘备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有力。

“屯田,是我等活命的根基!织锦,便是我等壮大的血脉!此二者,便是我小沛赖以存续的两个根本,缺一不可!”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位心腹爱将,开始下达命令。

“子扬、王立!”

“下官在!”

刘晔和王主簿齐齐出列。

“屯田之事,依旧由你二人全权负责。农为国本,此事关乎我军将士和城内百姓数万人的口粮,万万不可懈怠!”

“喏!”

“云长、糜芳!”

“末将在!”

关羽与糜芳拱手应诺。

“军中将士的操练与新兵招募,便交由二位负责。我等需要一支随时能战的精锐,以护卫我等辛劳之果实!”

“末将遵命!”

刘备的目光转向张飞,后者正一脸不情愿地戳着地上的砖缝。

“翼德何在!”

“啊?张飞在!”

张飞猛地抬头应道。

“小沛城防修缮,加固壁垒,此事非你莫属!我再将仲康拨给你,你们二人一同负责。城墙便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保护我们身后妻儿老小和百姓们的坚盾!”

张飞本想再嚷嚷几句,可一听到刘备说这是为了保护妻儿老小和百姓们,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瞅了瞅旁边站得像座铁塔似的许褚,心里嘀咕着,有这个大块头在干活应该能省不少力气。

他哼唧了两声,算是领了命。

最后,刘备的目光落在了陆琰和孙乾身上,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许。

“启元,公祐先生!”

“属下在。”

“养蚕织锦之事,便由启元你全权总领,孙乾先生从旁辅佐。人手、钱粮,一应所需,皆由你二人调配,我只有一个要求,此事要快,要好!”

“请主公放心!”

陆琰与孙乾相视一眼,郑重一揖。

一场议事下来,所有人都领到了自己的任务。

小沛这座沉寂己久的城池,仿佛被注入了两股强劲的动力,再次轰隆隆地运转起来。

城内城外,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议事结束的第二天,陆琰和孙乾便一同找到了刘备。

“启…启禀主公,”

陆琰一开口就差点咬到舌头,实在是昨晚跟刘晔讨论织机改良到太晚,现在脑子还有点发木。

“我与公祐先生商议过后,欲在城中设立‘织造局’。”

孙乾在一旁接口补充道:“主公,我等可在城中百姓与新附流民中,挑选那些通晓养蚕、善于织造的女子,入局为工。再由她们,带领那些并无经验,但心灵手巧的妇人,边学边做。如此一来,既解了人手之困,又能让城中妇孺皆有生计,安稳人心。”

“妙啊!此计甚妙!”

刘备一听,抚掌称赞。

陆琰接着说道:“光有寻常织工还不够,要想产出价值万钱的上品,还需有宗师级别的匠人坐镇。此事,便要劳烦公祐先生了。”

孙乾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放心,陆参军放心。乾在徐州薄有虚名,与州内几位颇有名望的织锦大家素有往来。乾这就修书一封,以主公仁义之名,晓以利害,再许以重酬,邀他们前来小沛共襄盛举。想来,他们断然不会拒绝。”

“好!如此甚好!”刘备大喜过望,当即拍板道,“此事便依你们二人之策,立刻着手去办!”

在陆琰和孙乾的雷厉风行之下,织造局很快便在城西一处被清理出来的院落里挂上了牌子。

告示一张贴出去,前来报名的妇人便络绎不绝。

对于这些在乱世中飘摇无依的女子而言,一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稳定活计,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就在小沛城内热火朝天,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更大的好消息从城外传了进来。

外出筹措钱粮的糜竺回来了。

他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一见到刘备,他便呈上了一份长长的礼单。

“启禀主公!”糜竺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属下幸不辱命!竺己说服徐州、东海等地十三家商号,他们感念主公仁德,又信我糜氏之诺,愿共同出资,先行支援我军一年的粮草用度!粮草不日便会陆续运抵小沛!”

一年的粮草!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县衙大堂。

刘备激动地握着那份竹简,手都在抖。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压在心头最重的那块大石,终于被搬开了。

“子仲!你……你真是我军柱石啊!”

刘备扶着糜竺,感动得无以复加。

糜竺连忙谦辞,随即好奇地问道:“我回来的路上,听闻城中正在筹办织造局?不知是何缘故?”

当他从刘备口中听完了陆琰的整个“织锦大计”后,这位昔日的徐州首富,一双精明的眼睛瞬间亮得吓人。

“妙啊!妙计啊!简首是点石成金的妙计啊!”

糜竺一拍大腿,兴奋地在堂中来回踱步。

“主公,陆参军此计若成,我等何止是府库充盈!这锦缎,便是通行天下的硬通货!我们可以用它去关中换战马,去江东换精铁,去荆州换良才!这……这简首是为我等量身打造的聚宝盆啊!”

他越说越兴奋,连日的疲惫一扫而空,甚至都顾不上去歇息片刻。

“主公,此事我亦要参与!贩售之事,便交由我来筹划!我这就去联络各地的商路,为主公的锦缎,铺出一条通往天下豪门府邸的金光大道!”

看着眼前精神百倍的糜竺,和堂内同样面带喜色的众人,刘备心中豪情万丈。

眼下的危机暂时解除,未来可期。

小沛的天,似乎也因此蓝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