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智拔垂杨柳

“张三和李西二人快去想办法把那树上的鸟儿赶跑。”

鲁智深对着身边两个泼皮无赖模样的人说道。

“好的,大哥,我俩现在就去把这鸟儿赶跑。”

但是过了好一会儿,张三和李西又折返回来。

“大哥,实在不行啊,这柳树实在太高,我们根本够不着那些鸟,你看这该如何是好?”

一听这话,鲁智深心里不太高兴,嘴上骂骂咧咧。

“要你们这些泼皮有啥用?这点小事还要你大哥我亲自出马。”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身体却很诚实,自己走到了那棵杨柳树边上。

林冲对着武大郎使了个眼神,武大郎明白林冲这是要自己跟他一起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等他们来到门口外的这棵杨柳树旁,才发现这棵杨柳树确实高大,鸟儿在上面欢快地叫着。

的确,靠一般的人拿上木棍或者竹竿之类的,根本够不到树的树梢顶端去赶走这些鸟。

所以说鲁智深其实是错怪了张三和李西。

只见鲁智深看了一眼这杨柳树,就把上衣一脱,露出满是花纹刺青的结实上半身。

“两位哥哥请到一边去,让我来拔倒这垂杨柳。”

林冲没想到鲁智深竟然如此鲁莽,不由得暗自称奇。

“智深哥哥,且慢动手。”

武大郎轻声开口,声音虽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智深哥哥何须出如此大力气,把这杨柳树给拔起来,要不你让小弟我试一试,我有个更加轻松的方法就能把这杨柳树弄倒。”

一听到不需要靠自己费力气就能把这杨柳树弄倒,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不知弟弟你有何办法把这杨柳树弄倒?”

武大郎只是笑而不语,从旁边捡起一根巨大的木材。

随后对身边的张三李西等人说:“请给我拿一把斧子过来,我自有用处。”

一听到武大郎要斧子,鲁智深哈哈一笑。

“大郎,难道你要凭借你个人的力量把这杨柳树砍倒吗?这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也不知道要砍到猴年马月。”

武大郎也不多做解释。

“你们几个人再拿上一些小木头来,我有用。”

待材料齐备,武大郎开始动手组装。

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妙的表演。

只见他将一根粗壮的木材横放在地上作为基座,又取一根较细的木材作为杠杆,巧妙地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则缓缓抬起,寻找着最佳的支点位置。

不一会儿工夫,一个简单的杠杆就做成了。

原来武大郎是想用现代所用的杠杆原理,轻松地提起这棵杨柳树。

“看好了,这便是杠杆原理。”

武大郎边操作边解释,语气中透着几分得意。

“只需在这适当的位置设一支点,便能以小力撬动大力。”

说着,他示意众人退后,自己则站在杠杆的一端,双手紧握,深吸一口气。

随着一声低喝,武大郎猛然发力,那杠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缓缓升起,带动着另一端的木材如同巨兽之爪,稳稳地抓住了杨柳树的树干。

众人见状,无不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起!”

武大郎再次发力,这一次,杠杆的另一端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杨柳树竟开始缓缓倾斜,最终轰然倒地,扬起一片尘土。

没想到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就很轻松地把这棵杨柳树给提了起来。

在场的人无不惊得掉了下巴,他们没想到看似文文弱弱书生模样的武大郎竟然有如此神力,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大郎你到底有何神通,竟然如此轻松地就提起了这杨柳树?”鲁智深问道。

武大郎连忙介绍。

“两位哥哥,我刚才所使用的是杠杆原理。”

“我们只需要在一个棍子中间适当的位置做一个支点,然后就可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撬动起一个重量特别重的物体,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

“弟弟,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神仙技法?”

武大郎哈哈一笑说:“两位哥哥,这哪里是什么神仙技法,其实不过是一点科学知识罢了。”

武大郎不想再进行过多的解释,因为他知道对于这些古代人来说,解释得越多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武大郎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却谦逊。

“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让诸位见笑了。但求能助智深哥哥一臂之力,也算是不虚此行。”

随着武大郎将这杨柳树提了起来,门外的鸟叫声也随之消失了。

一群人又开始开心地喝起酒来。

喝了一会儿,林冲一拍脑袋。

“诸位兄弟,我和大郎二人实在不能再喝了,你看这天色己晚。如果我们再喝得醉醺醺的回家,不知道娘子该如何生气。”

一听这话,众人都笑了起来,没想到在这东京城,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竟然还有人能治他,那就是林娘子。

于是一群人就此散场,武大郎和林冲一起回了林府。

“官人,你怎么和大郎兄弟喝得满身是酒气?”

林冲嘿嘿一笑。

“刚才遇上些朋友就喝了一些。”

林娘子是知道林冲为人的,也就不再追究。

次日清晨,武大郎起了一个大早,没想到林冲比他起得还要早。

看到武大郎,“兄弟,要不和我一起操练一番如何?”

“大哥,今天我就不操练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到底是什么事情?”一听这话,虽然林冲有些疑惑,但既然是兄弟有重要事情要做,他也不好说什么。

武大郎匆匆就出了门。

原来,武大郎此次来京城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接手这西门庆留下的绸缎庄,以此为据点,扩大他在东京城的事业版图。

不一会儿功夫,武大郎就来到了一处夜市,此处名为州桥夜市,正是这东京汴梁城最为热闹的一个集市。

在这集市最热闹的黄金地段,一个鎏金牌匾上写着“武氏绸缎庄”。

想不到林伯他们如此通人事,自己还没到,就己经命人将这西门庆留下的产业改成了自己的“武氏绸缎庄”。

“看来是有心了。”

对于这一行为,武大郎十分欣赏,不由得对林伯等人的可靠性又多了一份好感。

当他走进这“武氏绸缎庄”的时候,却发现这里顾客稀稀拉拉,只有几个人,几个店小二、店伙计也是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似乎显得很无聊。

一看有客人上门,他们也没有多少热情来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