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港,海风微咸。
周瑜站在港口,望着被五花大绑的高句丽统帅金朴,眉头微蹙。
"都督,按惯例,这等敌酋应当押送洛阳,献俘太庙。"副将恭敬提醒,"陛下若见之,必龙颜大悦。"
周瑜轻叹:"是啊,献俘乃国之大事,不可轻废。"
他正欲下令准备囚车,忽见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神龙卫急令!"
"都督,懿旨到了。"副将恭敬地递上帛书,眼中带着期待,"想必是陛下对此次大捷的嘉奖。"
周瑜微微一笑,接过帛书,修长的手指轻轻展开丝帛。然而,当他看清上面的内容时,那温润如玉的笑容瞬间凝固。
帛书上只有寥寥数字:
"公瑾将军,这俘虏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你看着处理吧。"
落款处盖着长孙无垢的凤印,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显然是婠婠的手笔。
周瑜盯着那行字,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嘴角抽了抽,原本温润如玉的面容瞬间垮了下来,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这……"他喃喃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和困惑。
副将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都督,懿旨上说了什么?"
周瑜深吸一口气,将帛书递给他:"你自己看吧。"
副将接过帛书,扫了一眼,顿时瞪大了眼睛:"这……这……娘娘的意思是……让我们自行处置俘虏?"
周瑜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不仅让我们自行处置,还特意点明'浪费粮食'。看来洛阳的两位娘娘,对俘虏的伙食费很有意见啊。"
鲁肃不知何时走到了周瑜身旁,见他一脸愁容,忍不住笑道:"公瑾,何事让你如此烦恼?"
周瑜将懿旨递给他:"子敬,你看看这个。"
鲁肃接过帛书,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哈哈大笑:"妙啊!娘娘这是体恤国力,不愿浪费粮草在俘虏身上。"
周瑜叹气:"可献俘乃是国之大事,历来如此。若就此草率处置,恐怕有违礼制。"
鲁肃拍了拍他的肩膀:"公瑾,你还不明白吗?两位娘娘这是在告诉你——仗是你打赢的,俘虏是你抓的,怎么处理,你说了算。朝廷不会干涉,但也别给洛阳添麻烦。"
周瑜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子敬,你说得对。娘娘这是给了我极大的信任啊。"
周瑜的目光再次落到懿旨上那个小小的笑脸上。这个笑脸画得颇为潦草,但透着几分顽皮和狡黠,显然是婠婠随手添上的。
"婠婠娘娘还是一如既往的……首率。"周瑜摇头笑道。
鲁肃也笑了:"这位娘娘向来不喜欢繁文缛节。她画这个笑脸,恐怕是在提醒你——别太死板,灵活处理。"
周瑜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娘娘的意思办吧。"
他转身对副将说道:"传令下去,高句丽俘虏全部编入劳役营,即日起修缮琅琊城墙。告诉他们,好好干活,包吃包住,若是偷懒——"他顿了顿,指了指港口尚未撤走的神武大炮,"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副将领命而去,周瑜望着手中的懿旨,忽然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
"子敬,你说娘娘为何会下这样的懿旨?"他忽然问道。
鲁肃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公瑾,你难道忘了?陛下曾说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如今大战未歇,粮草紧缺,两位娘娘这是在替你省心呢。"
周瑜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是我太过拘泥于礼制了。"
当晚,周瑜在军帐中饮酒,仍有些耿耿于怀:"子敬,我总觉得这样不妥。献俘之礼,自古有之……"
鲁肃给他斟满酒:"公瑾,你想想,若真把这群饭桶送去洛阳,沿途耗费多少粮草?到了洛阳还得关押看守——两位娘娘这是体恤国力啊!"
周瑜一怔,随即失笑:"倒也是。只是可惜了我准备的献俘奏章……"
他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上面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字,标题是《臣周瑜请献高句丽虏酋疏》。
鲁肃抢过来首接丢进火盆:"现在它是《请以虏酋修城墙疏》了。"
当晚,周瑜在军帐中提笔写下一封奏疏:
"臣周瑜谨奏:奉皇后娘娘懿旨,高句丽俘虏己就地编入劳役,修缮琅琊城墙。此举既省粮草,又固城防,一举两得。伏乞陛下圣鉴。"
写完后,他满意地点点头,将奏疏封好,命人快马送往洛阳。
"这下,娘娘应该满意了吧。"他自言自语道。
洛阳皇宫,椒房殿内。
婠婠斜倚在软榻上,赤足翘着,指尖捻着一颗晶莹的葡萄,红唇轻启,咬破果皮,汁水顺着唇角滑下。她眯着眼,笑得狡黠:"姐姐,你说周瑜会不会气得跳海?"
长孙无垢端坐在绣架前,银针穿梭,金线勾勒出一只展翅的凤凰。她头也不抬,声音温淡:"他会想通的。"
顿了顿,她终于抬眸,指了指墙角——那里堆积如山的竹简几乎淹没半面墙:"毕竟……光是处理这些请功文书,我们就己经三天没合眼了。"
婠婠顺着她的指尖望去,顿时"噗嗤"一声笑喷了葡萄籽。
"哈哈哈!"她拍着软榻,金铃般的笑声震得殿外侍女探头,"还是姐姐狠!一道懿旨省了多少麻烦!"
她翻身坐起,赤足踩在地毯上,蹦到那堆竹简前,随手抽出一卷展开:"'臣某某斩首三级,乞赐爵位'……噗,这种也好意思写奏章?"
又抽一卷:"'臣某某运粮十里未损,请加俸禄'……"她翻了个白眼,"这帮人当朝廷是善堂吗?"
长孙无垢依旧低头绣着凤凰,语气平静:"不是他们贪,是规矩如此。"
"规矩?"婠婠撇嘴,"那我们的懿旨不就是破规矩了?"
银针微微一顿,长孙无垢唇角轻扬:"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她剪断金线,举起绣绷——那只凤凰竟是用奏章残片拼贴为底,金线覆绣而成。
"陛下说过,'治大国如绣花'。"她轻抚凤羽,"该省针处省针,该密线处密线。"
正当此时,侍女疾步入内:"娘娘,江东周都督的奏疏到了!"
婠婠一把抢过,快速扫视,突然瞪大眼:"咦?他居然真把俘虏拉去修城墙了?"
长孙无垢接过细看,微微颔首:"周瑜是聪明人。"
奏疏末尾,周瑜还特意加了句:"臣愚钝,幸得娘娘点拨,方知俭政之要。"
婠婠笑得打跌:"这哪是愚钝?分明是憋着委屈又不敢说!"
夜深烛摇,婠婠忽然凑近长孙无垢:"姐姐,其实你早算准周瑜会这么做吧?"
长孙无垢收起绣绷,浅笑:"他若连这点变通都没有,就不配镇守江东了。"
"那要是他真把俘虏送来洛阳呢?"
"那就让陛下赏他三个月的俘虏伙食账本。"长孙无垢眨眨眼,"看他还敢不敢。"
婠婠大笑,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枚小印,往奏疏上一盖——是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再加个'凤批笑印',气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