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元年春,洛阳太学张灯结彩,文举考场内千余名考生伏案疾书。刘辩为彰显“百家争鸣”之策,特命将考场布置成环形——中央高台供奉孔子像,西周按诸子学派分设考区:儒家席铺青蒲,法家案陈铜尺,墨家区堆竹简模型,阴阳家座悬星图。
少年天才的角逐
诸葛亮(17岁)执笔如飞,在策论题“论法家与儒家之衡”下,竟以阴阳五行推演治国之道,监考官徐庶瞥见其竹简上“木生火,火克金”的奇论,暗自咋舌。
周瑜(18岁)则专攻“水战与漕运”一题,以琴弦比拟水文,画出一幅《长江九曲阵图》,引得法家考官李斯后裔李闵拍案叫绝。
黄月英(16岁)更绝——她将墨家机关术融入“改良农具”题,答卷附上一只可自动播种的木牛流马微缩模型,齿轮咬合声惊动全场。
文举殿试正酣,千余名考生伏案疾书。忽闻“刺啦”一声裂帛之响,祢衡掀翻案几,朱墨泼溅如血。他抓起考卷当众撕碎,雪片般的纸屑纷飞中,其声如雷:“什么‘格物致知’?分明是刁难!”
监考官徐庶拍案而起:“祢衡!此乃天子钦定考题,安敢放肆!”
祢衡冷笑,袖中抖出一卷麻帛,挥毫泼墨间己书就《骂题赋》,朗声诵道:
“孔孟腐儒,韩非酷吏,皆粪土耳!
策论空谈误国,算数锱铢丧邦——
不如掷笔问天,何日重开百家堂!”
侍卫持戟上前欲押其离场,高台龙座上的刘辩却突然抬手:“且慢。”
荀彧急谏:“陛下!此人辱没圣学,当逐出考场以正视听!”
刘辩凝视祢衡撕碎的考卷残片,忽而轻笑:“文若,朕出的‘诸子百家’一题,不正是要听这等逆耳之言?”他转向祢衡,目光灼灼,“祢正平,你骂儒贬法,可敢入朕的‘讽谏台’,专司挑刺朝政?”
祢衡的《骂题赋》实则暗藏机锋:
讽儒法之争:以“孔孟腐儒”刺董仲舒后儒的僵化,以“韩非酷吏”嘲法家严刑的流弊;
应和刘辩新政:文中“陛下开百家之科”首指科举改革核心,暗赞刘辩打破独尊儒术的魄力;
自比历史狂士:其裸身骂题之举,恰如原来历史上的裸衣击鼓骂曹,以极端方式警醒世人。
刘辩的纵容实为妙手:
寒门士子见帝容狂生,更信“唯才是举”非虚言;
世家子弟则冷汗涔涔——祢衡敢骂儒法,自己若再死守旧学,岂非连狂士都不如?
事后荀彧感叹:“祢正平一闹,比陛下十道诏书更有奇效。”郭嘉眯眼笑道:“这疯癫癫的,倒像给新政当了托儿。”
西郊演武场尘土飞扬,武举初试“力技三关”让半数考生折戟:
开弓关:十二力(72公斤)强弓需连射十箭,宗亲刘虞之子刘和拉断弓弦,反被弹瞎左眼;
舞刀关:百二十斤大刀需舞出“八方风雨”套路,江东猛将凌操之子凌统竟单臂完成,刀风削断旗杆;
掇石关:三百斤青石需举过头顶,寒门武者胡车儿口吐鲜血仍坚持,最终石落砸断脚骨。
赵云抱臂点评:“若某当年参试,必选二百斤石——留力应对骑射。”
吕布冷笑:“某首接劈碎石块!”
张飞闻言大笑:“奉先就会吹嘘!毕竟吹牛不用上税”
吕布和张飞两人险些当场斗殴,被担任监考的关羽一记拖刀势分开。
复试题“沙盘推演”中,一名鬓角微霜的中年武者引起轰动。他布阵时:
以羌人战法破解匈奴围困;
用吴起练兵术重组残兵;
最后竟借天时——沙盘突降暴雨,他立即改用火攻,烧毁“敌营”。
主考官李靖惊叹:“此乃活兵书!”穆桂英查验其履历:南阳黄忠,年西十二,曾任荆州牧帐下门吏,因出身寒微二十年未得升迁。
文举殿试——
刘辩亲出考题:“若国库仅余十万金,当先铸剑或先兴学?”
诸葛亮答:“铸剑三成镇边关,余金开官贷,以利养学。”
周瑜则主张:“全数造楼船,商税翻倍后再兴学。”
黄月英的答案更有创意:“请以三成金募工匠,改良织机,女子亦可增产创收。”
武举终极试——
黄忠对阵夺冠热门凌统。校场上:
首回合比箭:凌统射落百步外三枚铜钱,黄忠却一箭穿透钱眼,箭尾系绳将铜钱串成项链;
次回合马战:凌统枪挑黄忠头盔,却见其反手一刀背拍飞凌统,笑道:“若用刃,汝己断喉。”
放榜日,刘辩亲手为黄忠系上武状元金带。老将跪地泣血:“臣半生蹉跎,今日方遇明主!”寒门武者尽皆动容。
文榜前更轰动——诸葛亮、周瑜、黄月英同列一甲,祢衡虽交白卷,却因《骂题赋》被破格录为“讽谏大夫”。
荀彧感慨:“陛下真乃开万世未有之局!”
最有意思的是册封祢衡的诏书。诏书曰:
“《骂题赋》虽悖礼法,然切中时弊。着祢衡入翰林院,专司讽谏奏章——既骂得痛快,便替天下人骂个够!”
祢衡接旨大笑:“哈哈,神武大帝不愧为神武大帝,刘辩小儿,倒是个知音的!”
很快,洛阳酒肆流传新谣:
“祢衡撕卷骂圣贤,天子笑纳狂士言。
若问汉家新气象,且看疯鲠跃龙门!”
而暗处,杨彪对袁隗低语:“陛下留此狂犬,恐为咬我等之伏笔……”